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对患者输血感染的影响评价

2019-10-09刘春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4期
关键词:交叉感染感染性乙型肝炎

刘春梅

626000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输血科,四川甘孜

输血是临床治疗因急性外伤、手术治疗等造成患者急性大出血情况的重要手段,即通过输注红细胞悬液而增强患者机体抵抗能力、帮助其改善循环缺血状态。有研究学者指出,在为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先了解其相关感染性疾病的感染情况,能够大程度地提升输血治疗安全性,有效降低患者治疗期间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风险[1-2]。在本研究中,收治需输血治疗患者1 200例,在输血前检测相应感染性指标,旨在为血液疾病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相关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12月收治接受输血治疗患者1 200例,男684例,女516例;年龄16~55岁,平均(36.45±2.16)岁;职业情况:学生192例,工人224例,职员600例,无业72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研究方案:所有患者在输血治疗前1 d 均先于空腹状态下采集手臂静脉血3 mL,血液样本凝后,将其进行离心沉淀,分离血清后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5 项标志物( 包 括 HBeAg、 HBeAb、 HBsAg、HBs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苍白密螺旋体(抗-TP)等多项指标检测。检测设备主要采用Thermo MULTISKANMK3酶标监测仪。

观察指标:统计300例输血患者各项检测结果,并计算各项指标阳性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200例患者输血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HBsAb检测阳性率最高,为16.67%,其次为HBsAg,阳性率为11.17%,见表1

2 200例患者不同感染模式统计结果:HBsAb+HBeAb 检出率最高,为2.08%;其次为HBsAg+HBsAb+HBcAb,检出率为1.75% ; 再次为HBsAg +HBcAb,检出率为1.58%,见表2。

讨 论

通过血液进行传播的疾病相对较多,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而血液感染性疾病的出现与传播不仅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更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同时,在临床输血的过程中,由输血感染而引发的医疗纠纷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在进行输血治疗前先对患者自身相关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其了解自身感染情况,从而起到有效预防输血相关性感染的重要作用,更有利于消除患者输血治疗的不安全因素,降低其发生院内感染情况的风险[3-4]。此外,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也可以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增强对检测呈阳性患者的护理干预,进一步帮助其预防、控制院内交叉感染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表1 200例患者输血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

表2 200例患者不同感染模式统计结果

我国属于乙型肝炎发病大国,于该疾病流行地区,其感染率高达15%,而对患者进行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则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手段。HCV 是丙型肝炎感染的主要指标,也是影响输血安全的重要因素,若患者抗-HCV结果呈阳性,则提示其若经常性接受输血治疗,慢性肝硬化或肝癌疾病则有可能发生。梅毒感染监测的主要临床指标为TP-Ab,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可了患者有无发生梅毒感染[5-6]。本研究中患者输血前均先对其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抗-HCV、抗-TP 等多项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输血前各项感染性指标中,上述多项指标均有检出,其中HBsAb 检测阳性率最高,其次为HBsAg。该结果也进一步说明对患者进行输血前7 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十分必要,也尤为重要,分析患者输血之前的感染指标能对相应疾病进行分析,更有助医师了解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此外,患者存在2 种或3 种重叠感染模式,其中HBsAb+HBeAb检出率最高,其次为HBsAg+HBsAb+HBcAb,再次为HBsAg+HBcAb,检出率为1.58%。输血科患者自身的多重感染情况则提示,在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应当为此类患者增强隔离防护,从而达到有效减少血液感染性疾病的扩散,避免医疗性损伤事故的发生。

对于存在不同疾病感染情况的患者而言,其血液、排泄物或其他分泌物都会被医护人员接触到,例如,患者进行穿刺、抽血、注射操作时,利器损伤皮肤,均会损伤皮肤,这种损伤又会加剧医院感染、交叉感染情况的发生风险。而检测患者相关性感染指标,一方面有助于对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以便于医护人员在护理操作实践中加强防护;另一方面也提示,即使患者或医护人员发生医疗性损伤或职业暴露,也能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避免进一步发生感染。在进行输血前相关性感染指标检测,是为了有效避免漏检情况出现,应当尽可能采用敏感试剂进行全面检测,这是由于部分感染性疾病在检查过程中存在“窗口期”现象,或部分疾病因子的检出会受到检测试剂的限制与影响而呈现出检测阴性现象。

通常而言,为避免交叉感染情况的出现,对于血液污染过的相关医疗器具均应进行严格的灭菌消毒,对于一次性用品,则应当放置于指定地点进行集中处理。此外,输血科医护人员也应当不断提升自身对于血液传播疾病的预防意识,减少开放性血源对人、物的感染机会。医护人员也应当增强自我职业防护,在为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或医疗操作实践中,应当严格遵守规范化、合理化操作要求。

综上所述,在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对其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有助于发现患者自身潜在疾病,并能够为控制患者院内交叉感染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此外,医护人员应做好相应的隔离防护措施,提升自身职业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后续的医疗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科学的医疗服务。

猜你喜欢

交叉感染感染性乙型肝炎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金融风险交叉感染的最优控制策略研究
感染性肺炎如何选药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慎独精神与常规洗手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性
基层传染病院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护理举措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浅议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