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学中学生潜质的挖掘与研究
2019-10-08陆樱
陆樱
摘 要:教育的使命在于“发现”,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和特点,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潜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本课题旨在通过人性化的教育体系,通过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拥有完善的人格。
关键词:发现; 潜质; 审美; 创新; 体验;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5-033-001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音乐是一种审美教育,面对众多的学生,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充分地挖掘他们身上的音乐潜质,去“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从而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更为主动的参与、体验,热爱音乐、享受音乐,拥有更为完善的人格。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立足课程标准,不断地探究、实践,用“发现”的眼睛去看,去引导,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及审美的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以往“你教我学”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从而探索出不同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思维。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创设不同的情境,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知识变得更为生动,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了音乐,融入了音乐。
在教授谭盾的《地图——听音寻路》一课时,便做了这样的尝试。这是一首大提琴与多媒体交响协奏曲,作品中融入了湘西少数民族“石乐、傩戏、哭唱”等音乐元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欣赏这一类题材的音乐,我在导入部分做了新的尝试。谭盾的这部音乐作品要告诉大家的正是“音乐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乐”,音乐来源于生活。所以,在情境创设的部分,先用故事的形式讲述作品的背景:1981年,谭盾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曾经回湖南老家,在一个土家族的村子中,遇到一位“石头老人”,他能用不同的方法使石头敲出不同的节奏和音高,而且每次扔出一把石头,都能够形成一种八卦图案。他古老而原始地吟唱,与天地交谈,与过去和未来对歌。这使谭盾感到非常震动,觉得这就是自己要寻找的地图……
说到这里,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聆听谭盾的这部音乐作品了。这时候,我拿出几块形状不一的石头,呈现在大家面前,让同学们先来想想,如何将石头变成一个打击乐器。同学们觉得很新鲜,跃跃欲试,也尝试出了敲打、摩擦等方法,结合音乐的不同节奏,创造出他们的“石头乐”。至此,开始欣赏《听音寻路》的片断。这样的情境创设較为有效,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感受了学习的快乐,变得非常主动。
二、释放音乐意识,挖掘音乐潜能
音乐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它有美育的功能,通过聆听、欣赏、感受音乐,让学生得到美好的情感体验。音乐教育若以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不能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只有让学生学会“自我发现”,“自我表现”,满足情感表达的欲望,真正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具活力,也才能进一步更有效地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
开放的音乐课堂,自由的课堂结构,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瑶族舞曲》便在这样的理念下设计教学过程。开放、自由、轻松,学生能够参与、合作,让课堂生动起来。对于乐曲中长鼓的节奏X XX︱X XX︱,我开始引导他们寻找身边的声源。他们想到了敲桌子、击掌、拍腿等来拍拍这个节奏。之后,给学生提供如大鼓、碰铃、响板、手串铃、双响筒等打击乐器,让学生为乐曲的主题旋律即兴配打击乐器伴奏。学生很喜欢参与这样的音乐活动,课堂效果也很不错。学生也能将主题旋律与色彩或是形象联系起来。通过这样的教学、互动,学生开始喜欢音乐这个载体,去投入地欣赏,认真地发现,尽情地表现。
三、激发学习兴趣,学会自主探究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曾说,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的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布卢姆的话告诉我们,日常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激发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学习歌》是学生很喜欢的一首歌,大致听了几遍,他们就能跟着哼唱。然而音乐课上也须注重每一个细节。如何学得更好,如何更快乐地学习,收获更多,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歌曲的结束部分是一段“数板”,同学们对这样的节奏很感兴趣,因为之前聆听过,便把响板交给他们,让他们念一念这段数板,有的同学节奏感很好,有的个别地方有节奏问题,教育应允许“求同存异”,尊重每一个孩子,尊重他们的能力差异,尊重他们的不同,在此基础上,稍微指导一下,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念好。
在学会歌曲后,需要“变着法子”演唱歌曲,即设计合适的演唱形式。这样的活动当然也交给学生了。事实上,他们能够超乎我们的想象,设计并完成得很好。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养成了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四、探索新型评价,促进潜能开发
评价也是一种艺术,有效的评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双会“发现”的眼睛,才能做好这个引导者。课堂上不要吝于评价,也许仅仅是一句鼓励,却成为某个学生学习路上前行的明灯。当然,鼓励也要有“方法”,要善于观察,像电影影像般记录学生的言行,将他们的进步记在心上,不断激励。有的同学有着丰富的知识积累;有的同学节奏感好;有的同学唱歌声音响亮,自信、大方;有的同学热爱表演;有的同学善于倾听,尽管不善表达,却在课堂上投入、认真……这每一个特点都是优点。每一个同学都是有优点的,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量身定制”般地给予鼓励、评价,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是音乐课堂中值得不断研究、实践的内容。
“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在“发现”教育的背景下,音乐课堂有了更多的闪光点,更多的细节。经过不断地实践与探究,使学生陶冶情操,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大大促进了潜能的开发。
参考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