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俯卧位通气在重度ARDS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9-10-09彭潇
彭潇
410100湘雅博爱康复医院重症康复科,湖南 长沙
ARDS在重症医学领域极为常见,作为一种急危重症,会发生直接与间接的损伤,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与肺泡损伤,伴随损伤程度的持续增加最终发展成为ARDS[1]。初期以肺部渗出性变化与肺泡弥漫性损伤为主要表现,随后引起肺不张、肺水肿,发展为重度时肺泡参与通气仅30%以下[2]。因存在弥漫性肺泡水肿、炎性出血、渗出与形成透明膜等生理病理因素,使得参与有效通气的肺泡量有较大程度下降,而肺组织中病变分布不均,最终导致肺顺应性下降、呼吸功耗剧增以及肺内分流增加等情况,治疗该病主要以呼吸支持为主。本研究结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重度ARDS患者72例,分为两组,采用对照分析法予以研究,以期为早期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有力参考。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收治重度ARDS患者72例,均完全符合重度ARDS疾病诊断标准,排除俯卧位通气禁忌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参照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19.1~74.2岁,平均(53.92±4.43)岁;基础疾病类型:重度肺炎9例,重度颅脑外伤7例,重度脑出血4例,脓毒血症5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3例,蛛网膜下隙出血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休克2例。研讨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18.7~73.8岁,平均(54.23±4.64)岁;疾病类型:重度肺炎8例,重度颅脑外伤9例,重度脑出血5例,脓毒血症4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休克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①参照组采用常规体位进行机械通气:采用半卧位,将病床床头抬高40°左右,行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方式。②研讨组采用早期俯卧位通气方式治疗:每天上午为患者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用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联合进行镇痛,在镇静评分Ramsay达到5分时开始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每天保持俯卧位时长为16 h,期间若发生血液动力学严重紊乱,应当即刻停止俯卧位通气治疗。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带管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时间、呼吸机治疗时间以及28 d与90 d存活率。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8.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比较:研讨组带管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时间、呼吸机治疗时间指标水平均较参照组有较为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8 d 与90 d 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ARDS属于重症监护病房较为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起病急,病情发展迅猛,预后恢复非常差,病死率超过45%[3]。ARDS治疗作为重症医学的难点与热点问题被广泛关注,机械通气是治疗该病症的重要方式。早期俯卧位通气是近年来开展的保护性机械通气方式,它与肺泡开放的效用差有直接关联[4];通过改变患者体位,从而改善肺部病变不均性,同时对分泌物的引流更方便,有效预防肺部消肿,进一步改善通气与血液比速度,让感染得以快速控制,最终促进肺复张,低氧血症得以纠正,同时改善氧合[5]。然后联合肺复张的治疗将呼吸动力学进一步改善,将肺泡开放充分实现,对预后改善起到积极作用[6]。因俯卧通气具备肺复张的作用,采用此种通气方式可以降低单纯行肺复张时维持非开放所需的肺部开放压,预防发生肺部损伤。同时对痰液引流予以促进,有效控制感染的发生,充分发挥肺保护功效。
综上所述,采取早期俯卧位通气治疗重度ARDS 患者,可有效降低各项治疗时间,但患者存活率未见明显改变,因此对于早期俯卧位通气应用还需进一步临床对比研究。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比较[(±s),n(%)]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比较[(±s),n(%)]
组别 n 带管时间(d) 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时间(d) 呼吸机治疗时间(d) 28 d存活率 90 d存活率参照组 36 24.31±6.51 28.94±6.48 21.28±8.64 30(83.33) 26(72.22)研讨组 36 18.27±5.03 20.81±5.33 16.03±8.06 31(86.11) 28(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