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移动阅读的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与发展趋势
2019-10-08徐芳贺亚娟杨丽萍
徐芳 贺亚娟 杨丽萍
摘 要 论文使用Cite SpaceⅤ软件,对CNKI期刊数据库中收录的与移动阅读相关的719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近5年移动阅读的研究热点主要分布在移动阅读用户、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移动阅读模式、移动阅读App四个方面,而在移动阅读的内容、应用评价、版权、隐私保护、用户付费、市场发展等方面研究不足。移动阅读发展呈现出阅读内容优质化、阅读形式多样化等五大趋势。
关键词 移动阅读 可视化分析
分类号 G252.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9.08.013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Cite Space V software to visualize 719 documents related to mobile reading in CNKI journal databa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arch hotspots of mobile reading in recent five year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four aspects: mobile readers, library mobile reading service, mobile reading mode and mobile reading App. However, there are insufficient researches on mobile reading content, application evaluation, copyright, privacy protection, user payment and market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reading shows five trends, including high quality of reading content and diversification of reading forms.
Keywords Mobile reading. Visualization analysis.
0 引言
在倡导全民阅读的背景下,为适应数字化新趋势,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国家大力推进全民数字化阅读,致力于提升数字化阅读的质量和水平。2018年4月13日在杭州开幕的2018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发布了《2017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数字阅读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152亿左右,用户规模接近4亿 [1]。可见,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国民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阅读技术不断发展,移动阅读以其移动性、便携性、交互性、即时性以及智能化的优势,在满足不同用户阅读需求的同时,正逐步改变用户的阅读习惯,发展成为一种全民参与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本研究选择CiteSpace软件为可视化工具,以CNKI数据库中2014年至2018年3月之间的719篇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从研究机构、作者、关键词等方面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以便发现当前移动阅读研究的热点问题与不足之处,进而结合移动阅读产业实践领域的新事件与新动态,总结我国移动阅读的发展趋势。
1 移动阅读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本研究选择中国知网(CNKI)的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具体的检索策略为:检索入口为“主题”,检索式=“移动阅读”or“手机阅读”,文献的时间范围限定在2014年—2018年,检索限定为“精确检索”,检索日期为2018年3月16日。将CNKI期刊数据库里面检索到的文献数据导出并保存为Refworks格式,通过人工筛选,剔除报道、摘要、会议通知、简讯、无作者、卷首语等非学术性文献,共得到有效文献719篇。使用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Ⅴ对这些文献数據进行研究机构分布图谱、作者合作图谱、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图谱等可视化分析,现根据得到的数据进行具体分析。
1.1 移动阅读研究作者所属机构分析
对从CNKI数据库中搜集到的期刊论文以作者所属机构进行聚类处理,得到移动阅读研究的作者所属机构分布数据。统计移动阅读发文量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移动阅读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机构,有5个是高校图书馆,3个是高校,2个是国家和市级图书馆,可见,目前对移动阅读进行研究的人群主要是高校图书馆馆员、高校师生以及其他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等。此外,我们可以看到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发文量为17篇,其余机构发文量均为3~5篇,这主要是由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图书馆情报学教育机构之一。进一步梳理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近五年在移动阅读方面的发文,可知从2014年开始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分布在以下主题或领域: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和移动图书馆建设,移动阅读用户行为和用户体验,移动阅读App,社会化阅读、社交型阅读、个性化阅读等新型阅读方式的实证研究,移动阅读服务,移动阅读用户付费等方面。
1.2 移动阅读研究的作者分析
对搜集到的期刊论文作者数据进行聚类处理,得出移动阅读研究领域的作者发文量及合作情况。其中,杨文建、茆意宏、王英哲、仇剑书、杨子文、张成岩等作者在移动阅读领域的发文量相对较多,达到3篇以上,其余多数作者发文1~2篇。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杨文建主要研究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及转型,从2014年开始研究移动图书馆、移动阅读,并结合用户特点和需求进行分析。南京农业大学的茆意宏较早开始研究手机图书馆和手机移动阅读,2008年发表的《手机图书馆的兴起与发展》一文影响力较高,被引量达205次,下载量为2904次;2010年发表的《论手机移动阅读》被引量达104次,下载量为3478次。此外,从作者合作图谱可以看出,移动阅读领域的高产作者合作情况优于一般作者,应该鼓励来自不同机构的学者们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从图谱中发现当前移动阅读研究领域还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这表明移动阅读作为一个比较前沿的研究领域,目前虽然吸引了来自不同机构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是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机构内的研究团队和跨机构的研究团队。
1.3 移动阅读研究的关键词分析
对搜集到的期刊论文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处理,得出移动阅读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聚类后的关键词研究主题主要有移动阅读、图书馆、阅读服务、手机阅读、移动互联网、用户、新媒体、大学生、期刊、结构方程模型等。进一步总结移动阅读研究的高频关键词,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排名前10的关键词分别为:移动阅读、手机阅读、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大学生、移动图书馆、数字阅读、阅读推广、移动阅读服务、移动互联网。限于篇幅,本研究根据以上关键词共现聚类结果和高频关键词相似词的合并,将从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移动阅读行为以及移动阅读App三个方面来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2 移动阅读研究主题综述
2.1 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方面的研究
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研究主要包括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质量评价和服务策略、服务技术以及服务版权等一系列相关研究。在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质量评价和策略建议方面,有研究构建了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质量评价体系[2],并面向移动阅读服务的特点提出了图书馆资源、服务的转型策略[3];也有研究分析了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影响因素,从尊重用户信息行为规律、图书馆主动推送信息、提供技术支持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策略[4];还有研究构建了移动阅读需求的理论模型[5]。在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技术方面,有研究比较了目前用于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4种主流技术,指出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且存在版权和隐私保护两个主要问题[6];有研究构建了基于4G通信技术的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7];还有研究分析了短信服务等4种移动阅读推广服务模式,探讨其最新技术进展和创新发展对策[8]。在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版权问题方面,有研究着重探讨了图书馆移动阅读所带来的版权问题[9],认为发展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必须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2.2 移动阅读用户行为方面的研究
移动阅读用户行为的研究主要包括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的研究和移动阅读用户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在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方面,有学者针对大学生移动阅读沉迷现象,分析了其中主客观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10],有的研究针对大学生的特征分析研究了大学生移动阅读的内容需求[11];有研究通过移动阅读特征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验证和分析了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特征[12];还有学者研究了影响大学生移动阅读的因素[13]。在移动阅读用户行为影响因素方面,有一系列对移动阅读用户行为和使用意愿因素的研究,以及对移动阅读用户满意度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此外,还有学者从其他不同角度对移动阅读用户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
2.3 移动阅读App方面的研究
移动阅读App的研究主要有移动阅读App的用户体验、评价和满意度、功能和发展趋势等。在移动阅读App的用户体验方面,有研究基于移动阅读App构建了用户体验量化模型,对移动阅读用户体验进行了量化研究[14-15];有学者以移动阅读App为例,提出了改善用户阅读体验的建议[16-17]。在移动阅读App的评价和满意度方面,有研究构建了大学生对移动阅读应用的体验评价体系[18],分析了三款移动阅读应用并建立了综合评价体系[19]。此外,有学者建立了移动阅读应用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0],从不同维度分析了用户对图书馆平台类App的满意程度以及影响用户满意度的因素[21]。在移动阅读App的功能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有研究通过调研移动阅读App的功能和内容,提出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创新方式[22];有研究通过对主流移动阅读App的调查,提出了移动图书馆App的改进意见[23];有学者通过总结掌阅iReader的功能和亮点,提出建立优质的图书馆移动阅读App的建议[24]。同时,也有研究指出移动阅读App的发展困境,指出移动阅读App未来应发展社群化阅读消费[25];有研究比较了国内五大类阅读类App的发展模式及其优劣势[26],分析了期刊阅读App的发展困境策[27],此外,有研究分析了用戶对移动阅读App的功能需求[28],对移动阅读的未来发展和商业模式作出分析与预测[29]。此外,有系列研究涉及移动阅读App设计、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和管理,以及移动阅读市场的产业链与赢利手段等方面。
2.4 移动阅读研究热点与不足
通过上述对移动阅读各主题研究的梳理、归纳,我国关于移动阅读研究的热点和不足之处如表3所示。
3 移动阅读发展趋势
根据以上文献分析结果,梳理近年来移动阅读商业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新业态和发生的各种新事件,我们认为移动阅读将会在阅读内容优质化、阅读形式多样化、网络文学产业化、付费阅读渗透化以及阅读模式社交网络化等方面有所发展。
3.1 阅读内容优质化趋势
随着移动阅读方式的兴起,阅读内容的品质越来越成为推广数字阅读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家大力开展“剑网”专项行动,旨在加强数字内容版权保护力度,使得移动阅读内容逐渐正版化,在一定程度上使运营商和用户越来越重视阅读内容的品质。2016年,阅文集团牵头发起“中国网络文学版权联盟”,联合行业力量共同打击盗版,下架侵权链接数十万条,维权范围覆盖数万部知名作品。同时,为吸引人才,完善作家培养体系,以保持产业活性,同步保障优质内容的输出力,阅文集团在全年就发放了近10亿稿酬。可以预见,在未来,各移动阅读厂商将会加强对内容的重塑,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阅读需求,打造精品化的移动阅读内容。
3.2 阅读形式多样化趋势
扫码阅读是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为推广数字阅读,联合全国各城市图书馆和其他阅读机构开展“扫码看书,百城共读”活动。阅读推广委员会统一提供电子图书和宣传,每期活动由专家小组精心挑选电子书目9本,于活动网站发布详细书目信息。2016年9月19日发布第一期,截至2018年2月22日,已经发布了8期书目信息,内容涉及经济管理、时政、历史、文学、亲子育儿等不同类别。下载海报,用微信扫一扫,读者即可在线免费阅读电子图书全文,亦可下载超星移动图书馆App并扫描书目二维码,免费下载全书,在线或离线阅读。这项活动可以使读者免费阅读到优质、权威的数字资源,降低读者的阅读成本,引领读者快速、便捷、有效阅读电子图书,对构建书香社会、书香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听书也是移动阅读的一种方式。语音合成、情景识别等AI技术日趋成熟,促进了听书市场的发展,给用户带来多样化的阅读体验,尤其是在开车、走路等情境下,移动阅读应用的听书功能就突显了它的优势。2016年中国有声阅读市场增长48.3%,达到29.1亿元。当前,近七成的数字阅读用户使用过听书功能,听书用户超过1亿。移动阅读应用中除了喜马拉雅FM、懒人听书等专门的听书软件外,各大网络文学平台下的移动阅读应用,如QQ阅读、掌阅、百度阅读、咪咕阅读、书旗小说等亦纷纷开发听书功能,满足了读者多样化的阅读方式。未来各平台会开发出更加丰富且量质并重的有声内容资源。
可视化阅读给人们的阅读带来了一种“接触式”的体验方式。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 AR)在阅读软件中的应用使纸电融合成为现实。目前,AR图书主要是儿童、科普类图书,如接力出版社的《香蕉火箭科学图画书》、山东教育出版社的《恐龙大世界》、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孩子的科学》 等。用户使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下载相关App后,扫描书中标有“AR”标志的页面,书里的人物、景物等就会跳出图书,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动起来。另外一种辅助可视化阅读的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指的是用户阅读电子图书时,在媒介载体上生成一个三维空间,通过这个空间提供虚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让用户身临其境。国内第一部结合VR技术的科普读物是《大开眼界·恐龙世界大冒险》,读者可以使用手机下载App,戴上VR眼镜,即可进入十多个虚拟实境的恐龙世界进行遨游穿越,享受接触式的“阅读”体验。目前,AR图书和VR图书都处于初级尝试阶段,AR、VR、3D的图书,每一个图形、场景都需要建模,對技术和人员要求特殊,研发成本较高。由于3D图书进入市场较早,目前已实现盈利。个别AR、VR图书已产生效益,但整体来看由于研发成本问题,目前还没有实现盈利。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AR图书和VR图书的种类和数量将越来越多,给用户带来更加新奇、超前的阅读体验。
3.3 网络文学产业化趋势
随着掌阅、QQ阅读、咪咕阅读、书旗小说、百度阅读等原创网站、阅读平台的不断推出,网络文学正日益成为移动阅读的核心产品之一,推动了以网络文学为核心的新兴产业的形成。2016年热播剧中,近6成来自数字阅读平台上广受欢迎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中没有正式出版的和出版的占比各半,可见网络文学不仅已经成为了用户在线阅读的主要内容,而且对线下影视作品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文学蓝皮书:中国文情报告(2016—2017)》指出,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动漫、游戏等作品,影视业正在不断加大购买网络文学版权的力度。可以说,在网络文学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网络文学产业正在形成以网络小说为基点的网络文艺与网络文娱[30]。
3.4 付费阅读渗透化趋势
随着用户消费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用户渴望能阅读到优质化的作品,他们对“内容”和“知识”的付费意愿正越来越强。亚马逊中国《2017全民阅读报告》显示,近七成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付费购买电子书内容,且在这些受访者中青年更愿意为电子阅读付费[31]。以国内两大网络文学平台——阅文集团和掌阅科技为例,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阅文集团平均月活跃用户达到1.92亿,平均月付费用户数由2016年上半年的680万人增长至2017年上半年的1150万人。掌阅月活跃用户从2014年的4205万提升至2017年第一季度的1.03亿,人均消费金额从2014年的32元增加至2016年的50元。随着国民经济、文化水平等不断提高,未来移动阅读的人均消费水平将继续增长,尤其对优质知识内容的消费意愿将更强烈。付费阅读使用户阅读频率更高,黏性更强,将会进一步促进移动阅读市场的发展。
3.5 阅读社交网络化趋势
尽管阅读本身是一件相对独立的行为,但选书和阅读分享却随着社交平台以及数字化阅读的发展,以多样化的方式对读者产生影响。美国的Gupta夫妇创建了一个“对话式小说”软件——Hooked,一经推出就在美国AppStore排行榜上迅速蹿升。打开Hooked阅读App,用户就会进入一个聊天式的故事对话中,通过“对话体”交互式阅读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赋予用户较大的想象空间,激发用户的阅读兴趣。此外,Hooked推出“5分钟碎片化阅读+爆款内容”,尤其迎合了青年群体碎片化场景下的阅读需求。据亚马逊中国发布的《2017全民阅读报告》调查显示,78%的受访者会选择通过社交平台(微信、微博、豆瓣、知乎等) 分享有关阅读内容,17% 的受访者会在电商平台留下读者评论。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时,其原著《人民的名义》 纸质图书销量增长了21倍,电子书同比增长了191倍。2017年初热播的《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带火了中国传统诗词经典图书的销量。在节目播出期间,诗词类电子书的销量提升了154%。可见,阅读已与社交、热点等密切相关。目前,国内也逐渐开发出一些迎合青年群体行为特征的阅读应用互动平台,如爱阅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经典数字阅读产品——“爱阅读”。使用“爱阅读”,用户可以在阅读时与志同道合的读者建立友人关系,并向好友推荐一本书、访问好友书架、彼此交流阅读感受,发微博、微信等。这种个性化、移动式的社交阅读模式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同时也推进了全民阅读的社交网络化发展。
4 结语
当前移动阅读的研究热点主要分布在移动阅读用户、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移动阅读模式、移动阅读App四个大的领域。在移动阅读研究作者的分布方面,没有形成高产的核心作者群体,研究作者之间和研究机构之间较分散,没有确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此外,移动阅读在内容、应用评价、版权、隐私保护、用户付费、市场发展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有待进一步地深入研究。随着移动阅读产业逐步形成,希望移动阅读领域研究应持续关注移动阅读的实践,把握移动阅读的热点主题、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在积极展开深入研究方面,拓宽研究视角,创新研究方法,加强各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与丰富移动阅读的理论研究,为移动阅读的实践发展提供更具指导意义上的参考和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