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种植管理技术探讨
2019-10-08张祖权
张祖权
摘 要:杉木是一种快速生长的植物,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我国也作为重要的产品进行出售。杉木重量较轻,因此加工起来比较方便。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其应用前景是十分可观的。本文就杉木的习性以及管理技术作出简要探讨。
关键词:杉木;种植;抚育
杉木主要产于广西乐业县,并且拥有大面积的种植范围。其覆盖面高达729746km2,而对于林木来讲,种植管理技术是极其重要的,无论是对于提高当地农民的收益,还是维持当地的生态环境而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杉木的生态习性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一类品种,生长快速,最高可生长到30m,能在温差极大的区域中存活下来,别名沙木。杉木喜爱阳光充足的区域,并且在种植上对于土壤的选择也有特别的要求,土壤肥沃且疏水排水较好的地方,杉木通常生长的更好。因为杉木特殊的材质结构,因此目前来说广泛应用于建筑业的多个领域。
二、杉木种植技术
杉木的种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土壤条件,因此在种植前期必须对于地形环境条件进行充分的调研。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高度都会使土壤环境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地理位置的考察时要更加慎重。从地形上来看,在阴坡和谷地这类地方,温差较小,具有适合杉木生长的土壤肥力,并且该环境具有较高的湿度,更加适合杉木的培育。而在山脊、阳坡等地方,由于长时间的日照,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较差,因此自然无法满足杉木的生长需求。
在对杉木种植的地形进行考察后,就需要对土地进行大幅度的调整,改造。将土地上多余的藤条,杂草,进行充分的清理,为了更好的保证土地的肥力,还需要选择适宜的天气进行“炼山”,按照种植所需的密度进行挖穴,穴宽则需要根据杉木所需要的范围来进行部分调整,一般明穴造林所需要的规格为50cm*30cm*30cm。
在对于土地进行调整之后,紧接着便需要挑选适合的杉木苗,在选择杉木苗时要参考达到一级苗的标准。所谓一级苗,则是指那些茎秆粗壮,顶芽饱满,根须较多且完整的苗木。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杉木的种植中,初次种植最为理想的密度为(220-240)株/667m2,苗木与苗木之间的间距保留在1.67米最为适宜。在种植中,所种植的时间为每年的第一季度,即到一至三月。在移栽苗木的过程中,如果在反季节进行,则死亡率会加大,但如果运用容器苗造林方式则可以不受季节限制,大大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在种植工作准备就绪后,则需要选择阴雨的天气来进行种植。种植时要保证苗木端正,各个根系都伸展开来,以便于苗木的进一步发育、发展,防止窝根现象的产生。在种植时也要遵循一定的植树原则,即所谓的三踩二埋一提苗。将苗木的根深入土壤,保证苗木的抗风抗旱能力。若选择晴天进行栽种,则土壤过于干燥,大雨天和大风天对于苗木移栽来讲又太过了。针对于已有现存的土壤,还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改良,防止病虫灾害的产生。在种植上还可以沿用混交造林的方式。
三、杉木管理抚育技术
与栽植其他树木一样,在栽种杉木时也要按照其他树木的生长原则,可以在适当情况上,采取林间管理的方法,特别是对于幼林抚育工作,更要加强重视,该环节是保证杉木造林至关重要的一大因素。
在造林的前期,必须要多次进行除草抚育工作,最适宜的月份分别为四月、六月,以及九月。春夏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由于降水量充足,杂草往往会飞速进行繁殖,因此在适当的月份必须结合杂草的生长情况,(可以采取喷除草剂除草、人工割灌扩穴培土或全面除草抚育等方式)来进行处理,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萌芽状态的枝丫进行彻底的清除。在前期工作进行中,由于栽种的苗木根系较浅,因此在锄地时更是要多加注意锄地的深度,通常情况下为7到10厘米,随着苗木树龄的增长,锄地的深度也可以在适当情况下进行逐一增加。
为了加快造林的进展,保证杉树能够快速的生长,肥料更是一大重要的因素,对于肥力不足的地区,进行适当肥料的添加,能够提升林木种植的质量,在对于肥料的选择上,也要进行额外的注意。肥料通常分为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这二种肥料通常进行混合使用。草木灰、粪尿这些农家肥也可以进行适当的使用,他们都是很好的基肥,在使用农家肥的同时,也能够降低有机肥料的使用,在肥料的施用中还可以适当的加入些许无机肥料,并且要注意肥料与土壤的充分融合,切忌让肥料对于根须的直接接触,否则将会由于肥料浓度过高,造成根苗的腐烂,出现烧苗、烂根现象。在第二年除草松土的时期也可以同时进行追肥,一般采用复合肥(N.P.K含量各15%以上),但是每株杉木一定要严格控制肥料的使用量,尽量保持在100到150克之间。
杉木在不断的生长中会出现大量的潜伏芽,如果在栽植过程中没有进行深入,就会造成根系的裸露,这会直接导致直接在根际发出大量的藤条枝丫,因此要对于这些多出来的部分及时的清除。同时,在杉木的生长期培养中还可以采用厚土培养的方式,这可以防止潜伏芽的产生。对于那些由于风雨造成倒伏的杉树苗要及时的进行扶正,保证杉树苗能够充分接触到阳光。并且对于那些生长过密的枝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进行梳枝,使叶片与阳光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促进杉树苗进一步的生长。
在成林后也要保障成林抚育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每五到六年之间都需要进行一次的追肥。追肥时最常见的方法是穴施法,具体操作为在两棵树之间挖二十公分的施肥洞穴,在添加好肥料以后进行土壤的覆盖。施肥最好的天气是雨后,在对于杉树进行施肥过后,还需要进行除草,以便于对于杂草以及其他无关灌木的铲除,以便于保证肥料的效果,以便于进一步促进林木的生长。
除了每年必须进行的抚育追肥,还要采取间伐抚育的方法。在幼林的逐步生长过程中,不同林木的生长状况有所不同,其强弱性便会逐步表现出来,这种状况造成的后果便是被压木现象的产生。因此,面对不同林木之间所具有的不同生长特性,往往可以采取一次透光抚育间伐,保证每株林木生长状况大致相同。在采取间伐时要采用下层抚育伐的方式,所谓下层抚育伐,就是对于林冠下层的植被进行砍伐,在砍伐过程中,着重砍伐那些密度过大,弯曲、较小的树枝,同时还要砍去在林木中已经枯死的树木,而着重保留那些根茎较为粗壮、生长旺盛的杉木。如果林木之间仍然持续出现挤压的现象,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第二次抚育间伐。
杉木的病虫灾害相对于其他树木而言并不多,在杉木的生长初期最常患的一种病是猝倒病,因此要对于林木及时的排水防涝。并且当杉木长出苗后,要适当的对杉木喷洒波尔多液。针对于危害较大的白蚂蚁,则可以利用白蚂蚁趋光性的特点,采取灯光诱杀的方式。如果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则可以采用天王星农药对于白蚁彻底消灭。
四、结语
优良的自然环境、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降雨量、空气中的湿度以及土壤的肥沃度,这些都会成为影响杉木生长发育的因素,因此对于种植户而言,在种植杉木时务必要做到全方位的考虑,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提高种植的管理技术水平,保证杉木的正常生长。
参考文献:
[1].黄建超. 杉木种植管理技术探讨[J]. 农业与技术, 2013(5).
[2].王佩仁. 杉木种植管理技术与效益探讨[J]. 生物技术世界, 2015(2):18-18.
[3].韋丽芳. 杉木种植管理技术与效益分析[J]. 吉林农业, 2015(16):112-113.
[4].曾露萍. 杉木种植管理技术与效益[J]. 吉林农业, 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