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镇痛分娩联合体位改变对镇痛效果及胎儿血流的影响
2019-10-09夏少锋夏先锋周莉
夏少锋 夏先锋 周莉
438300麻城市妇幼保健院,湖北麻城
在分娩过程中,剧烈的疼痛刺激导致较多产妇难以接受,或因过度紧张、恐惧而影响产程,从而给母婴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寻找有效的实施镇痛方法对于提高自然分娩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硬膜外镇痛分娩具有镇痛效果好、安全性较高、运动阻滞较轻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3]。本文旨在探讨分析硬膜外镇痛分娩联合体位护理方式的镇痛效果以及对子宫胎盘和胎儿血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9月收治行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产妇80例。①纳入标准: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单胎头位;产检中未发现顺产禁忌证;产妇与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合并妊娠并发症的产妇;体型异常的产妇(体重≥90 kg,或≤50 kg);因各种因素中转为剖宫产产妇;可疑巨大胎儿、畸形胎儿等;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治疗与随访者;存在硬脊膜外腔阻滞禁忌证者。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36 岁,平均(28.62±3.34)岁;孕周38~41周,平均(39.49±1.37)周。观察组患者年龄21~35 岁,平均(28.25±3.11)岁;孕周38~40 周,平均(39.56±1.28)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行硬膜外镇痛分娩。当产妇出现宫缩时进入待产室,在宫口约开2~3 cm 时,进行硬膜外穿刺与注药,穿刺点选择在L2~3或L3~4椎间隙,穿刺时往头侧置管约3 cm,穿刺成功后用胶布固定好,留置导管给药。采用持续输注泵以5~10 mg/L的速度注射0.15%罗哌卡因10 mL,推注芬太尼3 mL(0.05 mg芬太尼溶于20 mL 生理盐水中稀释)。密切观察产妇反应,当给药3 min 后,产妇可感觉疼痛减轻,无不良反应后推注5 mL,5 min时可感觉疼痛明显减轻。若产妇感觉有宫缩疼痛时,可再推注10 mL,当宫口开至8 cm 以上时停止给药。给药期间密切观测产妇的生命体征与产程,若出现低血压、产程延长、胎盘血流量小等不良反应等及时进行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体位护理,在助产士的指导下,帮助产妇采用舒适体位至分娩结束,抬高床头30°~45°有助于助产。针对胎位正常的产妇,宜采取半坐卧位或站立位,对于存在胎儿枕后位的产妇宜选用侧卧俯位或上马位,对于耻骨联合较低的产妇,宜保持髂膝关节屈曲,并蹬在支架上。
观察指标: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脐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参数包含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与血流速度峰谷比(最大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在两组胎儿出生后啼哭前,分别采集新生儿脐动脉与脐静脉血1 mL,并立即注入血气测试卡片内行血气分析(pH、PO2、PCO2、SO2)。采用Muleteer 评分法评价患者镇痛效果,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评分<2分。②有效:评分2~3分。③无效:评分3~4分。
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比较:观察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显效29例(72.5%),有效10例(25.0%),无效1例(2.5%),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显效21例(52.5%),有效13例(32.5%),无效6例(15.0%),总有效率为85.0%。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结果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脐静脉、脐动脉血气分析pH、PO2、PCO2、S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产妇在分娩过程需承受剧烈的疼痛,可能会影响产程,提高产妇分娩风险,因此较多产妇因恐惧心理而选择行剖宫产[4]。硬膜外分娩镇痛可以有效缓解产妇疼痛,减少出血量,降低剖宫产率,还可根据产妇的产程调整麻醉剂用量,推荐使用罗哌卡因与芬太尼。与此同时,通过体位改变配合产程,可改善产妇舒适度,提高产科医疗与服务质量。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PI值、RI值、S/D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脐静脉、脐动脉血气分析pH、PO2、PCO2、S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镇痛分娩联合体位改变可以纠正胎儿血流动力学异常。综上所述,硬膜外镇痛分娩联合体位改变可以明显减轻产妇疼痛,提高顺产率,且可以改善胎儿血流动力学异常,未发现不良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表1 两组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结果比较(±s)
组别 n 脐静脉 脐动脉pH PO2(mmHg) PCO2(mmHg) SO2(%) pH PO2(mmHg) PCO2(mmHg) SO2(%)对照组 40 7.38±0.09 25.27±4.76 42.12±2.60 49.56±5.88 7.29±0.07 23.49±4.57 47.64±3.44 53.31±6.92观察组 40 7.35±0.08 26.34±4.81 41.79±2.73 48.44±5.61 7.27±0.06 22.18±4.73 48.39±4.10 54.69±6.77 t 1.5757 1.0000 0.5536 0.8716 1.3720 1.2597 0.8863 0.9016 P 0.1191 0.3204 0.5814 0.3861 0.1740 0.2115 0.3782 0.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