对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工作职责的再讨论
2019-10-09崔玉杰
摘要:群众文化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项目,其成立已有60余年的历史。多年来,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虽然明确将群众文化作为工作内容,但一些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工作定位。几年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将群众艺术馆的职责定位为“全民艺术普及”。本文旨在对这一职责定位进行再讨论,以更好地完成群众文化工作。
关键词:群众艺术馆 工作 职责 探讨
群众艺术馆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其由国家设立,覆盖省、市、县各级。省级多以群众艺术馆命名,市、县级多以文化馆命名。街道、乡镇设有文化站,村、居委会设有文化室。群众艺术馆的前身为民众教育馆,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发了《民众教育馆暂行规程》,对民众教育馆的普及和任务做出了具体规定,如规定设立阅览室、讲演室、生计室、游艺室、健身室、陈列室、出版室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将接收的上千个民众教育馆改建为人民文化馆,并继续在全国普及文化馆的建设。1953年,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整顿和加强文化馆、站工作的指示》,确立了以识字教育、政治宣传、文艺活动及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职能,集行政管理、业务开展于一身。1956年,按照文化部的要求,各地成立群众艺术馆,并颁布了《关于群众艺术馆的任务和工作的通知》。至此,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的体系正式形成。
由此可见,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以下简称群艺馆)是具有60余年历史的文化机构。下面将对群艺馆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定位进行几点思考。
一、群艺馆工作相对繁杂,缺乏统一性
群艺馆自成立之日起,公益性就成了其最主要的特性。群艺馆肩负着传播先进文化意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职责,其必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组织开展和传递先进、积极健康、爱国有益的文化活动,抵制不健康的娱乐行为,引导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向更高、更积极、更健康、更和谐的方向发展。群艺馆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群众文化辅导、群众文艺创作、举办各类艺术展览、举办各种大型文化活动等。从群艺馆的工作内容上看,如果与性质相近的图书馆、博物馆相比,其工作内容明显更加多样化与分散化。图书馆以图书借阅为核心内容,博物馆则以展览陈设为中心工作。群艺馆这种以人为服务主体,其工作内容几乎涵盖整个文化艺术门类的特性为群艺馆所独有。笔者在群艺馆系统工作多年,对此深有感触。仅以全国各省级群艺馆为例,几乎没有两个群艺馆的工作内容是完全一致的。受到地区因素、历史传承、馆舍场地、工作人员特长等的影响,有的馆擅长文化艺术培训,有的馆擅长展览策划,有的馆擅长演出组织等,不一而足。这种情况既带来了工作领域宽广、工作自由度较大的好处,但也有主项不突出、业务工作难以规范化的弊病。特别是造成了社会群体对群艺馆认知的混乱,没有形成社会对群艺馆各项工作职责的统一认识。简言之,对“群藝馆到底是干什么的”这一涉及工作根本职责的问题,没有形成简洁、明了的答案。
二、群艺馆工作的初步定位:全民艺术普及
近年来,群众文化的理论界初步提出了群艺馆、文化馆新时代的工作总体定位:全民艺术普及,并且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的认可。作为群众文化领域的工作者,笔者认为这无疑是群文理论的重大进步。这一定位初步回答了“群艺馆是干什么的”这一社会对群众文化职责的发问。全民艺术普及,既符合群众文化自成立之日起的群众性,同时,也能够突出群众文化的普及性、初等性。普及不是深究与钻研,仅以艺术培训为例,普及型培训突出的是参与人数、简单易学,而深层次、高质量的艺术培训则是艺术培训产业的领域。
全民艺术普及的提出,虽然使各级群艺馆有了较为统一的引领性工作旗帜,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还是存在部分没有厘清之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三、群艺馆实施全民艺术普及过程中的几点问题
(一)全民艺术普及的边界问题没有整体厘清
笔者认为,全民艺术普及在理论层面上包含了以下几个层面:全民艺术知识的普及、全民艺术欣赏的普及、全民艺术精品的普及、全民艺术技能的普及和全民艺术活动的普及。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群艺馆、文化馆应该从事何种普及,普及到哪一层面,普及到何种深度,都没有定论或者业界内得到普遍的共识。
几年来,全国有多家群众艺术馆在全民艺术普及领域进行了颇有深度的尝试,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获得了业内以及所在地区公众的极大认可。其中,宁波市文化馆的尝试尤为令人瞩目。宁波市文化馆提出了全民艺术普及“一人一艺”的工作目标。笔者在初闻此目标后,经过对宁波市常住人口以及宁波市文化馆、各区文化馆等为主的宁波群众文化工作人数对比后,认为完成这样的工作目标,难度极大。2018年,宁波市发布了《宁波“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蓝皮书》,对该项工作的开展、成效等进行了系统的解释。在研究该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宁波在计算完成情况时,将观看过群众文化类演出以及观看过城乡流动电影类的观众也计算在“一人一艺”的完成群体中,虽然降低了完成难度,但是这种方式冲淡了群文工作本身的工作效果。
(二)全民艺术知识的普及,教育系统比群文系统更能体现“全民”性
在我国实行的九年义务制教育中,都开设有音乐、美术这样的艺术类课程。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进入小学、初中,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近些年来,教育部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2009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要求条件较好的学校按照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类课程占总课时的11%,其他学校开设艺术课程不低于总课时的9%。现阶段,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类课程除了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外,对学生的艺术普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曾经进行过简单的调研,仅以声乐为例,在大部分70后、80后公众中,小学阶段的歌曲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及《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仍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传唱度。笔者认为,义务教育凭借其独有的特性完成了对最广泛人群的基本艺术知识普及。
(三)全民艺术欣赏普及中,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所发挥的作用大于群艺馆系统
在传统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这样的直观型媒体在改革开放后对全民完成了欣赏型普及。媒体的兴起改变着社会,极大地丰富了公众资讯的获得量。广播带动了声音型艺术形式的传播以及复兴,无论是评书、相声、鼓曲等传统艺术形式的复兴,還是广播剧、歌曲乃至流行音乐的风靡,都有着广播的功劳。而电视艺术的崛起,更是极大地开拓了我国公众的眼界。仅以春节晚会为例,这一中国特有的电视艺术形式使公众迅速了解了小品、杂技、舞蹈、声乐等各类艺术形式,并源源不断地制造着各类文艺明星。时至今日,其影响力仍然存在。媒体的优势在于其便利性以及在公众中的普及性。公众在家中就能完成对各种艺术门类的赏析,包括国际上的其他艺术形式。
在新媒体时代,这一趋势又有所加强。通过网络,公众转变了在广播电视时代资讯的被动接受模式,而改为主动搜索。根据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8.29亿,其中手机网民约8.17亿。这使得公众几乎可以随时随地搜索其感兴趣的内容,包括文化艺术类内容。笔者在问卷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的公众,在通过网络了解某一文化艺术时,都是利用百度、搜狗等大型搜索引擎完成的,部分会转向各艺术专项网站。互联网的信息汇聚优势使各搜索引擎对各种艺术门类的相关信息,均能体现数以万计的海量资源。近年来,新兴起的西瓜、腾讯等视频平台,或者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也都聚集着各种海量的艺术类资讯。在欣赏型普及方面,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凭借着庞大的使用量和海量的资源,自觉或不自觉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全民艺术精品普及和全民艺术技能普及并非群艺馆的强项
由于群众文化的非专业性,群众文化很难掌握文化艺术的精品资源。一位具有几十年经验的戏曲票友,其艺术能力和舞台表现很难超越专业戏曲院团的青年演员。这是艺术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因此,艺术精品资源大多掌握在专业的文化院团、机构手中。群艺馆几乎只能通过讲座、公开课、辅导等方式进行艺术精品的次级传播普及。
而艺术技能普及,群众艺术馆受限于其公益性,也很难完成具有一定深度和实践长度的普及教育。艺术类教育有着庞大的市场,“艺术教育需要花钱从文化培训市场中获得”,这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这也符合艺术教育更多需要小型授课、甚至需要一对一、面对面教育的特性。这也是群艺馆的艺术教育培训更多见于老年群体、弱势群体这些从文化艺术培训市场获得服务能力较差的群体的原因。
由以上分析可知,群艺馆、文化馆的强项在于全民艺术普及中全民艺术活动的普及。但笔者认为,将全民艺术普及作为群艺馆工作的主要职责是正确的。群艺馆在各项艺术普及中,也并非只有劣势、没有优势,如何挖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则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笔者相信,通过群众文化从业者的不断实践、理论界的不断总结,全民艺术普及这一群艺馆、文化馆的工作职责将会更加清晰、明确,群艺馆也将成为全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群体的文化乐园。
(作者简介:崔玉杰,男,本科,天津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