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习惯
2019-10-08牛昌子
牛昌子
内容摘要: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内在驱动力,是引导学生步入科学殿堂的金钥匙;教师要心中有纲、目中有人、教学有法,激活兴趣因子,形成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创新能力,实现其生命价值。
关键词:激发 兴趣 形成 学习 习惯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新课标又明确指出: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故兴趣是激发思维的发动机,也是促使地理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行为的“催化剂”。当学生对某件事情产生浓厚兴趣时,才会想学、爱学、乐学,将会一往情深地去研究它、领会它和掌握它。
1.创建趣味课堂,培养学习兴趣,教学生“爱学”。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课堂应当是灵动充满情趣的。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能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的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寻找趣味点,创建趣味课堂。教师通过教学信息、教学媒介和自身操作的趣味化来唤醒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需要层次”,增强学生的耐挫力和自信心,从而获得内心的愉悦,逐渐形成兴趣和爱好。
2.巧用地图,增强兴趣,教学生“会学”。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学的眼睛。它起的作用是任何语言和文字都无法代替的。地理新课程明确指出“进一步掌握有关地球、地图、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地图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和记忆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理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地图教学观念,善于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识图、填图、绘图,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感知活動,建立地理思维,形成读图习惯,让地图活起来,让地图动起来,以培养兴趣和培养能力为着眼点,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有效学习,引发联想,开拓思路,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
3.直接感知,形象思维,让学生活学活记。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到:“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教师通过实物或直观教具,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感性认识的形成,不仅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上升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内容,这些知识的高度抽象性、或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的高要求,以及说明事实材料的过于概略是导致学生理解困难的关键。教师在突破理解性难点时,要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要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要补充相关的感性素材,教学中多运用图示解答、演示实验、联系生活、形象记忆等方法。例如,背斜、向斜的区别,教师用课本当教具,让学生把书本想象成地层,用两手挤压课本两侧,分别使课本向上隆起和向下凹陷直至对折,请学生观察课本一端中心和两翼书页的构成,学生即能轻松愉快地自行区分并熟记背(向)斜构造,为继续学习岩层新老关系,乃至隧道的选址和油气的储存奠定基础。
4.趣味游戏,提升兴趣,让学生“活用”。游戏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力的象征,是青少年与生俱来的合群性的体现,最容易吸引人的兴趣,为了让学生保持稳定的学习兴趣,适当穿插游戏活动。如学习我国行政区划时,通过拼板游戏,学生能很快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知识;学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时,由四名学生分别扮演“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四大区域的导游,尝试给“游客”介绍该区域名称、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学生们热情参与,士气高涨,在整个充满掌声的课堂中,学生得到了认可,获得了信心,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学生的学习力得到了激发。学习动力的激发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在于唤醒、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开发学生潜能。实践表明,培养学生兴趣不仅对学生当前的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影响着他们成才励志的方向。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精神,便能主动学习,主动求知,主动发展。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平襄镇店子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