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溪村
——溪水人家六百年

2019-10-09朱发猛,孙晋楠

乡村地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安顺青山

区位: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九溪村

民族:汉族

面积:12平方公里

人口:约4500人

九溪村是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下辖村,方圆12平方公里,人口4500多人。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王朝已建立十余年后,云南仍为残元梁王势力盘踞。加之普定府土司归附梁王,明洪武朱元璋令傅有德为帅,蓝玉、沐英为副将,顾成为先锋征南,势如破竹。战事既定,乃令军士原地屯驻,七分屯田三分守卫。当时有征南将士朱、梁、冯、余、胡、陈、姚、洪、童、吕十姓将士进驻九溪大堡。永乐十二年(1414年)已升为贵州都指挥同知的顾成将军病逝于任上,时年85岁,奉旨点穴葬于九溪河畔东塔山腰部。顾姓一部分子孙从今安顺顾府街迁于九溪守墓,在此建小堡。后来,其他姓氏不断迁入,至明末形成后街之宋家院、马家院、袁家门楼。至此,九溪三大街:大堡、小堡、后街村寨布局完成。

九溪是安顺最大的屯堡村寨之一,有“一人、一山、一水”。

“一人”,指葬于村东塔山的顾成。顾成祖上为湖南湘潭人,祖父操舟往来于江淮间,后迁居江苏江都。1355年朱元璋承义父统兵时,顾成投于帐下,选为亲兵。1356年镇江一战,顾成率百名勇士杀进镇江,终因无后援被俘,除顾成外其余勇士皆战死。顾成在被行刑时挣断绳索,夺刀杀出城外,复引大军攻陷镇江。此战顾成崭露头角升为百户长。后渐升为金吾副将千户。1368年因平四川有功升右军都督,洪武八年升指挥州知,洪武十四年任征南先锋。战事定后任普定卫指挥使镇守普定卫(今安顺)。贵州建省后升为任贵州都指挥同知,1414年病逝于任上。顾成将军的传奇人生和他的墓址,是九溪人文景点和山水景点的一大亮点。

“一山”,为九溪东面的老青山,原名青龙山。山上原建有普德寺,开山祖师为古源和尚。传说古源和尚是位得道高僧,曾将化缘所得大米放于老青山淌米洞里。说来也怪,那淌米洞每日淌出来的米正好够寺里当日所有人吃,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少一个人就少一份。从不缺少也不多余。一日小沙弥嫌米淌得少,就用錾子想把淌米的孔錾大点,结果火星四溅使孔口燃烧起来,把淌出来的米都烧焦了。从此不再淌出米来。为此,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当地修《安顺府志》,列老青山为合郡八景之米遗青山。关于古源和尚,民间还有很多精彩的传说,他和老青山构成九溪一大景观。

“一水”,指村前的九溪河。九溪河是九溪人的母亲河,她抚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九溪人,上游原来有老桥二十五眼桥,现已被翻新,老桥彻底不见。下游原有本地著名的文昌阁,可惜毁于解放前。现在,九溪河再难找到她往日的人文景观,但她本身风景秀丽,河清而宽,是垂钓娱乐的好去处。下游河道有落差,河水暴涨时,小瀑无数,水声轰鸣。夏季水清时,亮晶的水滴柔柔地飞向水中。这时河滩遍覆水草,几只水牛放闲于上,小鸟不时飞歇牛背,野趣横滋。这是上天赐予九溪人的恩惠,是九溪不可缺少的景观。

九溪人历来仁里多贤擅自治,1890年间,安顺知县吴履坦在离任时查阅自己办过的诉讼案,接近万人的九溪居然没有递过任何诉状,家族老人的教化、考取功名者的榜样、水井边婆姨的约束让村庄安定、安宁、安顺,当即留下“仁里多贤”的感慨。1940年安顺县长解幼莹亲自为九溪题写仁里多贤榜。

九溪人好学,九溪文昌阁由村寨统一创办至清朝末期,为九溪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如宋秉璋、宋兆焜、宋绍文等。后因战乱影响和人事变换,由几户或二、三十户人聘请学识较高的老师或有点文学身份的人,自己创办私塾,至1935年由黄韵农首创九溪小学并编著了九溪村歌。从此,产生官学与私学之分,抗日战争期间,小学逐步完善,私学逐渐消失,自1935年起,首任校长的黄韵农升任安顺县教育长之后,接着由县府委派方焯、黄北星、宋世禄等人继任九溪小学校长至解放初。

几百年来,九溪人从明朝一路走到今天,不管时间如何消逝,他们依然固执地坚守着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传统,身正而树人。600多年,九溪河水见证了九溪曾经的辉煌,古老的石井记载了九溪渐渐平静的岁月。又到了一年莺飞草长之时,九溪人身穿着凤阳汉装,一路摇曳着走进现代的时光。

猜你喜欢

安顺青山
安顺娘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安顺学院获批新增两个本科专业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日照青山多妩媚
乡村振兴·安顺宣言
青山揽胜
情定安顺的“白衣天使”
青山的起伏
风景这边独好
——安顺旧州浪塘村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