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病原菌耐药性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分析
2019-10-09黄金亮
黄金亮
401220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
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居各种急腹症首位,患者以右下腹固定压痛、反跳痛为典型表现,绝大部分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等表现。由于该病病情变化快,一旦诊断明确,临床首选手术切除治疗[1]。但研究发现,手术后部分患者脓液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为多耐药感染,导致术前选择抗生素抗感染效果不佳,出现术后发热、腹腔积液等,需待药敏试验结果出现后再调整抗生素治疗;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日,甚至有可能危及医疗安全等。合理选择抗生素,规范使用抗生素显得尤为重要,而准确分析病原菌及耐药性非常关键。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78例,女28例,男50例;年龄19~76 岁,平均(48.21±0.31)岁;均完善术前准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后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培养分析,仪器型号: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所有操作按照说明书进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将温度控制在35~37℃,选择菌株,将其在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应用含有抗菌药物的基底盒,吸收培养基内的水分,经扩散后,发现有抑菌圈形成,仔细观察并判断药物的敏感性[2]。对不确定的数据,采用同组讨论形式加以确定,确保最终结果的合理性。
观察指标:观察病原菌数量、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抗菌药物耐药性,详细记录相关数据。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1.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分析标本来源:78例中,共分离出49 株病原菌。其来源有腔隙脓液29例(37.18%),腹水18例(23.08%),出现引流液14例(17.95% ),有分泌物17例(21.79%)。
分析49 株病原菌分布情况:革兰阳性菌占0 株(0%),革兰阴性菌49 株(100% ),其中大肠埃希菌38株(77.55%)。见表1。
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应用抗菌药物后,发现青霉素类(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头孢类(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等)等对革兰阴性菌具有较高的耐药率。见表2。
讨 论
临床上,急性阑尾炎病因包括三大方面:①管腔阻塞:由于阑尾为一条细长的管道,一端与盲肠相通,众多原因均可引起管腔阻塞,导致管腔分泌物寄存或内压增高,导致管腔内寄生菌滋生,分泌毒素,从而诱发感染[3];②感染:阑尾腔与盲肠相通,而盲肠内主要存在厌氧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一旦阑尾黏膜炎症水肿受损,细菌极易进入管壁、黏膜下层,引发感染[4];③其他方面:饮食习惯、便秘腹泻等。然而从解剖分析,阑尾炎具有多种致病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结合研究结果显示,49 株病原菌分布情况中,革兰阳性菌0 株(0%),革兰阴性菌49 株(100%)。研究认为,急性阑尾炎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术后极易出现切口感染,而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另外还有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孢菌。为了尽快控制感染,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非常关键。所以,要结合药敏试验及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判断,只有准确分析病原菌和耐药性才能保证抗菌药物合理;然而术后药敏试验及细菌培养结果需要数天的时间,熟悉急性阑尾炎的细菌谱及抗生素的敏感性,在临床诊治中显得尤为重要,可以缩短住院日,降低患者经济负担,避免出现医疗安全事件等。
表1 病原菌分布情况
表2 抗菌药物耐药性[n(%)]
抗菌药物选择时,以覆盖革兰阴性菌的抗生素为首选,同时还需要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力度,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不在产生较多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提高治疗效果。还需要充分了解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和药物耐药性,结合其结果,为患者选择合理、安全的药物,保证用药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78例患者中,共分离出49株病原菌,且49 株病原菌中,培养结果均为革兰阴性菌。提醒广大临床医师,在为急性阑尾炎患者选择抗生素时,要依据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首选覆盖革兰阴性杆菌的抗生素,合理规范抗感染治疗,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综上,急性阑尾炎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但术前及术后的抗感染治疗至关重要,尤其是多耐药菌感染所致,选择抗生素更重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可减轻病痛,减少经济负担,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资源。因此,务必准确了解病原菌,从而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