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肝段切除术和胆管切开取石术在肝内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9-10-09迪达尔塔勒哈提
迪达尔·塔勒哈提
834700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妇幼保健院
肝内结石是临床常见、多发的肝胆外科疾病之一,手术是现阶段临床用于治疗此病的主要方法,但目前可供选择的术式较多,如何取舍仍存一定争议。基于此,2015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肝内结石患者90例,进行分组研究,探讨肝段切除术、胆管切开取石术对肝内结石的临床治疗价值,为今后合理选择此病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肝内结石患者90例,男47例,女43例;年龄19~71 岁,平均(42.13±0.31)岁;病程1~12年,平均(4.03±0.33)年;结石部位:左侧39例,右侧32例,双侧9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手术方法:①研究组:该组行肝段切除手术,术前给予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根据患者术前检查结果确认肝段切除范围,术中将十二指肠韧带游离、阻断肝门及切断肝叶,平卧位时可顺利切除肝左叶,若需切除肝右叶或右后叶则需协助患者将身体抬高并呈45°体位,高举患者右上臂并于头架上固定,充分暴露肝右外后侧后行相应操作,之后将网膜覆盖于肝断面上并常规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毕。②对照组:该组行胆管切开取石术,麻醉方法同研究组,常规开腹后游离十二指肠韧带、阻断肝门,触诊确认结石处局部切开肝组织、胆管,将结石取出后常规行T 管引流,缝合手术切口、术毕。
表1 两组手术情况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情况相关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住院时间(d)研究组 45 76.32±16.17★ 163.21±27.14 9.86±0.37★对照组 45 90.28±20.54 165.88±27.08 11.75±0.64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观察指标:①手术情况: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②手术效果:记录两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等情况,其中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各项症状、体征均消失,影像学复查未见结石残留,具有正常的消化系统功能。②有效:各项症状、体征均消失或改善,偶见上腹部不适,影像学检查未见结石残留,具有基本正常的消化系统功能。③无效:各项症状、体征均未改善甚至加重,影像学复查结石残留。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两组均顺利完成相应方案治疗,经分析可知,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 , 对照组为8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肝内结石主要指肝内胆管结石,发病原因与胆汁淤积、蛔虫、感染等因素有关,若患者未获得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因此提示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将对保障肝内结石患者生活质量、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外科手术是治疗肝内结石的主要方式之一,其目的在于清除结石、解除结石所致梗阻情况,常用手术方案包括肝段切除术、胆管切开取石术等。应注意的是,由于机体肝管、胆道等均具有复杂的生理解剖结构,从而导致肝内结石患者大多病程长、病情复杂多变,梗阻、炎症反应将诱发局部组织增生及纤维化,肝组织纤维化、肝功能下降对手术疗效及预后将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因此明确不同手术方案的利弊对临床治疗肝内结石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组研究认为,利用肝段切除手术治疗的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78% ,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22%,此外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少,此结论与谢曦等人[1]研究结果相符。分析原因:①肝脏内胆管、血管等具有复杂多变的分支结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将对肝内胆管切开取石术的操作造成一定影响,而肝叶肥大则影响手术视野并导致结石残留[2]。②肝内胆管切开取石术中需结扎门静脉从而阻止肝管静脉回流,肝坏死发生概率较高。③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生原因可能与胆管病变密切相关,若仅为患者提供取石处理则无法解除根本病因,术后复发率较高[3]。④肝段切除术能够有效避免肝内胆管取石术的上述弊端,从根本上解除疾病并提高患者预后。
综上,应用肝段切除术治疗肝内结石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获得更优预后,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