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黄汤保留灌肠联合中药熏洗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2019-10-09项冰郭淑艳
项冰 郭淑艳
136000四平市妇婴医院儿科,吉林四平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12月收治符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的患者180例[1],排除病情较重达到换血指征、婴儿肝炎综合征及其他遗传性代谢疾病者,排除早产儿或出生体重不足2.5 kg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2例,男50例,女42例;平均日龄为(13.0±2.3)d,血清总胆红素平均值为(267.5±5.8)μmol/L;对照组88例,男48例,女40例,平均日龄为(14.2±3.8)d,血清总胆红素平均值为(278.2±4.3)μmol/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主要为蓝光照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及熏洗疗法。①中药灌肠方法:将华润三九中药配方颗粒用温开水充分溶化,晾至39℃左右,保留灌肠,6~8 mL/次,2 次/d。②中药熏洗方法:根据辨证配方,取中药饮片如茵陈、车前子、金钱草、黄芩、白鲜皮、大黄、川芎、甘草等,按一定比例水煎成5 000 mL 溶液,晾至40~43℃,患儿沐浴后于药液中熏洗,时间为10~15 min,1次/d。以6 d为1个疗程。两组患儿每日经皮胆红素测量值,入院当日及第7 天(如住院不足7 d 者记录出院前日)血清直接胆红素值与间接胆红素值,同时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情况。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判断。①治愈:黄疸消失,血清胆红素正常(34.2 μmol/L,即2 mg/dL以下):体征消失,肝功能检查正常。②显效:黄疸较前明显好转,血清胆红素及肝功能下降大于入院时数值2/3。③有效:黄疸较前好转,血清胆红素及肝功能下降数值大于入院时数值1/3。④无效:黄疸变化不明显,血清胆红素及肝功能下降数值小于入院时数值1/3,症状体征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值变化(±s,μmol/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值变化(±s,μmol/L)
项目 时间 血清总胆红素值 t P观察组 治疗前 267.5±5.8 P1<0.01 3.684 <0.05治疗后 70.6±20.8对照组 治疗前 278.2±4.3 P2<0.01治疗后 95.4±23.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85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9%;对照组治愈80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8 5,P>0.05)。
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值变化: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均疗效显著。两组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经皮测胆红素值下降比较:观察组第2 天为(4.52±3.23)mg/dL,第3 天 为(8.12±2.57)mg/dL,第4 天 为(12.31±3.56)mg/dL;对照组分别为(4.38±3.44)mg/dL、(6.23±2.89)mg/dL、(10.56±4.23)mg/dL。两组第3 天、第4 天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应用退黄汤保留灌肠及中药熏洗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取得满意效果,其基本药物组成为茵陈、栀子、柴胡、郁金、白术、甘草,并随症加减,如寒湿阻滞者去栀子,加党参,将生甘草以炙甘草代之,瘀积发黄者加用丹参等等。方中茵陈、栀子清利湿热,柴胡、郁金疏肝利胆,白术、甘草益气健脾,体现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且儿科组方本就应注意顾护脾胃。临床发现应用退黄汤保留灌肠大大减少了以往服用茵栀黄软胶囊或口服液常见的腹泻等不良反应。中药保留灌肠解决了新生儿口服困难之难题,而且通过直肠给药吸收更完全、起效更迅速;新生儿皮肤薄,体表面积大,药物经皮吸收效率明显高于成人,中药熏洗又可加速血液循环,增强患儿食欲、改善睡眠,促进肠胃蠕动。此两种方法均简便易行,较易被家长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