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头村的植物染

2019-10-09黄莎莎杨舰

乡村地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蜡染染料植物

文/黄莎莎 图/杨舰

格头村藏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公山腹地。

车子沿雷公山蜿蜒的公路盘旋,一个弯又一个弯,越往山上走,雾气越大,能见度一度不足十米,看不清前行的路,好似在梦中穿行。走了一会儿,云雾突然消散,一道阳光射向大地,眺望窗外,是浓绿浅绿满眼苍翠的群山。气候的变化及路途的遥远愈加增添了我们对格头村的向往。

从雷山县城出发1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中国秃杉之乡——雷山县方祥乡格头村。

从空中俯瞰,村子呈狭长型,乌密河呈几字形穿村而过,河岸两侧是高高低低的吊脚楼,村子四周是连绵起伏的群山,随山就势的梯田及成片的秃杉林。梯田如塔如螺,一层层荡漾开来,春天里,绿色涌动,美不胜收。

初到格头时,正下着毛毛细雨,第一眼看上去,格头就扣动了我的心弦,它是那样自然恬静。眼前是清幽的村庄,耳畔是汩汩流淌的乌密河水声,鼻子里呼吸的是混合着泥土、雨露、山林的山中新鲜空气,让人沉醉。

当地村民告诉我,格头苗语为“甘丢”,意为住在秃杉枝条下的人家。

传说他们的祖先从榕江小丹江到此地打猎,有一天,他们发现追赶猎物回来的猎狗浑身湿透了,身上还挂着不少的浮萍。祖先们据此推断不远处的山间一定有一块水草丰美的地方,于是四处寻找。最后来到格头,发现这里有成片的秃杉林,秃杉垂下的枝桠正好可以遮风避雨。于是在此建村繁衍,逐渐形成今天的格头村。

格头村非遗中心就建在村口。沿着大大小小的石块铺就的小道,我们走进非遗中心,整座建筑采用苗族传统干栏式建筑风格,设计巧妙,共有五层,设有苗药陈列室、图书室、会议室及餐厅、住宿的房间。

在会议室,我们见到了格头植物彩色染非遗扶贫工坊负责人——罗勇。

罗勇是地道的格头人,祖辈一直生活在格头。以前交通不便,去一趟雷山县城,要走六七个小时。赶一次集,需要三天。路上一天,赶集一天,回来一天。大山的阻隔,使得这个小村落完好地保存着古朴的风貌,但也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公路通到村门口,村内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民用上了抽水马桶、淋浴,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

2017年,罗勇开办了植物染工作坊,带动四五名村民同他一起,古法制染。

植物染,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茎、叶、果实、皮、根等提取色素作为染料。

比如,蓝色染料——马蓝、菘蓝、木蓝;红色染料——苏木、株山连、春芽;黄色染料——黄柏皮、虎仗、黄姜。

“这些植物随便在山上采,不用种,更不用买。”罗勇总结植物染的优点是,绿色环保无污染,染出的产品绝无一模一样的,充满个性美。目前,罗勇植物染工作坊制作出的蜡染制品主要有窗帘、床单、被罩、枕套、桌布等生活用品。除了售卖这些蜡染制品,手工坊还可以体验植物染制作技艺。

去年八月,罗勇接待了一群来自上海的小朋友。在罗勇的教授下,十多岁的小朋友拿起铜制腊刀,在白布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经过上色晾干等一系列工艺,小朋友就得到了自己亲手制作的蜡染。活动大受欢迎,给罗勇进一步打造植物染体验增添了莫大信心。

天气好时,罗勇会在非遗中心前的长廊里晾晒各种蜡染,黄的、蓝的、粉的、绿的,一条条迎风飘扬,使古朴的苗寨散发出斑斓多姿的生命力。

除植物染外,格头村利用自身资源及传统技艺,开发了一系列非遗文化产品,如竹藤编、苗绣、米酒等。通过“非遗+扶贫”,罗勇及村民的生活正在慢慢改变。

离开非遗中心在村中游走,不用谁介绍,人们自然而然会看到那颗高大笔直的秃杉树,乃至它太雄伟了,被村民们誉为“秃杉王”。据村民介绍,树原本高40余米,需8个成年人才能合抱,树冠巨大,如伞如盖。但去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压断了树冠,可即便如此,站在树下仰望,依然撼动人心。看着树干上伸出的仿若片片云状的枝桠,不由思虑纷飞,幻想数百年来,格头村高排芦笙的乐声飞扬,苗族女子们翩翩而舞,老人含笑,孩童打闹的美好情景。

徜徉格头,真觉得一步一景,手机拿起来随意一拍,都是一幅山水田园画。

如何合理的保护与开发格头?驻村干部表示,格头村资源很好,吸引不少企业目光。他们也在慢慢比较筛选,希望循序渐进的开发,不要让商业化一下涌入,村民通过租赁一夜暴富,而是用几年时间因地制宜的打造格头村。

离开格头村时,罗勇兴奋的告诉我们,暑期,来自上海与苏州的客人已经将村中的民宿预定一空。

猜你喜欢

蜡染染料植物
蜡染的纹饰探讨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丹寨蜡染千年
中国染料作物栽培史
贵州蜡染的审美特征及其创新应用
活性染料的配伍性
马丽蜡染作品
哦,不怕,不怕
染料、油和水
将植物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