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指数的铁路运输类期刊评价方法及效果研究
2019-10-09蒋学东
涂 鹏,蒋学东
(中南大学《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湖南 长沙 410075)
科技期刊是发表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和开展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是国家科技竞争力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无论是科研工作者,还是科技期刊的出版单位和收藏单位,公正客观地评价科技期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期刊评价理论的迅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多种科技期刊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1]。总的来说,这些期刊评价方法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单一指标评价方法,主要是按照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载文量和平均被引率等国际通行评价指标对期刊进行评价;另一类是综合指标评价方法[2],通过建立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数学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求出综合指标排序值后,最终得到期刊指标的综合排序。早在200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Jorge Hirsch[3]教授首次提出了H指数的概念。虽然他是用H指数来评价科技人员发表论文的学术影响力,但后来更多地被用于学术期刊的评价方面。2010年,Prathap[4]针对H指数评价期刊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更高级别的期刊评价指标——P指数。
铁路运输对拉动经济的增长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更需要铁路走出国门,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作为传播铁路先进科学技术的平台,铁路运输类核心期刊肩负着大力推动铁路建设、保障铁路安全生产的重大使命。因此,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国铁路运输类期刊对提高铁路科技期刊实力和地位、扩大国内国际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虽然中国科技期刊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在期刊质量上跟其他科技强国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处于顶级的SCI期刊数量太少,不利于中国科技实力的提升。用P指数对科技期刊进行评价,我国已有科研人员成功地运用于中文社会科学期刊[5]和材料类的中国SCI期刊[6]评价中,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对于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收录的期刊,尤其是铁路运输类期刊进行P指数评价,这项工作确鲜有报道。本文以CSCD核心库收录的9种铁路运输类期刊为研究对象,分析P指数对铁路运输类期刊评价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以对铁路运输类期刊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为提升中国铁路科技期刊实力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来自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的9种铁路运输类核心期刊,其比较的各项指标,如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5年载文量均来自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编制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如表1所示。
(二)研究方法
为研究影响期刊评价的多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可以将总被引、影响因子、总载文量、平均被引率和P指数作为变量,采用二元变量的相关分析方法,使用SPSS20统计分析软件,分别计算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对影响期刊评价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9种铁路运输类核心期刊评价指标统计结果
表2 9种铁路运输类核心期刊评价指标相关性
二、结果与讨论
(一)P指数用于铁路运输类期刊评价的有效性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通过对9种铁路运输类期刊的P指数进行排序,《中国铁道科学》《铁道学报》《铁道工程学报》《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分别位列前4位。下面依次分析这几种刊物,由此判断P指数用于铁路运输类期刊评价的有效性。
《中国铁道科学》排在第1位,P指数为14.406。虽然该刊物5年载文量很少,但其总被引位居第2位,影响因子排名第1,尤其是平均被引率达到2.185,远远超过其他刊物的平均值。总被引、影响因子和平均被引率这几项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期刊的影响力水平,因此《中国铁道科学》获得了这几种期刊中最高的P指数。
《铁道学报》排在第2位,P指数为14.193,在数值上跟位于第1位的《中国铁道科学》相差很小,领先于其他8种刊物。从总被引来看,《铁道学报》排在第1位。从影响因子和平均被引率来看,均排在9种刊物中的第2位。5年载文量几乎达到了《中国铁道科学》的2倍。从这些指标来看,《铁道学报》虽然在规模上超过了《中国铁道科学》,但在学术地位和影响力方面还是不及后者。因此,《铁道学报》位列第2位是完全合理的。
《铁道工程学报》排在第3位,P指数为8.932。在总被引、影响因子和平均被引率等几个指标方面,该刊物跟前面两个刊物相比存在非常明显的差距,唯一在载文量指标方面存在一定优势。由于《铁道工程学报》最近两年才被EI数据库收录,各项指标均处在上升阶段,其处在第3位的排名也是可以接受的。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排在第4位,P指数为8.367。在总被引和5年载文量这两个指标上,与《铁道工程学报》非常接近。虽然在P指数方面稍微落后一点,但该刊物的影响因子和平均被引率均超过了《铁道工程学报》,尤其是影响因子方面,基本上跟排名第2位的刊物非常接近。该刊物从2016年开始变更为月刊后,载文量有所上升,加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核心库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标跟以前比较有明显提高。
从P指数的数值分布可以看出,9种铁路运输类期刊可以分为3个梯队。处于第一梯队的是《中国铁道科学》和《铁道学报》,P指数在14以上;处在第二梯队的是《铁道工程学报》和《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P指数在8以上;而其他5种期刊,P指数都在7以下,总被引、影响因子等指标与前面的期刊均存在较大差距。
(二)9种铁路运输类核心期刊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
选取了期刊的4个指标与P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铁路运输类的9种期刊中,总被引、影响因子和平均被引率在双尾概率0.01水平上与P指数显著相关。其中,P指数与总被引和平均被引率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和0.958。P指数和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68,P指数和5年载文量不相关。
(三)9种铁路运输类核心期刊CJCR排名和P指数排名的比较
将表1中的9种期刊分别按照CJCR和P指数计算结果进行排序,如表3所示。
表3 9种铁路运输类核心期刊CJCR排名和P指数排名的比较
由表3可知,从这两种排序结果来看,大部分期刊的排序比较类似,只有个别期刊的排序差异比较大。9种期刊中,排名一致的有1种,排名相差一位的有6种,排名相差2位及以上的有2种。由于期刊评价工作的复杂性,采用单一指标往往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价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学科地位。为了使期刊评价更加客观、全面和准确,CJCR建立了期刊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由专家打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然后求出综合指标排序值,最终得到期刊指标的综合排序。结果表明,P指数和CJCR对期刊的排名具有一定差异性,但差异性不大。
三、期刊发展对策探讨
(一)学习顶级刊物办刊经验,提升自身办刊水平
顶级刊物办刊时间较早,已经积累了一批业内最优秀的编委、外审专家和高质量的作者群,形成了丰富的办刊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对同类型其他刊物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升刊物的办刊水平。
(二)吸引优质稿源,提升刊物质量整体水平
在国内考核评价体系唯SCI论文至上的背景下,优质稿源严重不足是国内中文刊物共同面临的问题。鉴于此,本刊采用多种途径大力吸引优质稿件。本刊立足双一流高校学术平台,借助双一流高校优势学科发展的机遇,大力吸收本校“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两个优势学科的学术成果。积极主动向刊物的编委和杰出校友约稿。本刊的编委都是院士、资深教授等学术大家,他们的稿件将会成为刊物的点睛之笔。还有一些海外的杰出校友,也是本刊的约稿对象。
(三)开办高速铁路特色栏目,把握行业发展前沿动态
作为最先进的运输方式,高速铁路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高速铁路建造技术也成为科研工作者竞相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在各个刊物稿件内容趋同化的背景下,打造高速铁路建造技术这一特色栏目,无疑能够提升作者的吸引力和读者的关注度,极大地发挥刊物的行业优势。
(四)开办英文网站,扩大期刊国际影响力
中文刊物质量其实并不比英文刊物差,但英文刊物由于语言特点,比中文刊物在传播范围和便捷程度方面更具有优势。为了弥补中文刊物传播力的不足,本刊有针对性地开办英文网站,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作者和读者的关注,以期扩大刊物的国际影响力。
(五)积极申请EI数据库收录,提高自身实力
能够被EI数据库收录的刊物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比一般刊物要高得多。本刊将依据目前的学术地位和学科排名,发挥自身行业优势,针对不足之处,苦练内功,争取早日进入行业内一流期刊。
四、结论
第一,对国内9种铁路运输类期刊进行P指数评价的分析表明,P指数能够综合考虑总被引次数、影响因子、总载文量和平均被引率等几项评价指标,排除载文量对期刊排名的影响,全面均衡考虑期刊的影响力水平和刊物的规模体量,客观科学地评价期刊的总体质量。
第二,从P指数的数值分布可以看出,9种铁路运输类期刊在学术地位上可以分为3个梯队:处于第一梯队的是《中国铁道科学》和《铁道学报》,P指数在14以上;处在第二梯队的是《铁道工程学报》和《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P指数在8以上;而其他5种期刊,P指数都在7以下,可以归为第三梯队,在总被引、影响因子等各项指标方面,与前面的期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
第三,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对铁路运输业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一带一路”建设也为我国铁路运输类期刊带来了绝好的发展机遇。通过P指数评价,铁路运输类期刊可以充分认识到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差距,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中国铁路运输类期刊办刊质量和国际影响力,为传播铁路科技知识、将铁路建造技术推出国门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