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哲学研究的现状与省思

2019-10-09周良发陈元晴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哲学经济研究

周良发,陈元晴,王 昕

真正的经济哲学研究都在紧扣时代脉搏,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诉求和现实问题,体现研究领域和理论聚焦的时代意蕴。进入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稳定性加剧迫切需要透过经济行为和现象把握经济活动本质,发现经济运行规律,预判经济发展趋势,确保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和高质量发展。在此情境之下,经济哲学研究产生了一大批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作了极其重要的哲理反思。基于中国知网(CNKI)收录期刊文献来看,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哲学研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经济哲学的内涵与特征,经济哲学的兴起与发展,经济哲学的学科性质与定位,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及其对当代社会重大问题的理论关照等。本文以这几个方面为切入点和发力点,对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哲学研究成果加以系统分析,探寻其义理,剖判其得失,并略抒己见,为新时代经济哲学研究有序推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繁荣发展提供有益资鉴。

一、关于经济哲学内涵与构成要素研究

探讨经济哲学问题,首先要界定其内涵,剖析其特征,为经济哲学研究稳步推进和高质量发展夯实理论基础。

(一)关于经济哲学的概念内涵

厘清“经济哲学”的概念内涵是开展经济哲学理论研究,推进经济哲学学科建设的逻辑起点和根本前提。然何谓“经济哲学”?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迄今尚未产生一个令人普遍认同的定论。新世纪以来,仍有不少研究者关注经济哲学的概念内涵问题,不断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深化对经济哲学内涵的理性认知。如宫敬才以西方哲学为立论基底,梳理出西方学界关于经济哲学内涵的三种观点,即经济哲学是“经济学的哲学”“经济学范畴中的哲学”“经济生活智慧的哲学命题化”[1]。沈尚武认为,经济哲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学,而是运用哲学的思维、理念和方法诠释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的规律和本质的学问。质言之,经济哲学是哲学对经济问题的理性追探[2]。曾祥云认为,经济哲学是人类关于经济世界的哲学观,是对经济活动、经济行为的总体性把握和根本性反思而形成的哲学理论[3]。通过上述三种定义的细密爬梳可以发现,学界关于经济哲学内涵的界定虽有差别,但其核心义理和价值指向却基本一致。即经济哲学既非传统哲学理念在当代的翻版,亦非经济学体系下的经济方法论,而是对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形上思辨,全面把握人类经济行为和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在此意义上讲,经济哲学的勃兴与发展,表征着人类不断强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洞察力和解释力。

(二)关于经济哲学的构成要素

关于经济哲学的构成要素,新世纪以来学界兴趣甚浓,砥志研思,成果颇丰,在经济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领域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成一家之言。在本体论上,宫敬才基于主——客体视角分析了经济哲学本体论的客体、主体及其辩证关系,认为经济哲学的客体存在于经济生活意象世界中,主体是经济学家,主体设立客体及客体对主体的确认使经济哲学成为可能[4]。唐光斌、欧阳凌认为古代中国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哲学思想,并以《管子》、商鞅、荀子、韩非、晃错、司马迁等为例对古代经济哲学思想之本末论(即本体论)作了深度阐释[5]。在认识论上,张践明认为经济哲学的认识论可从三个层面加以考察,一是经济本体的认识论(体现为经济主体的意识与经济活动的关系),二是经济学的认识论(表现为研究方法的反思),三是经济哲学的认识论(包括认识论依据和认识论意义)[6]。宫敬才认为经济哲学认识论肇端于亚当·斯密,后经李嘉图和奈特发展出两条认识论路线:前者以人的认识能力无限论为指引形成学院派经济学理论,后者以人的认识能力有限论为指导形成生活化经济学理论[7]。在方法论上,余东华、赵梦涵对李嘉图以来的经济哲学方法作了系统述论,认为李嘉图以来经济哲学方法出现两个分支:一是19世纪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开创的经济哲学方法,旨在回归狭义的经济学,致使经济哲学方法演绎成经济学方法论;一是马克思开创的经济哲学方法,通过对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扬弃和发展继而完成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哲学方法论构建[8]。以上分析表明,学界对经济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作了不同程度的析论,有助于深化对经济哲学构成要素的理性认知。然略为遗憾的是,既有研究成果仅论及其局部,没有从整体性视阈探讨经济哲学的基本要素,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经济哲学核心义理的系统领会和全面把握。

二、关于经济哲学兴起与发展阶段研究

经济哲学兴起于何时?又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这是开展经济哲学研究需要明确的问题。探寻经济哲学形成的历史渊源,理顺经济哲学发展的深层脉系,有助于将经济哲学研究推向纵深。

(一)关于经济哲学的兴起过程

尽管古代社会不乏经济哲学思想,但经济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出现却在20世纪60年代,1962年罗宾逊夫人《经济哲学》一书的出版被学界视为经济哲学诞生的标志。与其他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一样,经济哲学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萌芽和生成过程。曾祥云对经济哲学的兴起过程作了系统考辨,认为经济哲学缘起于西方经济学界关于经济学学科定位及其研究方法的三次论战:第一次论战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奥地利学派与德国历史学派围绕“经济学能否成为科学”展开论战,引发学界对人类经济行为的本质追问;第二次论战出现于20世纪30-40年代,穆勒、罗宾斯、萨缪尔逊、哈里森等人就“经济学是如何的”即经济学的学科性质进行探讨;第三次论战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海尔布伦纳、缪尔达尔等围绕“经济学应该如何”“经济学可能如何”展开论战。在他看来,西方经济学界的三次论战超出了经济学本身的研究视阈,特别着重于对经济学的性质探讨和发展检审,而“经济哲学”这一概念正是在对经济学进行反思和批判的过程中出现的,与此同时,还产生了相关的经济哲学论著,并创办了经济哲学刊物[3]。毛勒堂对国内经济哲学的兴起作了深入探析。在他看来,中国经济哲学的兴起是伴随改革开放而出现的。更进一步言,改革开放浪潮下社会结构的深度转型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是经济哲学在中国兴起的现实基础[9]。

(二)关于经济哲学的发展阶段

新世纪以来,学界对经济哲学发展阶段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西方经济哲学和中国经济哲学两个方面。关于西方经济哲学的发展,张雄分成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经济学家以道德哲学来诠释人类的经济活动和行为;第二阶段(19世纪初至70年代),历史学家通过历史和价值尺度规范和评判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现象;第三阶段(19世纪下半叶),哲学为古典经济学理论构建提供工具和方法;第四阶段(20世纪上半叶),经济学家运用哲学方法论探讨经济学本体论和价值论问题;第五阶段(20世纪下半叶),经济学家将现代伦理学嵌入经济学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中[10]。毛勒堂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哲学的发展历程作了系统钩沉。在他看来,经济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可分为起步、发展和深化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济哲学初步兴起,即从哲学层面思考和回答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经济哲学蓬勃发展,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引发学界对经济哲学的概念内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等的深度运思。第三阶段(21世纪以来),经济哲学丰富深化,围绕经济哲学的思想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当代社会重大问题以及货币哲学、资本哲学、财富哲学等予以深度阐释和细部研究[9]。

三、关于经济哲学学科性质与定位研究

(一)关于经济哲学的学科性质

学科归属的界定是经济哲学研究绕不开的问题,这是因为,只有明确经济哲学的学科性质才能确定其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新世纪以来,刘敬鲁、曾祥云、余源培、袁经文等研究者均从各自的角度对经济哲学的学科属性作了学理探讨。刘敬鲁从中西经济哲学发展史角度考辨其学科属性,发现经济哲学作为一种动态发展中的理论尚未成熟,认为应从哲学的角度断定其学科性质,并将经济哲学视为哲学体系的一个部门哲学[11]。无独有偶,曾祥云亦持同样观点。曾氏首先批评了学界关于经济哲学学科性质的三种观点,认为经济哲学如同自然哲学、社会哲学、文化哲学、科技哲学、历史哲学一样,属于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部门,即将经济哲学的学科性质界定为部门哲学[12]。余源培从思想史角度梳理了经济学与哲学的关系,指出要从动态、交叉、综合上把握经济哲学的学科性质,认为经济哲学是经济学与哲学深度融合的结构性跨学科的综合学科[13]。袁经文认为学界对经济哲学学科性质的定位存在偏误,指出要从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探讨经济哲学的归属问题。在他看来,经济哲学既不是纯哲学的研究范畴,也不是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而是两种学科有机融合而产生的第三学科[14]。从这几种观点来看,新世纪以来学界对如何确定经济哲学的学科性质仍存在歧义。综合国内外关于经济哲学学科性质的探讨,我们认为经济哲学的核心词是“哲学”,它以哲学为认识方法论,旨在探究人类经济现象和行为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就学科属性而言,经济哲学与实践哲学、政治哲学、发展哲学一样,是哲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二)关于经济哲学的理论定位

关于经济哲学的理论定位,新世纪以来学界关注的不多,笔者目力所及仅查找到一篇文献。鲍金以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资本论》和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为分析文本,对经济哲学的理论定位作了深度考察。在他看来,目前中外学界关于经济哲学的理论定位存在三种模式,分别是广义上的经济哲学(探讨经济学与哲学的一切理论),相对广义上的经济哲学(以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为论题)和狭义上的经济哲学(从经济学视角阐释哲学自身的问题)。以此为重要基础,鲍金以狭义经济哲学为切入路径,深入探讨了经济哲学的理论定位。鲍金认为,狭义经济哲学首先体现为一种视野、维度和范式,而不仅是哲学体系中的部门学科,即经济哲学勃兴之后,哲学研究不再局限于纯粹的哲学理论思维和范式,可以借助经济角度检视哲学问题;其次,经济哲学是哲学问题的经济学研究,而不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的哲学分析[15]。通过对鲍金之论的梳理发现,鲍金对经济哲学的理论定位是一种哲学,即将经济学理论嵌入哲学研究中。鲍金从狭义经济哲学的视角对经济哲学的理论定位作了探究,为科学界定经济哲学的理论定位提供有益参考和理论资鉴。以今天的后见之明来看,经济哲学的理论定位意义重大,事关经济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及其未来发展,因此需要学术界进一步探讨和追问,有效解决经济哲学的理论定位问题,使经济哲学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繁荣发展中发挥更大效用。

四、关于经济哲学其他重要论域的研究

除了经济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新世纪以来学界对经济哲学其他重要论域同样有着高度的学术自觉,如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探究,对当代社会重大问题的关切,对货币、资本和财富问题的反思等,充分彰显出我国经济哲学研究的宏阔景象。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创立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哲学的重要理论根基,因而受到学术界的深度关切,相关研究成果颇为丰富,有代表性的成果包括:《马克思经济哲学之要义及其当代意义》(吴晓明,2003)、《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及其意义》(宓文湛,2003)、《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经济哲学思想》(彭学农,2005)、《论马克思哲学的经济哲学特质》(姜喜咏,2006)、《论马克思的经济哲学传统》(宫敬才,2008)、《马克思经济哲学的立足点》(陈鹏,2008)、《论马克思历史观的经济哲学基础》(罗萍,2011)、《马克思经济哲学视域中的价值观普适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研究——一个基于<资本论>学术方法与学术观点的考察》(吴倬、刘新刚,2014)、《论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存在形式问题》(宫敬才,2018)、《青年恩格斯对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影响》(宫敬才、李江舟,2011)、《青年恩格斯经济哲学思想探析——以<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为例》(周露平,2017)等。除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济哲学思想也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检索中国知网期刊文献数据库可知,新世纪以来毛泽东经济哲学思想研究成果18篇,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研究成果51篇,陈云经济哲学思想研究成果6篇,江泽民经济哲学思想研究成果3篇,胡锦涛经济哲学思想研究成果6篇。通过对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思想的挖掘和评判,有助于拓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研究视阈,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理论体系。

(二)关于当代社会重大问题的研究

经济哲学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它深受时代特征、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特别针对于新时代发展的中国,经济哲学必须立足于当前中国的实际需要,但又不能够拘束于中国的现实,因为它正是要努力从中国的实际中探索有关于中国社会转型的内在根据和未来走向。所以它不能局限于经院式理论建构,还要从生活世界中获取灵感和养分,更要关切当代社会中的重大问题。新世纪以来,经济哲学界关于社会重大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自由的限度及制度调节——经济哲学的视野》,刘敬鲁,2008;《市场经济:现代性成长动力的基础性设置——“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哲学解读》,宋爱忠,20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生成的逻辑理路和价值寓意——基于改革开放40年实践的经济哲学反思》,王程,2018)、“公平正义”(《分配正义:马克思经济哲学的检审》,毛勒堂、张健,2011;《分配正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追问》,杨娟,2014;《公平正义与依法治国问题的经济哲学反思》,杨娟,2015;《金融化语境中分配正义的经济哲学反思》,任瑞敏、高玉林,2016)、“生态问题”(《经济哲学视域中的生态危机发生机制透析》,卜祥记、何亚娟,2013;《生态危机根源的经济哲学透析》,何亚娟,2013;《生态危机的经济哲学探析——人类追求财富“欲望”的三个维度》,任瑞敏,2015;《经济哲学视域下生态危机发生机制的“欲望”根源》,任瑞敏,2015)等。经济哲学对当代社会重大问题的深度关切,不仅深化了经济哲学理论研究、推进了经济哲学学科建设,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思想关照和价值守护。

(三)关于货币、资本和财富的研究

对货币、资本和财富的主体进行哲学解读,对货币、资本和财富的异化进行深度批判,对货币、资本和财富的价值进行人学阐释,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领会马克思的货币哲学思想,更全面地把握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更科学地认识马克思的财富观念。新世纪以来,货币哲学研究成果有《货币与现代人体风格的塑造——从马克思经济哲学的观点看》(陈飞,2017)、《货币与自由的辩证关系探微——从马克思经济哲学的观点看》(陈飞,2017)等,运用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对货币化生存世界与现代个体风格、货币与自由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为货币化时代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借鉴。资本哲学研究成果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视域中的垄断资本及其当代启示》(黄顺君,2013)、《资本幻象的经济哲学思考》(谢存旭,2015)、《资本扩大方式转变与新发展理念——基于对西方人力资本理念的经济哲学批判》(李基礼,2017)等,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对西方现代经济发展动力机制(以资本增殖为目的的资本扩张)加以学理批判,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学说为新发展理念的基本遵循。财富哲学研究成果有:《财富异化及其扬弃:马克思经济哲学的人学向度》(陈宇宙,2011)、《财富与需要的内生关系:对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状况的经济哲学探究》(马拥军、毛小扬,2014)、《财富幻象的经济哲学思考》(谢存旭,2015)等,对财富的本质、财富与需求、财富幻象的生成机制等作了分析论证。

五、关于经济哲学未来研究的若干思考

鉴于上文对经济哲学研究成果的细密爬梳、研究议题的聚焦分析、研究现状的多维检审可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哲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可以说恪尽了研究者的本分和本事。然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对经济哲学理论的需求,笔者认为今后要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阈、深化研究内容、创新研究方法、壮大研究队伍,切实保障新时代经济哲学研究稳步推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学理支撑。

(一)拓展研究视阈,揭橥经济哲学整体样态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哲学研究繁荣兴盛的背后存在一些不可轻忽的问题,其中包括研究视阈狭窄的问题。研究视阈狭窄短期内不会有什么影响,但长期来看,势必阻滞经济哲学研究的持续和深入。面对新时代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认为首先要拓展研究视阈以揭橥经济哲学的整体样态。1.加强历时性研究。即以历时性视角为切入点,将经济哲学置入更加宏阔的历史语境中,系统梳理经济哲学形成、发展、成熟的历史进程,推动理论与实践贯通、历史与现实衔接。据笔者有限的了解,经济哲学历时性研究成果不多,仅有《西方近、现代经济哲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张雄,2003)、《经济哲学:西方的演绎与中国的发展》(马广奇,2006)、《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哲学在中国的兴起、历程与意义》(毛勒堂,2013)等3篇论文。今后加强经济哲学历时性研究,就要从微观层面下功夫把研究做实做细,以历时性视阈检审经济哲学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2.注重整体性研究。整体性作为经济哲学的鲜明特征,是经济哲学理论创新和学科发展的内在需求。相对局部研究,整体研究能更全面地检审和把握经济哲学的精髓和真谛,从而避免局部研究可能出现的以偏概全。有鉴于整体研究的重要性,我们要从整体视阈、全局角度审视经济哲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检索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新世纪以来从整体性视阈探讨经济哲学的研究成果甚少,如对经济哲学构成要素(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的研究都是以列专题方式展开的。这就格外需要强调我们的学者今后要积极转变观念,明确整体性视阈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从整体性视阈探究经济哲学的核心要义及其实践指向。3.开展比较性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视角,比较依托若干可比指标对研究客体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人们识别、区分和确定研究客体的相似性和相异度。新世纪以来,运用比较研究法开展经济哲学研究的成果主要包括《斯密与李斯特经济哲学思想之比较》(杨斌,2005)、《个人与国家——亚当·斯密与李斯特经济哲学思想比较》(戴劲,2005)、《毛泽东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比较研究》(尚红印,2005)等9篇论文。既有研究成果表明,学界对经济哲学比较研究作了有益尝试和探索,为经济哲学比较研究深入推进奠定理论基础。今后要继续开展比较研究,如中外经济哲学比较研究,古今经济哲学比较研究,通过多维比较不断拓展经济哲学研究视阈。

(二)深化研究内容,挖掘经济哲学深层意蕴

新世纪以来,学界围绕经济哲学基本理论及其实践应用展开研究,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查阅中国知网(检索时间为2019年2月5日),2000年迄今以“经济哲学”为篇名的文献共计563篇,其中期刊论文492篇,硕博论文36篇,会议论文15篇,报纸刊文20篇(历年发文篇数见表1)。

表1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哲学研究发文篇数

表1数据统计表明,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哲学研究年均发文量为28.15篇。总体上看,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为经济哲学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筑牢学理根基。为确保经济哲学研究有序推进和高质量发展,有必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以挖掘经济哲学的深层意蕴。今后深化经济哲学研究内容,既要考虑到研究的深邃性,又要注意到研究的全面性。鉴于此,笔者针对于深化经济哲学研究内容提出两点初步的设想:一是深耕既有研究论域。即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耕深挖,不断发掘经济哲学的核心义理和整体样态。基于上文对经济哲学研究现状的梳理发现,新世纪以来国内学界谈锋所致涉及经济哲学的内涵与构成要素,学科性质与定位,兴起与发展阶段,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等,但对有的研究论域关注不够、着墨甚少,如经济哲学的理论定位问题。今后需要研究者潜下心来,主攻经济哲学研究薄弱环节,特别是基础性薄弱,力争推出更多有理论深度、实践力度和情感温度的研究成果。二是开辟新的研究疆域。即以现有研究论域为重要基础,不断开辟经济哲学新的研究疆域。经济哲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意涵深邃、内容丰富、指导性强,然而目前有些论域学界尚未论及,如习近平经济哲学思想尚属研究空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等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理念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哲学思想,亟待研究者予以文本解读和义理阐释,拓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理论范畴。

(三)创新研究方法,丰富经济哲学研究手段

研究方法是揭示研究对象内在规律与逻辑体系的工具和手段。有效的研究方法是研究结论科学、精确的根本保证。依托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笔者对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哲学563篇研究成果的方法运用作了梳理统计(具体研究方法见表2)。

表2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哲学研究方法统计

表2研究方法统计表明,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哲学研究主要运用义理阐释、文本解读、文献综述等传统研究方法,三种方法占比高达90.2%。研究方法的分析固然不能完整反映经济哲学研究全貌,但也折射出传统研究方法仍然是经济哲学研究的主要研究范式,量化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个案法、访谈法)还未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创新经济哲学研究方法,就要从既有研究方法不足的地方入手,丰富经济哲学研究手段。首先,要借助大数据、百度指数等加强量化研究。大数据技术的兴起和百度指数的出现,为哲学人文社会科学量化研究提供有效工具和手段,今后要将大数据思维和方法嵌入经济哲学研究过程中,善于运用调研数据、动态数据、海量数据作为立论依据,并从各类数据中条分缕析出具有普遍性的概念、判断和原理,彰显经济哲学研究的实践维度,继而将义理经验型研究成果转化为付诸实践的理论导引。其次,要运用访谈法、个案法等强化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相对量化研究而言的,它以研究者本人为叙事主角,通过个案、访谈、观察等方法将研究者嵌入研究的全过程,继而对研究对象加以整体性和解释性研究。质性研究方法在经济哲学中的运用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个案分析和人物访谈两个方面,还没有观察法的研究成果。今后要强化研究者的“在场”或“出场”,通过研究者近距离观察以减少或消除传统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的不足和弊端。

(四)壮大研究队伍,顺应经济哲学研究需求

经济哲学研究有序推进的关键在研究人员,要建设一支具有高度学术兴趣和自觉学术意识的研究队伍,为经济哲学研究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队伍保障。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笔者对新世纪以来经济哲学研究人员作了统计分析(研究人员情况见表3)。

表3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哲学研究人员分布及发文篇数(部分)

表3是新世纪以来发表经济哲学研究成果篇数排名前10位的研究人员。从所属机构来看,排名前10位研究人员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党校系统;从技术职务来看,排名前10位研究人员都是高级职称(教授或研究员);从学科背景来看,排名前10位研究人员所学专业均为哲学专业,可见哲学专业人员是我国经济哲学研究的主力军。对研究人员发文起止时间统计发现,排名前10位研究人员只有宫敬才、张雄两位教授持续发表经济哲学研究论文,而其他8位研究者已多年未再发表相关研究成果。壮大经济哲学研究队伍,顺应经济哲学研究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首先要充分发挥哲学专业人员的主力军作用,引导他们继续关注经济哲学及其相关研究论域,将经济哲学打造成哲学门类中的一门显学。其次要调动经济学专业人员参与经济哲学研究的兴致,彰显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理论本质与规律的深度关切,着力呈现经济哲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的理论特色。再者要向政治学专业、社会学专业人员“借力”,借助政治学、社会学研究视阈、方法和手段探究经济哲学的核心义理与深邃意涵。总之,多主体共同参与、多学科深度融合有助于做大建强研究队伍,为新时代经济哲学研究提供优质人才队伍。

猜你喜欢

哲学经济研究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菱的哲学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