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风电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改革与研究

2019-10-08雷莱乔晓辉顾开源牛晨阳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雷莱 乔晓辉 顾开源 牛晨阳

摘 要:随着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对风电类专业人才数量及质量的不断提高,结合信息化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本文提出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风电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手段; 专业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M6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7-167-001

2000年以来,我国风电事业突飞猛进。截止2010年底的数据表明,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总装机规模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全球最主要的风电市场之一。通过《2020年我国电力工程科技人才需求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预测》中的数据表明,随着风电产业发展,届时我国需要各类风电人才达18.5万人。虽然风电等新能源专业已发展有8年的历史,但如何更好地进行风电人才培养,进一步强化风电专业教学效果,一直以来就是各个高校探索研究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从2014年以来,由“互联网+”所代表的“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的经济形态开始逐渐的进入公众视野,教育领域不断地进行各种“互联网+教育”突破和创新。在这种背景下,风电专业课程积极探索与开展“有WIFI的地方就可以学习”的信息化教学实践。

一、风电专业教学现状

全球的常規能源储存日渐减少,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其中风电行业作为新能源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风电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的课程设置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强调“宽基础”,传统教学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的一张嘴,以及一些简单制作的幻灯片,学生容易分心走神,对知识讲解完全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差。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需要不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传统教学形式,增强视觉听觉效果,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等,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运用于风电专业课程教学。

二、基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风电专业课程改革措施

针对专业课程教学中的现状: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较弱的积极主动性;实训和理论严重脱节;教考分离等,这些都对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和实践教学,不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支持学生终身发展。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1.重新整合教材,适应工作现场需求

教材是静态的,风电专业课程大多理论性强、抽象性强,与现场实际联系紧密。因此风电专业教师需根据现场需求编写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式教材,并适当调整课程的难易程度,不要一味地讲解各种繁琐的公式推导过程,而是告诉学生相应的定理或公式后,教他们如何应用。注重教材与现场实际的联系和应用。

2.优化课堂生态,创新教学模式

利用各种教育教学平台,采用各种混合式教学方法,真正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即线上虚拟仿真教学,线下实体课堂教学,让“课前预习+课堂运用+课后浏览”信息化手段全覆盖。

课前预习时,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平台发布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以及在课堂上需要大家讨论研究的重要课题,让学生提前通过平台资源学习和查阅资料、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提前了解和参与课堂即将学习的知识点。

3.及时查缺补漏,提高教学实效

教学信息平台可提供大量的信息数据,不仅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作业练习成绩,更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同学们对于每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们的薄弱环节或未掌握的知识点。根据这些数据,教师可加强薄弱环节的强化教学,便于学生掌握。学生也可不断观看微课、动画、课件等教学资源,同时反复学习课堂练习和作业当中的错题,直到难点重点均已掌握。

4.科技助力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和各类教学平台的应用,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课堂从“被动教为中心”转变为“主动学为中心”,而教师从“讲师”转变为“教练”。各类3D仿真软件、VR技术均可用于教学中,学生们也可通过动画、动漫、微课等视频音频资源完成学习,最重要的是可以反复学习,对于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不断强化,使学生进一步形成积极展示、主动探究的学习风貌。

5.博采众家之长,传承高质资源

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于每个教师独自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这一传统教学方式,而是把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教师组成课题组,分工协作完成教学资源的储备,将课程的资源整合,提高教师工作效率,解决因教师流动而产生的优质资源流失等问题。对专门建立的风电专业教学资源库,本专业教师均可随时下载和上传相关资料,方便有效。

三、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需要学校和专业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不再是一味地“要我学”,而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变成“我要学”;另一方面则是适当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不要把过多的时间用在批改作业等方面,而能通过各种信息化平台实时地反馈错题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为教师的专业方向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予更为有利的保障。

未来信息化发展趋势是进一步加强学习者的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具体表现为:

1.倡导个性化的学习模式;2.建立完善的评估系统;3.建立联通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4.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5.通过成本管理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基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和各类电子教学资源,进一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展现方式、评价方式、互动方式以及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让课堂更加“高效灵动”,能够有效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风电专业课程教学新的跨越。

参考文献

[1]刘振亚,全球互联网[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4

[2]河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河南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化[EB/OL]

[3]刘鸿鹏,张啸迪.风电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才智

[4]刘作军,高志,王华君,等.风能与动力工程系专业的课程体系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03:26—28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课程思政视域下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建设探索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