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发生改变后所致心律失常相关性分析

2019-10-09曾菁黎宝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4期
关键词:房性左房室性

曾菁 黎宝红

510000广州市荔湾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猝死的概率较高,其中最主要原因为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这种现象容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高血压患者心脏受损的早期征象之一为左房增大[1]。当血压上升时,左心室顺应性由此下降,且左心房收缩期负荷量过大,心肌细胞体积变大,排列紊乱。并且还会呈现出间质纤维重量增加现象,继而造成左房扩大,引致心房肌电活动异常。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出现了各类房性心律失常疾病。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全面分析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发生改变后所至心律失常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高血压患者105例,男71例,女34例;年龄43.78~81.65 岁,平均(60.32±1.64)岁。该疾病诊断标准依照世界卫生组织最新颁布的诊断标准执行。排除冠心病患者、继发性高血压者、肺心病等器质性病变者和糖尿病者。依照UCG具体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左心房增大组(LAE)68例,左心室肥厚组(LVH)37例。按照是否为LVH,分为LVN组(41例)以及NLVN组(64例)。详细诊断标准:女性左心房内径≥30 mm,男性≥33 mm。实测法以室间隔厚度或左心室后壁厚度≥13 mm以上,或左心室质量≥215 g,或男性左心室重量指数≥125 g/m2,女性≥125 g/m2视为左心室肥厚。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全面记录受试者24 h 动态心电图(DCG)。本实验利用动态心电图设备,对患者开展检查。利用计算机以及人工判断患者心律失常情况,测定出房性心律失常。依照Kleiger 氏分级,3 级以上视为复杂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依照Lown分级完成。UCG利用超声仪完成。

表1 NLAE以及LAE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情况(n)

表2 LVH以及NLVH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n)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在105例患者中检出房性心律失常65例,发生率为61.90%;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39例,发生率为37.1%;室性心律失常42例,发生率为40.00%;复杂室性心律失常20例,发生率为19.05%。心律失常和左房增大有关联性,见表1。

左室肥厚以及心律失常关系,见表2。

讨 论

现如今,对于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的出现特点和高血压合并LVH 患者心律失常以及猝死之间的关联性研究逐渐深入。有文献证实,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和lown≥Ⅱ级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出现的概率明显比不存在左心室肥厚者要高。

高血压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出现概率明显比室性心律失常更高。心房增加组的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概率和左心房正常组相比,并不存在明显差异。但值得说明的是,该组内复杂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概率明显比左心房正常组要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房性心律失常。说明高血压疾病对于心悸会产生重建效用。这种情况不但会对左心室造成影响,另外也会累及左心房[2-3]。

即使不存在显著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这些患者也通常存在左心房做功增加现象。左心房增加做功和左心房非匀质性增大后,心房肌会出现应激性增强现象及传导与不应期不一致等等,也是高血压引起房性心律失常的常见因素[4]。

本组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中LAE发生率为61.9%,明显比LVH 发生率要高。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在于高血压会引起左室舒张期顺应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舒张末压力就此上升,会引起左心房舒张期负荷量加大,导致左心房体积增加。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因为左心室心肌较为肥厚,代偿能力就会加强。在发生左心室结构改变以前,能够单纯地体现为左房内径增加。所以说,左房增大的概率比左室肥厚发生概率要高很多,并且这种现象可以单独存在,其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早期征象之一。

因为患者左心房做功增加,且存在不均匀性增大现象。会引发心肌细胞增加,基底膜厚度加大,组织间呈现纤维化表现,应激性就此增加,不应期以及传导期不一致。所以说,患者很容易发生房性心律失常以及房性心律失常。

值得说明的是,相较于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和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关联性更强。本组研究也发现了高血压患者中LAE 组的房性以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概率和正常心房组无明显差别。但复杂性心房组患者的复杂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概率明显更高。这间接性证明了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说明高血压疾病不但会对左心室造成影响,还会累及左心房。

随着患者疾病的进展,会逐渐出现左心室结构改变现象。其一般发生于左心室心肌肥厚,并在此同时合并离子流、膜电位以及细胞离子通道改变,引发心律失常。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肥厚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存在关联性。

值得说明的是,本研究也证实了LVH 组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概率明显比非LVE 组要高,说明高血压性心脏重构过程中会出现心肌纤维化、肥厚心肌电生理异常及左心室功能障碍等不良现象。其为引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基础。所以说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讲,除常规进行降压治疗之外,也应当使用有效方式积极避免心脏重构,利用此举能够避免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房性左房室性
房性期前收缩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房性期前收缩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不同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房功能的超声评价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动态心电图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稳心复脉汤联合心律平治疗房性心律失常45例
1例左房粘液瘤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