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几点探索

2019-10-08马宇婷邵亚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互联网信息技术

马宇婷 邵亚军

【摘 要】职业教育关乎到国家技术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因受制于教材、硬件设备和学生质量等原因,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针对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互联网+”新时代的特点,提出了几点探索以改进和提高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教育;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Vocational education is relat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national technical talented pers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 the modern societ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are facing severe challenges because of the constraints of textbooks, hardware equipment and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for the cour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era of “Internet +”,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everal explorations to enhanc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for the cour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Key words:Internet+;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

隨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一场新技术革命正在进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到来。新技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特别是对于教育行业的影响,面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挑战,当前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不能回避挑战,应该从目前教育的真正需求出发,抓住新机遇,直面挑战,让中职信息技术教育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不断革新,与时俱进。

本文首先分析当前中职院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做出了相应的几点新的探索。

一、目前中职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1.学生质量较差。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越来越高。然而,现实情况是中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的地位较低;在整个社会体系,职业教育得不到民众的关注和重视,甚至有人歧视职业教育。目前,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中学习较差且没有考上高中的那一批学生[1,2]。这些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不强甚至有厌学的情况,没有明确的目标,缺少学习的动力,自我管理意识薄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2.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

当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来源成份多元化,有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以及社会待就业青年等[2]。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整体差异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西北偏远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知识的教育还未做到真正的普及,很多这些地区的学生连基本的办公软件Word文档等都不会使用,对计算机的认识只局限于上网和打游戏。然而,来自城市的学生,不但已经熟练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而且还可以熟练使用一些常用软件来完成一定工作。面对两极分化如此严重的学习对象,如何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对任课教师来说有着一定的挑战。

3.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与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中职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因此,中职教育的培养特色是专业型、技能型和实用型。然而,当前大多数中职院校的教材和课程设置高度模仿高等院校的教材和课程,注重知识理论基础而缺乏实用性和操作性。社会需求的中职毕业生,是能够熟练使用常见办公软件和一些专业性操作系统来完成一些操作性的工作,不需要其完全掌握计算机或软件的工作原理和掌握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理论基础。因此,适合中职学生的信息技术的教材一定要侧重于实用性和操作性。

4.课程所需硬件设备跟不上时代发展。

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职业教育。跟10多年前相比,大多数中职学校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信息技术教学对硬件设备要求较高,设备的跟新换代很快,虽然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设备越来越好,但还是不能满足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例如,一些学校的计算机机房建设比较落后,根本不能满足一些最新软件的使用;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校园网络建设落后,很多涉及网络技术的教学内容没法进行操作练习。

二、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探索

1.引入新的教学方式。

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较差,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些同学不听讲,有厌学心理。面对如此的授课对象,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有厌学心理且对传统的授课模式不感兴趣。鉴于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和媒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培养学习兴趣。例如,将“互联网+”时代的新产物——“微课”引进教学课堂。在“互联网+”时代,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这一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微课”的特点在于短而精,对某个知识点或基本操作技术的教学,有很大的优势[3]。针对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这一现象,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好的“微课”资源,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来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介。中职院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对学习没兴趣。因此,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难题也是重要任务之一。动画、视频通过有声有色地传递信息,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而且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視频在软件操作的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2.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与高等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性质不同,中职计算机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性实际操作能力,以便为其就业做好准备。由于大多数中职计算机教材设计类似于高等院校教材,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对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笔者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轻理论重应用和操作”的原则,适当较少基础理论知识点的教学时间,增加上机操作训练的时间。实践证实,这样调整后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增加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十分迅速。例如,10年前出版的计算机教材,现在看来很多内容已经过时,教材中涉及的一些参数和软件已经更新和升级了好几次。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及时更新相关教学内容,按照最新科技成果来教学;或者先讲授教材的内容,然后作为补充内容,将硬件和软件的最新发展现状介绍给学生。同时,在上机操作练习中,尽量使用操作软件的最新版本。

“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时代话题。为了与时俱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大数据”等内容引进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并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的“大数据”来解决实际问题[4]。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理念,认识到这些新事物的巨大应用前景,以进一步提高其操作和技能水平。

4.实施分层教学。

由于目前中职院校生源多样化,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为了兼顾“优等生”和“差等生”,笔者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强调基础知识。在上机实训中,给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较简单偏基础的练习题目,以致他们增加学习信心和夯实基础并逐步提高。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强调提升和拓展。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他们已经熟练掌握了当前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因此,对于这些“优等生”,在课堂教学中给他们补充教材外的最新内容,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提高学习兴趣;在上机实训中,给“优等生”提供较难较复杂的练习题目,以致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能力。同时,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给“优等生”介绍更高级或更专业的网络课程。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量体裁衣和因材施教。

三、结束语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当今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中职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笔者从目前中职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索了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将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引入课堂,做到与时俱进;针对中职教育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轻理论重实训”,以便学生为就业做好准备;同时,采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优等生”和“差等生”都有收获。

参考文献

[1]于继华.中职教育中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13(2):120-121,125.

[2]张玉梅.浅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职计算机教育的转型发展[J].无线互联科技,2015(22):84-85.

[3]蒋惠然.“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3):229-230.

[4]段蔼玲.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大数据”衔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26):79-80.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互联网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