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里花溪

2019-10-09张思成

延河·绿色文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土屋巴山花溪

张思成

看见花溪土屋,就像来到了岁月的门口。

门外是喧闹,门内是静谧;帘外是昨天,帘内是今宵。时光在这里停滞或倒流,似电影胶片一格格回放,终有一刻打动人心,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帧镜头。

位于巴山深处的安康市镇坪县曙坪镇兴隆村,聚集着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清末民国传统的民宿。花溪土屋亦或是岁月完整的珍存,静好成大自然的一角,不仅有花的斑斓,有水的清幽,更有泥土的肌肤。

“花溪”实名大崩溪,据民间传说每发山洪,水流汹涌必有真龙出没。十里溪流山花四季常开,为涓涓细流镶一道花边,风起花落,一溪芬芳,一溪清香。漫山的野菊花、野山桃、野刺玫花,环绕着一间间土屋,好似扎了一道道花篱笆。花溪土屋就这样幸福地藏在大巴山深处,融鸟语花香,与山水共眠,伴日月相辉。

在大圣山、双乳峰的怀抱里,在青竹林、小溪水的簇拥下,土屋将传统的榫卯工艺与自然风貌精妙融汇,接天地之精华,承人文之机理,一砖一瓦,一石一柱,一窗一棂……都注入着乡俗的肌理纹路,融入着古老巴蜀文化的底蕴和传承。春去秋来,岁月斑驳,总能让人在檐楹间觅得先祖们生态文明的觉悟,感受到汩汩不息的农耕文脉。

土屋,是建筑的符号,是历史的记忆,更是人文的情怀。一湾碧水的渠,一片幽静的园,一条盘山的道……清新的画卷,让土屋穿越时空隧道,与城市钢筋水泥的僵冷相比,愈发显得轻盈起来。置身其间,坐定太师椅,烤上木炭火,捧一只土茶碗呷几口,半睡半醒之间,你感觉到的仿佛是这片老土地的呢喃和絮语,又像是山民们的嬉闹和歌唱。

轻揉睡眼,伸伸懒腰,贪婪地饱饮一口大自然的甘露,耳畔传来东方欲晓雄鸡一鸣的山间早歌,还有那欢跳在枝头上吱吱喳喳的鸟雀吟唱……轻纱般的晨雾中,山民们扛着木犁吆着慵倦的老牛下地耕作,灶膛的第一把柴火点亮了农妇婆娑的迷眼,在锅碗叮当碰击中升腾起袅袅炊烟,早起挑水的扁担也在少年的肩头悠悠颤颤……如此绝妙的生活也只有在这里才能得以演绎。

白天的土屋是寂静的,听得见水流,闻得到花香,连窗外植物拔节的声音,也都能隐隐约约地传到耳朵里来。竹子在生长,花儿在绽放,虫子小心翼翼地从树叶上爬过,一切都是自然的风韵。山风吹过,神清气爽,浑然于天地间的俗世是那样优游自若,灵魂在这里得以滋养,俨如一个世外桃源的景象。在这儿,给自己放个假,听风赏雨,弹琴吹笛,品茶下棋,吟诗作画,兹享着这世间凡尘鲜有的奢侈。此刻,任何嘈杂和忙乱,都是对这绝好时光的亵渎。

夜晚的土屋是温情的,油灯已经点亮,茶香已然飘出。地窖里自酿的美酒,在一壶冒着蓝火的土罐里温热,噗嗤噗嗤散发着诱人的酒香。来自房前屋后的瓜果菜蔬,悄然端上餐桌。那土得掉渣又极具原始盐道菜系的撒碗席、杀猪饭,是花溪土屋几道爽口的美食,尤以“带子上朝”“四小四大”“五马踏四牛”“流星赶月”等七大菜品令人叫绝。拿起筷子夹一撮放在嘴里,舌尖生香,颔首感叹,“食材选择精细,烹调手法独到”,还有那讲究的开席序子,尽显巴山饮食文化的厚重和悠长。

把盏言欢吟诗正酣,一桌文化、一杯岁月、一屋山野雅趣,都随窗外的十里花溪潺潺流进心里。屋内满是温存,屋外尽显熱闹,场院里,屋檐下,篝火旁,大红大红的灯笼在微风中摇曳,鲜红鲜红的对联在门楹上辉映,通红通红的火焰在燃烧中升腾,把一个节庆之夜烘托的更加喜气温情。屋顶的满天星光,多姿环绕,图层璀璨,给这冬去春来的土屋平添了丝丝神秘和浪漫。

推开一扇窗,就是迎来一个崭新的世界;移上一层楼,就是驻足一种全新的境地。小桥流水,茂林修竹,这里有江南的俊秀,又有巴山的雄浑,更有山里人的收获和希冀。吱吱呀呀的水车,轮回着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故事。陌上花开,那个裙裾盈盈,在石板路旖旎而上的姑娘,拈花浅浅一笑,便是这静谧岁月中的一点俏皮,一丝灵动。原来,生活的诗意如此素雅纯真,又是如此闲适安逸。

把酒临风,宠辱偕忘;功名尘土,唯有云月。这哪里是土屋,分明就是心灵的家园,是难舍的乡愁。就来一次畅饮吧,无需刻意精彩或黯淡,只需持一颗如水从容的心,将其淡淡安放于斯,在这个不知岁月几何的夜里……

责任编辑|李 瑾

猜你喜欢

土屋巴山花溪
兰屿
花溪之美
如梦似幻的花溪湿地公园
刘纯健
巴山背二哥
美丽的花溪
古诗鉴赏
竹林不说话
大山深处的土屋
长征贵州行建设看今朝(外一首)/花溪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