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与建筑之间的互通关系
2019-10-09王丹
王丹
摘要:音乐和建筑同为八大艺术之一,二者之间看似毫无关联,但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互通关系。纵观音乐与建筑的历史发展,便不难发现二者的相互影响和促进。而在更为具体的结构、处理及表达方面,音乐和建筑之间的互通性更为明显。对音乐和建筑的互通关系进行研究,能够在进一步了解音乐和建筑艺术的同时,促进二者的共同影响和进步发展。本文将从历史发展、艺术结构、艺术处理及艺术表达等方面,对音乐和建筑的互通关系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音乐 建筑 艺术 互通关系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6-0185-02
长期以来,音乐和建筑都被視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艺术门类,并不存在明显的联系。但是深入来看,二者的发展历史有着惊人的同步性与契合性。而且从艺术内涵来看,音乐是以声音为材料,并在大量音乐艺术手段的处理下而形成的时间艺术;而建筑则是以物质为材料,并通过各种建筑艺术手段塑造下而形成的空间艺术。因此,音乐和建筑实际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互通关系。
一、历史发展视角下音乐和建筑的互通关系
不管是音乐还是建筑,在西方艺术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为教会服务的,从而促使二者产生了紧密的互通关系,各个时期的建筑与同时期的音乐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首先是在中世纪初期,基督教会的势力大幅增长,基督教艺术逐渐成为当时西方艺术的主要部分。该时期的建筑延续了罗马建筑的风格与特点,帕雷-勒-莫尼亚尔大教堂就是其中的典型,具有坚实、庄严而肃穆的特点。同时其音乐主要是为宣扬基督教义而服务,故而其旋律起伏不大,着重表现虔诚、宁静之感,同样具有庄严的特征。时间进入11世纪后,教皇与皇帝之间的权利斗争使得教会的统治进入真空期,教会对艺术文化的垄断局面也因此中断。在这一时期,世俗文化快速发展,使得音乐与建筑艺术均发生了阶段变化。标志性的罗马式建筑逐渐转变为哥特式建筑,尖肋拱顶、飞扶壁、花窗玻璃、十字平面、束柱等转成为建筑中的常见部分,透露出富于装饰的特色。而同时其音乐也逐渐摆脱宗教束缚,更加强调感官及音乐本身的美。自文艺复兴之后,艺术创作更加强调艺术自身的美,因而不管是该时期的洛可可建筑还是音乐,都体现出明显的优美、典雅的艺术气息。
二、艺术结构视角下音乐和建筑的互通关系
所谓艺术结构,是指艺术作品形式的基本要素,即艺术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是使艺术作品成型的一种重要手段。对音乐艺术而言,其艺术结构表现为曲式结构,及音乐自身的织体及整体框架结构。实际上,每一首音乐作品均是随时间流动而形成的,故而其艺术结构主要是指时间层面的整体框架,而音乐织体则是更为次要和更为基础的空间层面结构。至于建筑艺术,其艺术构造是以空间序列为基础表现的,即依照符合空间物理要求与艺术创作需求的特定形式,对各种材料在空间中进行合理排列,最终构成建筑的主体结构。从互通性的角度来看,音乐和建筑的艺术结构有着明显的互通关系,而且二者均有着形式种类丰富多样的基本特征。
以音乐和建筑的艺术结构进行实际对比,能够进一步探究二者的互通关系。音乐有着大量的曲式结构,如复三部曲式、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回旋奏鸣曲式、变奏曲式、边缘曲式等,这些曲式结构往往与建筑的空间序列有着明显的对照关系。以回旋曲式及变奏曲式为例进行探讨。
就回旋曲式来看,该曲式结构的特征在于循环出现某一主题,典型结构为A+B+A+C+A+D+……+A。该曲式结构的使用能够强调主题,并能将纷繁的内容组织在一个作品之中,并使之得到充分而集中的表现。例如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的《D小调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致爱丽丝》均是音乐史上的回旋曲式结构佳作。回旋曲式结构音乐的循环特征在建筑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回旋楼梯部分。由弗兰克·劳埃德·莱德设计的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便是建筑史上极负盛名的回旋式建筑,该博物馆外部向上、向外螺旋上升,内部则由曲线和斜坡通到6层。在这种独特的回旋式设计中,观众先乘坐电梯到达最上层,然后顺坡而下进行参观,能够在回旋而下的过程中完成参观。
而就变奏曲式来看,该曲式结构是指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对主题进行变化反复而形成的乐曲,可标示为:A+A1+A2+……。实际上在音乐发展史上,变奏曲式结构音乐可谓数不胜数包括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的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C小调《帕萨卡里亚》等。变奏曲式结构音乐特征在建筑艺术同样有着明显体现,如由伦佐·皮亚诺和理查德·罗杰斯共同设计的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就包含有大量外露的钢骨结构及复杂的管线。从表面上看,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的外部结构较为一致,但每一部分却有所不同,就如变奏曲式音乐的变奏处理一般,在整体一致的基础上进行差异化表达。
三、艺术处理视角下音乐和建筑的互通关系
艺术处理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主要是指利用艺术手段对作品进行处理,从而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就互通关系来看,音乐和建筑的艺术处理的互通主要体现在前者的旋律旋法以及后者的结构手法上。所谓旋法,即为旋律的进行法则,也就是通过音高、节奏、强弱等音乐基本要素所构成的逻辑规律及方法,也就是音乐创作的基本手段,如重复、对比、变奏等。而建筑结构手法,则是指设计建筑结构的基本手段,包括形体、比例、装饰等。不难发现,音乐旋律旋法和建筑结构手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均是创作艺术的手法手段,并且包含多种形式,需要配合使用,这正是二者的互通性所在,只不过二者所服务的对象不同,前者为音乐艺术服务,后者则是建筑艺术不可或缺的基础。
以音乐旋律的重复旋法为例,对音乐和建筑的艺术处理互通关系进行探究。所谓重复旋法,即是指以主题的音调为基础并不断进行重复,并且有完全重复、变化重复等多种形式。该旋法的使用,能够有效加强音乐气氛,强化形象,例如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就大量应用了重复旋法进行创作。而在建筑结构手法中,重复旋法特征同样得以充分体现,例如德国巴洛克风格教堂代表作之一的十圣徒朝圣教堂,其平面布置就较为新奇,正厅与圣龛做成三个连续的椭圆形,椭圆形天花也与此呼应,是极为明显的重复结构特征。在这种建筑结构手法下,十四圣徒朝圣教堂着重突出了正厅及圣龛到椭圆形天花这部分空间结构,令人能够在进入教堂的第一时间就将目光集中在该空间位置,强化了空间结构形象。
四、艺术表达视角下音乐和建筑的互通关系
不管是音乐还是建筑,其作为一门艺术,那么艺术表达必然是其创作的重要目的。即便是对突出实用价值的建筑而言,其艺术表达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而音乐艺术虽然更加强调商业价值,但其艺术表达同样是深受大众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音乐研究的关键。实际上,艺术表达同样是极为抽象而宽泛的概念,不过在互通关系的限制下,音乐和建筑在艺术表达方面的互通主要体现音乐的建筑式表达和建筑的音乐性表达上,即两门艺术在表达上的互通。实际上自古以来,音乐和艺术的结合就已经成为艺术家们研究的重要内容。就音乐的建筑式表达来看,音乐本身是看不见的艺术形式,而建筑则是可见的空间艺术。故而音乐的建筑式表达即为通过音乐给予人可见的感觉,令人通过音乐进入到建筑景象之中,尤以中世纪时期的教会音乐最为明显。而建筑的音乐性表达,则是20世纪以来建筑师所研究的重点,如外形犹如音乐旋律般高低起伏的海牙音乐舞蹈中心,极富音乐;模糊的灵动、活泼特点的曼彻斯特音乐厅,能演奏音乐的日本爱知县音乐桥梁等,均是音乐在建筑中的表达。正因如此,才会有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音乐则是流淌的建筑的说法。
五、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音乐与建筑作为两门看似毫无联系的艺术形式,实际上有着紧密的互通关系。总体上来看,音乐和建筑的互通关系主要体现在历史发展、艺术结构、艺术处理及艺术表达等方面。对二者的互通关系进行深入研究,能够更好地把握音乐和建筑的内涵,同时依靠二者的互通性促进二者的互相影响与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翰羽.音樂与建筑的互通关系研究[J].音乐探索,2018,(04):106-110.
[2]林琳,柯桢楠.如何理解建筑与音乐的相似性、互通性和可比拟性[J].大众文艺,2010,(10):8.
[3]张宇,杨薇.探索建筑与音乐的互通途径[J].科学中国人,2014,(12):187.
[4]李腾.音乐与建筑的关系探究[J].建筑与环境,2012,(0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