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趣”为点,许绘画一份精彩

2019-10-08沙树红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绘画兴趣幼儿

沙树红

摘 要: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是一种感受、思考与幻想相结合的活动。通过绘画活动,既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充分表现幼儿的情感,满足幼儿的兴趣,又能挖掘幼儿潜在的美术素质和能力,塑造幼儿活泼开朗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幼儿绘画活动无论是对其智力、能力的发展,还是个性的健全,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 绘画;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7-100-001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一旦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探索、实践。但凡有兴趣的活动,必须伴随着快乐的体验,有了兴趣,幼儿才会积极从事各种活动,从而促进能力的发展。研究表明,学前期是培养幼儿兴趣的萌芽期,而小班时期则是最关键的基础期,可见,对幼儿兴趣的培养应该从小班开始。结合小班幼儿天真、好奇的年龄特点,在快乐学画过程中,跳出传统模式的框架,以多种形式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让幼儿愿意画、喜欢画。

一、观赏篇——以“境”激趣

环境是幼儿生活和受教育的场所,为幼儿创设宽松愉悦的环境,有助于让幼儿受到熏陶感染。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是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前提,幼儿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是基于直接的视觉形象。因此,我班在创设环境上尤为注重。

环境一:主题墙

如何让主题环境成为沉默的“提醒者”,默默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发挥它潜在的教育功能,那就需要老师注重墙面环境的设计。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班主题墙面设计注重图案的形象夸张,画面内容生动,色彩鲜艳协调,富有童趣。多数以可爱的小动物绘画作品及卡通的火车造型为主,并加入以幼儿参与的简单绘画作品。以此来充分调动幼儿对环境的关注度,提高了幼儿对美的感受力,激發幼儿对绘画作品的兴趣。

环境二:游戏角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游戏的内容最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游戏环境布置上,注重利用环境来激发幼儿对绘画作品的兴趣。美食坊里,我们用色彩鲜艳的蜡笔画出各种点餐标记和价目表,把它张贴在美食坊墙面上,当幼儿在美食坊游戏过程中,就能进一步接触绘画作品。娃娃家里,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娃娃的全家福,图上漂亮的颜色,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无意识中就能欣赏到绘画作品,逐渐引发幼儿对绘画作品的兴趣。

二、感知篇——以“趣”激趣

富有童趣的语言能让幼儿产生轻松愉悦的心理,使幼儿更加乐于参加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教师在进行生动讲解和描述绘画作品时,除了要注重语言引导性,更要注重语言的情景性。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加以引导,能激发幼儿主动观察绘画作品,提高幼儿的作画意识,感知绘画带来的无穷乐趣。

言之一:引导性

小班幼儿处于涂鸦期,他们的各种美术能力正处在萌芽阶段,他们对绘画学习非常敏感,单一的说教引导不符合他们的学习特点,过于枯燥。因此我们可以用富有引导性的语言,让幼儿对绘画有多种多样的认知,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向往。

言之二:情景性

快乐学画过程中,除了生动、有趣的引导语,语言描述的情景性也极为重要。小班幼儿年龄偏小,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往往受感知形象的直接影响,不追求想象成果。而情景性语言描述可以使孩子在绘画时有一个情节贯穿在其中,使孩子的绘画内容变得更加有主题。

三、体验篇——以“奇”激趣

对于小班的幼儿,如采用单一的油画棒作画,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失去兴趣,而丰富新颖的绘画材料,巧妙的组织形式,往往能够提高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度。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将新奇的教学形式引入到绘画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巧妙组织,让幼儿在新奇的学习形式中体验,通过体验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从而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心理。

“奇”一:材料丰富

对于小班幼儿而言,手指协调能力弱,注意力容易分散,一味用笔直接在纸上进行绘画,容易降低幼儿的绘画兴趣。结合小班幼儿对周围新奇事物感兴趣的特点,我利用身边的废旧报纸、落叶、棉棒、蔬菜根等新奇的事物作为绘画材料,以此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奇”二:教法新颖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玩”中学,他们不但愿意学,而且能收到“乐学”之效。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我们将游戏新奇的引入了绘画教学中。在组织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要改变单一的示范、模仿的绘画活动形式,将绘画活动的形式多样化,游戏化。

四、领悟篇——以“情”激趣

评价是幼儿园教育活动整体结构的组成部分,是对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尽可能正面评价幼儿的作品,让幼儿能参与评价作品,在指导上可以用“谈谈你为什么这样画?”来代替“不应这样画”、“应该那样画”等。在幼儿绘画活动中充分发挥评价作用是相当重要的,通过评价,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绘画、投入绘画,让幼儿在不断受鼓励的情感体验中加强绘画兴趣。

评价一:过程性

绘画活动中,教师关注较多的是结果性评价,也就是幼儿在绘画创作后的评价,其实不然,在绘画活动中,创作过程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过程性评价是幼儿在进行绘画过程中的评价,能产生对幼儿发展的新认识,引导幼儿对绘画画面的分析和判断,有利于调整改进幼儿的绘画作品,让作品更完善。

评价二:结果性

创作结果的评价是教师对本次绘画作品的总结,又是对下次绘画作品的指导。当幼儿的绘画作品完成后,教师要及时展出幼儿的作品,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分析讲解,这也是对他们创作的一种肯定,有利于幼儿间的相互欣赏与评价。结果性评价时,要善于发现作品的闪光点,对作品给予适当的赞赏和鼓励,这样既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又提高了幼儿对绘画的浓厚兴趣。

在“快乐学画”活动实施中,以“境”激趣、以“趣”激趣、以“奇”激趣、以“情”激趣,使幼儿在环境中获得熏陶,在愉悦中获得新知,在趣味中得到灵感,在情感中得到升华。在教师循循善诱的正确引导下,以“趣”为点,定会许幼儿绘画活动一份精彩。

猜你喜欢

绘画兴趣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