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质保健蔬菜的独特栽培模式
2019-10-09曹华李新旭
曹华 李新旭
菊苣,又名野生苦苣、欧洲菊苣、苦白菜等,为菊科菊苣属两年生至多年生草本植物。菊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钾、钙等矿物质元素,经常食用有清肝利胆之功效,是目前流行的优质高档保健蔬菜。软化菊苣是菊苣的一种独特栽培方式,即秋季先在露地种植肉质根,肉质直根再经黑暗条件进行软化栽培,最终以形成的芽球为食用部位。芽球质地脆嫩、风味独特,可供鲜食、凉拌、作火锅配料或炒食,深受各阶层消费者的青睐。生产实践证明,软化菊苣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普通蔬菜,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一、优良品种
(一)软红一号
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选育出的紫红色芽球菊苣品种,属中熟型。植株叶片红色,叶片短,长势弱,生长速度较慢,耐抽薹性好。播种后需及时灌溉,始终保持土壤湿润,确保种子发芽出苗;软化的芽球呈红色,色泽鲜艳,芽球长12~15 厘米,中部横径3~5 厘米,单球重50~100克。该品种品质较好,含有花青素,经常食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二)布拉特
从法国引进的杂交一代品种,属中晚熟型,全生育期120~140天。田间整齐度高,耐抽薹,肉质根生长整齐。芽球包头紧实,叶片呈鹅黄色,边缘金色,带有细嫩柔软的小叶毛;芽球呈炮弹形,单球重100 克左右。该品种品质佳,产量高。肉质根可以长期贮存,陆续进行软化栽培。北京地区7月中旬播种,11月上旬收获根株。
(三)中囤一号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主根肥大,呈圆锥形,平均根长37厘米,根头部横茎4.3厘米,外皮灰白色,单根重156克;叶簇生,倒披针形,多数为板叶,叶面绿色。肉质根经软化栽培形成炮弹形芽球,呈乳黄色,长12~16厘米,中部最大横径4~6厘米,单球重100克左右。该品种适应性强,很少发生病虫害;苗期较耐热,地上部植株能耐-2℃低温,适宜在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以北地区种植。
(四)中选一号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荷兰引进的一代杂种中经多年混合选择选出。主根肥大,呈圆锥形,全部入土,平均根长37.1厘米,根头部直径4.3厘米,单根重155.6克;叶簇生,全部为板叶(全缘),半直立,绿色,叶背沿叶脉常伴有红色晕斑,叶面被茸毛。肉质根经软化栽培形成炮弹形芽球,且呈乳黄色,长12~16厘米,中部横径4~6厘米,单球重100~150克。
二、生长环境条件
(一)温度
菊苣为半耐寒型蔬菜,性喜冷凉,但具有前期耐高温、后期耐低温的特性。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0℃左右,低于8℃和高于35℃种子不能发芽;植株茎叶生长适宜温度为17~20℃,超过30℃时生长不良;肉质根适宜生长温度为18~20℃;生长后期地上部分的植株能耐-2℃的低温,而地下直根具有更强的耐寒能力,有的品种遇短期-7℃的低温,在缓慢解冻后仍有60%以上的直根能保持生命力。但幼苗期的植株有较强的耐高温能力,在7~8月30℃左右的高温季节播种也能顺利出苗、健壮生长。芽球软化栽培的适宜温度为10~14℃,高于25℃芽球松散,商品性不好。
(二)光照
菊苣屬低温长日照作物,喜充足的阳光。在低温条件下通过春化,经长日照条件抽薹开花,在春季高温长日照条件下会促进抽薹开花。因此,北方地区进行春露地种植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抽薹。用于软化栽培的芽球菊苣,将其栽培播种期安排在夏秋季节,以便在冬前形成莲座叶和肉质直根。芽球软化栽培时应提供完全黑暗条件,遮光不严会使芽球变成绿色,严重影响品质。
(三)水分
菊苣植株生长期较耐旱,而在肉质直根生长期,则需要充足均匀的水分供应,以确保肉质根膨大;若水分供应不均匀,会出现肉质根粗细不匀现象,即一段粗一段细。在软化栽培期间,只有水分供应均匀芽球才能保持鲜嫩。
(四)土壤和营养
菊苣适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和壤土质地的地块种植,不适宜在土质黏重和耕层石块、姜石等土壤异物多的地块种植。
肉质直根膨大期需用氮、磷、钾素和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施入,其肉质根膨大期吸收氮、磷、钾肥料营养比例为1∶0.5∶1.1。若氮素肥料供应过多,会影响磷、钾元素肥料的吸收;或者磷、钾元素肥料供应不足,肉质直根不能发育良好。
三、栽培技术
(一)肉质根栽培技术
1. 茬口安排
全国各地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差异很大,在种植时根据软化菊苣肉质直根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栽培习惯来确定种植季节。华北地区如北京郊区,适宜在7月中下旬播种,11月上中旬采收肉质直根;河北承德地区,适宜播种期在5月20日至6月20日,9月底至10月中旬采收肉质直根。10~12月均可陆续软化培育芽球,即根据销售量分批软化栽培。
2. 肉质直根的培育
①地块选择。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种植,尽量不选择土质黏重的土壤种植。
②施肥与整地。每亩施用腐熟、细碎的优质有机肥3 000~5 000 千克,禁止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不仅不能给植株提供营养,还会产生沤根和遭受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的危害,严重影响生长。有机肥源困难的地区可选用生物有机肥,每亩用量2 500 千克。耕深30厘米,在土壤墒情不干不湿的适当时机耕耙2次,打碎耕层土壤中的坷垃,达到耕深、耕透、不留硬坎,地平、没有明暗坷垃的标准。
③播种。可采取直接播种法和育苗移栽法。
a.直接播种。采用机械栽培模式时,起垄、播种、覆土和镇压等均由机械一次完成。作畦分为单垄畦和双垄畦两种畦式。双垄畦整平后做成70~80厘米宽的瓦垄畦,畦背40厘米,畦沟30厘米,畦面高出地面18~20厘米。每畦播2行,在畦面上间隔25~30厘米播种,平均行距35~40厘米,株距17~20厘米,每亩种植8 000~10 000株。单垄畦垄距48~50厘米,每垄播1行,株距18厘米,每亩种植7 000~8 000株。若人工操作,可采用穴播或条播方法,按照预定的株距每穴点播2粒种子,覆土0.5~1.0厘米厚,播种后用铁锨或铁滚轻轻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结合紧实,每亩用种量150 克左右。
b.育苗移栽。选在能够通风降温的专用育苗棚或塑料大棚中育苗,并且采用穴盘育苗的方式。穴盘选用128穴的塑料穴盘,购买质量有保证的商品育苗基质。也可自行配置育苗基质,草炭、蛭石、珍珠岩的配制比例为2∶1∶1。
7月中旬开始育苗,育苗床为15~18米2。苗盘浇足水6~8小时后播种。国产品种每穴播2粒种子,每亩露地用种量60~80 克,进口品种每穴播1粒种子,在每盘的边缘每穴播2粒种子,以备出苗后补苗用。播种后覆盖1厘米厚的蛭石。播种后还要及时采取微喷、遮光和强制通风等降温措施,使育苗棚内白天温度降至30℃以下,夜间降至20℃左右;也可在晴天的中午11时至下午3时用遮阳率60%的遮阳网覆盖在棚顶降温。8月上中旬,幼苗长至2片真叶时移栽。注意定植过程中不要损伤主根。
④田间管理。
a.浇水。8月上旬天气较热,播种后如天气晴朗气温高,应在幼苗出齐至定苗时往沟里连续浇水3~5次,利用微喷设备效果更好,以降低幼苗的环境温度,有利于幼苗健壮生长。此后应适当浇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定苗后浇1次水,每亩用水量30~35米3。水渗后能进地操作时开始中耕,然后控制浇水蹲苗10~15天,以促进根系下扎和生长,待肉质直根即将进入迅速膨大时结束蹲苗。9月下旬肉质直根开始迅速膨大后,再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每亩水量30~35米3。此后,应根据天气情况、土壤墒情和植株长势浇水追肥。
b.中耕除草。出苗后中耕除草2~3次,中耕深度应由浅到深,后期中耕深度5~10厘米,以疏松表层土壤,促进根系生长,尤其定苗后必须中耕除草1次。
c.间苗和定苗。采用直播方式时,在幼苗2~3片真叶期间苗1~2次,去除拥挤过密苗和弱苗、小苗以及病苗。在5~6片真叶期定苗,每穴留1株苗, 每亩留苗7 500~9 500株。
d.追肥。定苗后在行间开沟(或开穴),追施有机肥1次,深度10~12厘米,如整地时未施足基肥,则定苗后可每亩在行间沟施充分腐熟、细碎的有机肥1 000千克或生物有机肥500 千克,追肥时要结合浇水进行。待肉质直根进入迅速膨大时应进行1次追肥,每亩随水追施氮磷钾含量25%以上的有机液肥10 千克,或三元复合肥20~25 千克。
⑤病虫害防治。菊苣根茎在种植过程中很少发生病虫危害,但偶有白粉虱和斑潜蝇发生。白粉虱,可在清晨露水未干时,用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加2.5%联苯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斑潜蝇,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4 000倍液喷雾防治。
3. 肉质直根的采收和贮存
①采收。华北地区多于11月上中旬收刨肉质直根(即气温在-2℃前将肉质根挖出)。需要注意的是,应将根全部挖出,不要将残根留在耕层土壤中,否则残根在第二年出苗形成难以除尽的杂草。
②码放。肉质根刨下后就地码堆,叶朝外、根朝内码成直径1米左右的馒头形小堆,避免肉质根受冻和失水。若肉质根受冻害,在软化栽培时会发生腐烂。
③分级挑选。不同规格的根茎分开存放。合格标准是:主根粗壮,肉质根茎长18~25厘米,根部顶端直径3~5厘米。
④切去叶片。11月下旬气温下降即将封冻时,将地上部叶丛切去,仅留根上部4厘米长的叶柄,若留得过长存放过程易腐烂,留得过短容易伤及生长点,不能形成商品芽球。
⑤贮存。如有条件最好放到恒温冷库中贮存,适宜贮存温度0~1℃,空气相对湿度85%左右,贮存期最长可达9个月,可使软化菊苣产品的供应期达到10个月。也可以挖窖贮存,在温室、房屋北侧的背阴处,挖宽1.5米、深1.2米,东西延长的贮存窖,头尾交错,按批码放,批高70~90厘米,批间留10厘米左右间距,窖口盖农膜和草帘,使温度稳定在0~2℃。要根据外界气温变化及时保温、保湿、通风,保证贮存期间不受热不受冻,不过干不过湿,最长可贮存至翌年4月。
(二)芽球软化栽培技术
1. 栽培场地
选择温度稳定在8~12℃,栽培过程保证完全黑暗的场所种植。可以利用温室、塑料大棚、地下室或空闲房屋进行种植,用洁净的河沙或沙质土壤作基质栽培,不施任何肥料,整平待用。也可在栽培槽或水池内以及栽培桶内采取水培方式种植。
2. 栽培方法
在棚室内挖宽1.2米、深40厘米、长6~8米的栽培池,池间留60厘米宽的走道。将肉质根用利刀切去残留的叶柄后分级囤码,将肉质根一根挨一根密集码埋在栽培池中,要求根间保持2~3厘米距离,每平方米100~150根;肉质根长度有差异,但上部要码齐,下部可以不齐。码后用洁净沙土埋至颈部,并立即浇1次大水,水渗后再覆1次沙土,2~3天后在栽培池中用专用棚杆或竹竿插小拱架,覆盖黑色农膜,创造完全黑暗的条件软化栽培芽球。
3. 軟化期间的管理
池内(或床内)温度控制在10~14℃时,30~40天可采收;温度18~20℃时,20~25天采收;温度高于20℃时,芽球虽然生长速度快,但芽球疏松,品质差。白天严禁见光,否则芽球变成绿色失去商品价值。当池床内空气相对湿度过大时,可在夜间揭膜适当放风。一般软化栽培过程中不需要浇水。
4. 收获
囤栽后25~30天即可采收芽球。芽球采收标准:呈纺锤形,紧实,单球重达到100 克左右。从芽球基部用利刀切割,位置不可过高,否则易散球,剥除有斑痕、烂损的外叶,包装后上市。
(作者联系地址: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邮编: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