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教学中的原则和方法
2019-10-09王子嘉
王子嘉
语言学概论教学的概况和课程安排
语言学概论是关于语言学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构成,其内容包括语言系统,以及语言学的不同分支,即语音、语法、语义、语用,文字以及语言系统的演变。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来讲,这门课应是在学习了现代汉语之后的理论性课程。虽然学生对汉语足够熟悉,且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可语言学概论在具体的讲授过程中依然是一门既难学又难教的课程,造成其难学难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语言学概论自身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它不会像文学方面的课程那么有趣和生动,也没有故事性。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且学习的难度太大。尤其在开课之初,如果没有建立起好的学习习惯和足够的学习信心,就无法保证从一而终地系统性地进行学习。其次,教材的选取也会影响整体授课。好的教材通俗明朗,内容全面,紧跟时代。如果采用的教材过于晦涩难懂且内容陈腐滞后,不但会大大增加授课难度,而且更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师的个人素质、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方法也影响着授课质量。如果学生对语言学不能产生兴趣,多半是老师没有找到有效的途径来进行引导和启发。毕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差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
语言学概论教学中的原则
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学理论水平。之前提到中文系的学生学习语言学概论之前,便有了现代汉语这门课作为基础。但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诸如语音和语法的构成原理一知半解。比如,在做层次分析法的练习时,尽管之前有过大量的同类练习,仍有很多人对短语类型的辨别以及句子整体结构的判断不正确。究其深层原因还是在最初就对句子的结构原理没搞清楚弄明白。语言学概论在讲解这里的时候有别于现代汉语,并不可以一味地让学生做练习,分解句子,而应先讲清楚汉语语言装置的运转,组合的层次性和递归性。明白了原理,学生才能从根本上理解句子是怎样构成的,进而提高做题的准确性。
旨在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学概论是有关所有语言的一般规律和普遍原理,这门课旨在增进学生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使用汉语和英语也许并不困难,但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说得精准、说得漂亮,说得恰到好处。只有深入了解了人类语言现象的性质、结构规律、发展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才能更好地融会贯通,从具体的语言现象中总结、归纳并学以致用,进而掌握说话的艺术,增强人际关系。
旨在提高学生的逻辑性和思辨性。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语言使抽象的思维得以表达,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反过来思维的成长又会促使语言进一步发展。语言学概论的教学正好可以解释思维与语言间的这种互相依存的关系。这门课每一个章节都是相互联系且环环相扣的,逻辑链条清晰明确。导论部分首先讲解语言学研究的概况、学科分类和历史演变;然后讲到语言是符号系统,揭示语言现象的本质;再用具体的几章内容分别讲述语言学所涵盖的方方面面,即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最后再讲述语言系统的演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步步深入,抽丝剥茧,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也不自觉地提高了其逻辑性和思辨性。
旨在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写作水平往往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而综合语言能力是多方面的,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它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一定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缜密的思维能力。语言学概论的学习就是要增强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并以此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在系统地学习了语言的本质以及具体的语法语用理论之后,学生应该更加清楚如何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布局谋篇,包括如何确定研究思路,如何列出基本框架,如何安排重点难点,如何清晰有力地表达观点等等。
语言学概论的教学方法
注重課堂趣味性,寓教于乐。语言学概论是理论课程,且知识点细碎集中,讲解过程不免枯燥乏味,适时地在课堂上加入一些图片和视频,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寓教于乐,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形象地理解具体的知识要点。例如在讲解汉字发展史的时候,汉字从象形文字到亚象形文字的转变,从隶体到楷体的过渡,以及添加义符和声符派生新字,这些如果单单用语言去描述是难以说清道明的,但要是可以用动图和小视频来展现,效果就会完全不同。不仅大大增加了课容量,还提高了趣味性。又如,讲解到洋泾浜和混合语的时候,可以适时插入一些关于洋泾浜历史变迁的小短片,一来可以起到调节作用,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种特定历史时期下的特殊语言现象;同样地,在讲到混合语,也就是克里奥尔语的时候,以Tok Pisin为例,最好能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这一语言区域的地缘关系、历史背景和种族构成,并且列举出具体的句子与英语对照着向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这种语言的特点和成句规则。
理论联系实际,多举实例促进形象思维。在陈述抽象的语言学理论时,干巴巴地罗列概念难免枯燥,这时如果能增加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不但能使课堂活跃起来,更能使学生轻松而形象地掌握知识点,例如在讲解语言是符号系统时,谈到人们日常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有时候并不是为了传递某些具体的实在的信息,而只是为了维持一种情感上的交流和连接。这里老师可以举出邻居甲与邻居乙在电梯里偶遇,为了避免尴尬,互相打招呼的例子来说明。又如在讲解语言的民族性时,老师可以把中国人心目中的“龙”和西方人眼中的“dragon”用图片形式进行对比,二者从形态上看有明显的区别,前者是民族的象征,后者是传说中的怪兽。还可以列举出英国的一些俚语俗语,如“as dull as an oyster”“big fish”“cold fish”“poor fish”等等都是用来代指人的,那么为什么都是和海产品相关的表达呢?原因就是和英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大不列颠群岛被海洋包围,水产物资丰富。所以渗透在日常生活里也就影响了其文化的发展和语言的表达。另外,汉语数量短语的构成和英语也不一样,老师可以随手拿起一本书问学生“这是什么”,大家回答“一本书”,而英语的表达却是“a book”,没有了“本”,原来是因为英语中没有量词的概念。诸如此类现实生活中熟悉又鲜活的例子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此外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语段也是不错的选择,尤其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更是不会陌生。例如,在讲解言内行为和言外行为时,许多国内外名著中的言内意外表现手法不胜枚举。像《红楼梦》中人名的隐喻作用,古代诗歌里含蓄的“意境说”,以及鲁迅先生《祝福》中的“言在此而意在彼”等等。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也有一段对话用在这里非常贴切,讲述的是白流苏离婚回娘家以后面对嫂嫂的冷嘲热讽。情节生动,言辞犀利,文学价值很高。学生可以在赏析名家名作的同时学懂语言学知识,也算一箭双雕了。
合理安排课外训练,把讲、学、研相结合。语言学概论教学的课时安排有限,仅凭一学期一本书的讲授要把所有语言学的相关理论都涉及到是很困难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课外活动。例如将一个班的学生分为若干兴趣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别分配不同章节中的某个板块内容,让他们自己讨论、研习、搜集资料,再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做成PPT形式上交,并且可以选取其中比较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给大家演示。这种教学模式避免了死板的填鸭式灌输,让学生们变被动为主动,使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课堂中去。除此之外,课外练习也是很有必要的,而且练习要有针对性和全面性,题型要多样化。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难题能客观反映出课堂教学的缺失和纰漏。每隔一段时间对大家普遍性的错误加以讲解和巩固,就可以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学生除了读懂课本以外,还应多阅读其他语言学类书籍。毕竟课本上很多知识点都没有充分展开叙述,想要深入了解,必须广泛涉猎。例如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刘润清的《西方语言学流派》以及赵元任的《语言问题》都是不错的辅助材料。最后,语言学概论的教学不能光讲理论、纸上谈兵,学生应学会如何利用语言学的原理和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发现身边的语言现象,要善于联想和分析,勤加思考,活学活用。例如学习了语言是符号系统之后,学生再看到红绿交通灯,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它是一种指示前行和禁止的符号,带有约定性和任意性,却又不同于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比起其他符号更具强制性。
总而言之,语言学概论的教学要求教师既要加强理论研究,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转变单一的教学思路,生动形象地阐释概念,多讲文本、多举例子、多做练习,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讲、学、研相结合,使学生再也不畏惧学习语言学,发自内心爱上语言学。
(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