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确放射治疗中的影像引导技术成像原理分析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2019-10-09谭维立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4期
关键词:扇形放射治疗食管癌

谭维立

410013湖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湖南长沙

放射治疗为我国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疾病常用的治疗手段。早期放射治疗存在摆位误差大的缺点,伴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现阶段已经实现精确放射治疗[1]。相较于常规放射治疗,精确放射治疗最大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为精确性高,对正常组织造成的损伤轻,但该应用优势需要依赖影像引导技术实现[2]。因此,明确影像引导技术成像原理,采用合适的影像引导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分析食管癌精确放射治疗中扇形束CT引导的成像原理,并探讨影像引导技术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食管癌患者96例,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获取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实施;排除既往有放射治疗史和患有皮肤病的患者。应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试验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30~72 岁,平均(49.13±5.02)岁。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8~73岁,平均(49.20±4.9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分析精确放射治疗中扇形束CT引导的成像原理。①试验组实施影像引导强调放疗,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增强CT 扫描,勾画放射靶区和累及器官,计划射线选择,照射视野,计算照射剂量。旋转治疗床,获取CT图像,采用软组织自动匹配融合图像,应用DBI 系统三维重建CT图像。②对照组实施图像强调放疗,不旋转治疗床,采集病灶多方位成像,对图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放射摆放纠正前、后的摆放误差。分别于每次放射治疗前、后在线引导体位校正1 次,纠正前后的摆放误差取每次放射治疗前后校正值的平均值。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食管癌精确放射治疗中扇形束CT引导的成像原理:食管癌精确放射治疗中,扇形束CT引导的成像原理为通过旋转治疗床获取不同角度的三维CT图像。

两组纠正前后的摆放误差比较:试验组放射摆放纠正前的X轴、Y轴、Z轴误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后的X 轴、Y 轴、Z 轴误差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本研究选取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扇形束CT引导对食管癌患者实施精确放射治疗,对该影像引导技术的成像原理进行分析,并评价其应用价值。研究过程中发现,扇形束CT引导技术的主要应用优势为可移动CT去覆盖患者,而不是像传统CT那样将患者移动到扫描系统中,通过旋转治疗床来获取三维CT图像,在此期间始终保持患者固定好的治疗体位,能使摆放误差获得有效减少[3-4]。此外,扇形束CT 产生的CT 图像为诊断级质量的,并能配比原始治疗计划中的CT图像,改善软组织靶区定位的准确性,且辐射剂量低,可以每天获取图像,用于对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的病灶解剖结构变化进行监测,指导治疗方案的改进。本研究通过比较试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纠正前后的摆放误差,评价本研究所应用影像引导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纠正后的X 轴、Y 轴、Z 轴摆放误差均较对照组患者小,表明该影像引导技术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放射治疗的精确性。

表1 两组纠正前后的X轴、Y轴、Z轴摆放误差比较(±s)

表1 两组纠正前后的X轴、Y轴、Z轴摆放误差比较(±s)

组别 n X轴 Y轴 Z轴纠正前 纠正后 纠正前 纠正后 纠正前 纠正后试验组 48 0.73±0.12 0.13±0.03 0.70±0.10 0.07±0.01 0.85±0.23 0.08±0.02对照组 48 0.75±0.11 0.25±0.08 0.73±0.11 0.19±0.03 0.81±0.19 0.30±0.05 t 0.851 9.731 1.398 26.291 0.929 28.304 P 0.397 0.000 0.165 0.000 0.355 0.000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食管癌精确放射治疗中扇形束CT 引导通过旋转治疗床来实现,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精确放射治疗摆位误差,有利于改善患者放射治疗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扇形放射治疗食管癌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各种各样的扇形
探源拓思融会贯通
———《扇形的认识》教学廖
复扇形指标集上的分布混沌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3Dmine 在雅满苏井下矿扇形中深孔爆破炮孔设计中的应用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