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基层教师党支部法制化建设探析

2019-10-08范成博李彦峰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法制化基层党支部从严治党

范成博 李彦峰

摘 要: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背景下,加强基层教师党支部的法制化建设既是积极响应党中央依法治国基本国策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与学生同步发展的必要举措。基层教师党支部的法制化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过程,法制思维不成熟、法制制度不健全等,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概述了加强基层教师党支部法制化建设的重要价值,随后针对现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培养法制思维、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法制水平等方面,就如何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做好基层教师党支部法制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从严治党; 基层党支部; 法制化; 依法决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7-148-003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内涵新要求,对于我们全力推进学校教师党支部的建设,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顺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基层教师党支部的法制化建设既迎来了新机遇,同时也面临新挑战。这就决定了学校党组织成员,必须要树立发展的眼光、学习的意识,主动应对挑战,强化法制思维,顺利完成基层党支部法制化建设任务。

一、基层教师党支部法制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全面从严治党是不断加强党的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关键。通过开展基层教师党支部的法制化建设,建设一个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敢于创新的法制型党组织,才能更好的发挥基层党支部在参与学校领导决策、辅助学校教学管理、提高学校教育成果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可以说,只有基层教师党支部的法制化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才能进一步彰显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果,才能更好的体现基层党员干部在履行自身职责、完成教育任务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2.有助于全面深化教学改革

教育改革必须持续推进、久久为功。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人民群众对于教育改革有着高度的期盼,办好教育工作、推动教学发展,既是国家的百年大计,也是学校的分内之事,对拓展学校影响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也有积极影响。应当注意的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为了少走弯路,就必须要通过加强基层教师党支部的法制化建设,切实提高学校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能够运用法制思维、法制意识,为教育改革按部就班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法制型党组织还能够灵活的运用法制力量,化解教育改革中的矛盾,为取得更好的改革成效也有积极帮助。

3.有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是依法制国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通过深入推进基层教师党支部法制化建设,可以进一步强化教师的权力监督意识,迫使基层党支部规范自身的权力,履行自己的义务,所有的党建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为师生服务,保障师生权益”这一根本出发点。此外,学校作为一个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环境,本身也容易出现“人治大于法治”的问题,个别领导滥用权力,导致教师工作不能有序开展,学生学习权益得不到保障。通过开展党支部法制化建设,让依法治校理念深入到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的心里,形成倒逼机制,迫使学校领导合理用权。

4.有助于创建服务型、学习型党组织

学校教育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决定了在改革的漫长过程中,始终都要坚持党的领导。一支富有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进取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党组织,无疑能够在学校教育改革中发挥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面对基层党支部法制化建设中的问题、矛盾时,富有创新性的党组织,往往能够找到问题解决思路,理顺矛盾的方法,推动党支部法制化建设能够顺利开展下去。因此,通过开展基层教师党支部的法制化建设,可以在校内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基层党员干部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在推进教育改革中贡献个人更大的力量。

二、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教师党支部法制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法制文化尚未形成

基层党员干部在长期的党政工作中,缺乏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习惯,虽然学法、懂法,但是不能够做到用法,基层党组织的法制文化氛围尚未形成。这种情况在学校基层党支部十分常见。例如在开展校内党政工作时,多数情况下都是凭借以往工作经验,对法律一知半解,或是刻意回避,打法律的“擦边球”,虽然能够按照上级的要求完成了党政工作任务,但是也充分暴露出了基层党组织在依法执政能力上的欠缺。法制文化能够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缺乏法制文化氛围,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也必然会失去法律的保障,其工作成效必然大打折扣。

2.法制思维相对欠缺

法制思维能够对党员干部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法制思维是推动党支部法制化建设的精神动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经常发现部分党员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情况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处理党群关系、开展党建活动时,党员干部不能充分践行法律法规,不仅没有解决好问题,反而容易造成矛盾的激化。还有就是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存在片面化,没有将法律法规当成一种规范和约束自我行为的工具,反而将法律法规作用于“被管理者”,自己则成为了法律法规的“受益人”。这些都是法制思维薄弱的表现,也直接影响了法制化建设进程。

3.法制制度不够完善

为了保障基层教师党支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除了要求党员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履行职责外,还必须要引进配套的法制制度,通过制度约束、保障作用,确保党支部法制化建设能够顺利开展。现阶段学校基层党支部法制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其一,党支部内部规章制度不完善,在制度建設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形式化问题,导致党内法律法规长期没有得到补充和更新,规章制度的实用性不强;其二,党支部法律法规的实践应用效果不理想,很多制度虽然制定了,但是并没有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也就不能发挥预期作用。其三,随着党支部法制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对法制制度也提出的新的要求,很多党支部没有动态更新法制制度,也会导致其实用性不强。

4.依法办事能力不强

在校园各项工作中,党员干部能否坚持依法办事,是衡量基层教师党支部法制化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但是由于监管机制不完善,加上个别党员干部思想一致不坚定,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就容易做出一些违规违法的行为。有些党员干部为了工作上的方便,或是出于个人私利,将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用“人治”代替“法治”,这样必然会损害教师或学生的利益,党建工作也就不能得到师生的认同。另外,在办事流程上,个别党员干部也一再逾越法律底线,不走法律程序,有法不依的情况十分严重,这样不仅是破坏了基层党支部的法律制度,而且也严重损害了党组织在师生群体中的形象。虽然只有少数几名党员不能做到依法办事,但是其影响却是十分恶劣的,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或是给予必要的惩处,还有可能引起他人效仿,对党支部法制化建设进程的危害深远。

三、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基层教师党支部法制化建设的策略

1.培养法制思维,提高依法履职水平

(1)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法制观念。学法、懂法、用法和护法,是衡量一名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大多数基层党员都能够通过定期的培训,对党员干部应当坚守的法律底线和法制化建设的工作方法有了大体上的了解。但是面对复杂的基层党建工作形式,也有一些党员干部不能在工作中坚持用法、护法。因此,在推进基层党支部法制化建设时,必须要重点做好基层党员干部的法制教育。除了党内交流和学习外,还可以安排优秀的党员干部到本市的党校学习,强化法制意识,维护法律尊严。只有个人法制观念得到提升,才能在今后的法制化建设中发挥党员干部的领导作用。

(2)推进党员干部律法履职实践。学院党委(党总支)要围绕学院中心建设开展工作,结合学科特色谋划支部建设,努力使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支部工作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完善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解决新形势下复杂问题的本领和能力。另外,还要定期开展党支部法制化建设进度汇报工作,对于近段时间以来,本校党支部法制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新成绩,或是暴露出哪些不足等,都可以通过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实现党支部法制化建设循序渐进的提升。通过定期开展这类实践活动,还能够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用法、护法的思想意识,在党支部法制化建设过程中,能够主动同那些不遵守甚至是破坏法律法规的行为做斗争,保护党支部法制化建设成果。

2.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作风效能水平

(1)继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通过与个别基层党员干部的访谈对话可以发现,随着学校基层党支部法制化建设的推进,对党员干部的法制思维、法律意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法制化建设过程中,部分党员干部由于没有受到严格的监督,加上自身的自制力不强,也容易出现滥用权力的行为。为了杜绝此类问题,一方面是需要继续通过党员培训提高法制意识,另一方面则是要做好党内法律法规的健全。通过这些严格的法律制度,对党员干部形成强有力的约束。这样在今后开展党政工作和法制化建设时,即便是没有外部监督,党员干部也能够自觉履行法律法规,坚守法律底线,做一名知法、守法、护法的优秀党员。在这种氛围下,党员干部之间还能够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原来那些对党内法律法规不重视,或是存在侥幸心理的党员,也会自觉的收敛自己的行为,主动遵守法律法规,在基层教师党支部中营造人人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2)保障党内法规制度贯彻落实。在建立起完善的党内法律法规后,如何保障这些法律制度能够在党支部法制化建设中得到贯彻落实,是现阶段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以往的党建工作中,虽然也尝试制定配套的法律机制,但是由于内容不够完善,加上没有强制要求执行,因此并没有在党支部的法制化建设中发挥可观的价值。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可以尝试从两个方面,为法律法规的落实创造必要条件:其一是强化党内监督,在学校党支部内部,要自上而下的强化守法、用法意识,上至党委书记,下到基层党员,既要做到上行下效,又要保证相互监督,在基层党支部内部营造良好氛围;其二是引进党外监督,例如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职工的监督职能,这样既可以为教职工提供民主管理的渠道,同时还能够从各个角度落实监督职能。通过教职工的监督、督促整改,让党员干部始终将法制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3.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依法制理水平

(1)做好基层党员干部管理。首先,基层党委(党总支)要把握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主线,统一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树立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其次,要完善“三會一课”基层组织生活制度,通过制度约束保障党支部生活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再次,要不断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强化党员意识,促使党员时刻不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发扬奉献精神、争当优秀先进方面走在前面,以实际行动弘扬党的良好形象。最后,在每次开展党员学习活动时,也要将法制化建设作为学习活动的重点内容,通过加强学习,强化法制意识,并在党建活动中加以运用,让党支部法制化建设真正取得实效。

(2)优化基层党建工作体系。基层党支部法制化建设与党建工作开展有密切联系,优化基层党建工作体系,就是要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能够各司其职,将党建工作能够有声有色的开办起来。同样的,具有丰富党建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在投身基层党支部法制化建设时,也能够借鉴党建工作的经验,为加快法制化建设进程提供必要的动力支持。例如党建工作中,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要关注教职工的诉求,把握党建工作正确方向;在党支部法制化建设中,也需要党员干部能够不断的听取教职工的一些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汲取经验,避免法制化建设中走弯路。要尝试结合以往工作经验,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党建法制化体系,同时还要跟随党支部法制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这一工作体系的内容进行补充完善,让该制度体系始终发挥约束作用、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法制化基层党支部从严治党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内容和路径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的贵州实践
浅论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如何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基层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基层部队法制化正规化建设的思考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漫话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脉络
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