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2019-10-08孙伟亮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9期
关键词:未来趋势新闻报道新媒体

【摘要】21世纪是新媒体逐步发展的时代,形式的多样化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冲击。一方面新闻报道模式在不断地磨合与新媒体融合,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使新闻报道的传者与受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这对于新闻的真实性是一种考验。所以本篇论文主要就是论述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现状和未来走向。

【关键词】新媒体 ;新闻报道;现状;未来趋势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人们不再被动的去接受传统媒体主导的新闻报道,而是发挥主动性通过新媒体渠道获取信息。要想使新闻报道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有效地将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给受众,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和策略,及时有效的帮助受众对事实的反思和行动。

一、新媒体环境的相关概念

(一)新媒体的含义

“新媒体”一词起源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的一份商业开发计划(1967)。之后时任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的罗杰斯再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也多次使用了“new media”一词,由此新媒体一词开始在美国流行并很快扩展至全世界。

关于新媒体定义,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早期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新媒体下过一个定义: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现如今普遍被大众所接受的就是新媒体主要指与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相比的一种较为新兴的传播方式,主要依托于互联网技术,以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作为载体,可以为广大用户提供各种信息娱乐服务。2019年的两会召开意义重大,受到各行各界的重视。新闻工作者作为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起到重要作用,各媒体机构通过使用最新的新媒体技术,VR,5G,4K等新技术让群众深刻了解党传达的要义;更有震惊世界的AI合成女主播参与全国两会报道给一向严肃的政治场合带来了亲切感,带入感十足。

(二)新媒体环境特点

主体多样性。当新媒体被广大媒体机构所采用的的同时,普通受众也会运用自己手中的资源参与进去。微博,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简短的文字分享信息。主流媒体可以通过在微博这一媒介平台中注册官方账号及时发布消息,满足大众需求,那么微博大咖,个人为主的,能够代表大批受众的意见领袖们也能够通过这一平台分享或评论。

及时性更强。新媒体依据信息技术,使得信息突破传统的加工模式,在时间上可以瞬间传播;在空间上,不受限制,传播到更广范围。一条微博能够在短时间内几分钟甚至几十秒就被转载几十次甚至数百次,被全国各地人的看到。也正因为如此,在网络上任何一件事情都可能变得透明,敲响了网络安全的警钟。

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现状

(一)新媒体对新闻报道的作用

(1)新媒体技术给新闻报道平台带来多元化

网络世界里,编程语言各种代码创造了许多的用于报道新闻的平台,使人们对新媒体有了全新的认识。一方面各大媒体以及个体可以通过各种传播平台或媒介发布信息,打破传统单一的发布模式,赋予新闻报道的多样化;另一方面作为受众较之传统时代现今可以随时隨地通过各种平台去获取最新的新闻及热点事件的相关报道。针对最新消息屠呦呦团队发布研究新突破这一事件,各大传播平台及时发布吸引大批受众。2019年6月16日首先主流媒体通过自身App发布这一信息,有澎湃新闻“屠呦呦团队17日发布重大科研新突破”,网易新闻“屠呦呦团队放大招”等,微博更是登上热搜榜成“沸”状态——“青蒿素 红斑狼疮治疗”,微信各大公众号及时响应,呈现一片繁荣景象。而作为受众根据自己喜好去选择接受信息的方式。

(2)新媒体技术增强了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

无论是主流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发展的个人意见领袖者,都不局限于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中,而是大举进入新媒体领域,在新时代的战场上开拓创新,引导舆论,赢取群众公信力以及为自己赢得公信力。

最近一段时间5G牌照的发放已近对全国各方面的传播通信产生了影响。且工信部已经发布,2020年我国5G将正式走向商用,这将极大促进社会“线下”生活向着“线上”转移,视频直播也将完成从“全民播”到“全时直播”,“全程直播的迈进”。当下,5G直播由央视,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开启,目前已延伸到医疗,体育赛事等各个领域,在刚过去的全国两会期间,央视使用的4K超清摄像机,中兴5G手机,视频转换盒实现了“5G+4K”的移动直播,大大加强了传播效果,以及武汉大学采用5G“云赏樱”,医疗5G技术的心脏介入手术跨国直播等不断拓展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认知。

(3)新媒体环境下增强了受众互动感

2019年新年期间支付宝的集五福活动再创新高,从原来的5福到如今新增的“花花卡”“沾福气”等,大批群众因为活动而开设花呗功能,企图能够幸运中奖由支付宝官方帮还来年花呗。用户的及时回馈就是新媒体增强受众互动感的最好诠释。新闻报道文章的留言功能,评论功能的技术拓展能够使编者及时的了解受众的看法并予以答复,这也是新媒体带来的作用。所以说受众的互动性,体验性被新媒体扩大了。

(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问题

(1)报道失真,真实性有待加强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精髓,是衡量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指标。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手握麦克风,常常感性大于理性,陷入后真相时代,可能会导致失真新闻流传于大众视野。一旦主流媒介为了新闻而新闻,捕捉了这类失真新闻,媒介自身就有可能陷入“塔西佗陷阱”,不利于媒体自身的发展,其次对于受众而言就可能产生恐慌,甚至引发社会动乱。

2019年6月17日四川宜宾长宁县的6.0级地震后对当地居民的房屋造成了破坏,随后网上就出现“四川手机报”发布于“6月18日凌晨3时12分将会有更大的地震”的不实新闻对网友造成了极大的恐慌,以及关于地震现场出现的“裸奔视频”都引起了网友的不适。新媒体技术的发达使这些不实信息迅速传播,污染了社会的新闻网络。

(2) 报道的重叠性较高,内容专业度不足

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闻报道的传播渠道也变得越来越多。社会热点新闻短时间内只有一定数量,这就导致不同媒体或个人在局限的新闻范围内寻找素材而免不了重叠的可能,或者对于一个新闻换汤不换药的情况。

另一方面媒体借助新媒体技术炒作新闻事件,主观夸大一些灾难性新闻,环境性新闻,社会民生类新闻等的影响,以此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对于报道一些新兴科技题材的的新闻,基本所有媒体都会抢发头版,这个时候新闻从业人员或许只因为文章中的内容有吸睛效果展现“拿来主义”毫不去证实。一旦经由媒体发布,其余小型媒体或网络中的意见领袖争相效仿,既造成了新闻报道的重叠性上升,又展现了媒体的专业水准不足。由于新媒体时代,新技术对新闻业传统技术的打破,出现媒体和受众共同“策划新闻”的“协作性新闻策展”局面,更是加剧负面问题的产生。

(3)缺乏深度报道和创新

信息的碎片化形态是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消费的趋势。部分媒体机构以及网络中的意见领袖因此变得将新闻碎片化报道传播,从而缺乏对新闻事件的整体情况去分析得出深度报道,仅仅停留在表层的信息洪流之中麻醉受众。这是从传播者的角度。

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限制成为第二点原因。为了满足受众及媒体对碎片化信息的需求,新媒体技术会从技术终端对一些方面进行限制。比如字数限制,时間限制等。

再者就是缺乏创新性。在技术的支撑下使得“模式套用”的新闻更加的简单,从而使得新闻工作者或者受众不再去自己创新,而是模式套用。像报道政治类的新闻,灾难性的新闻,社会民生类等,工作人员只需要在模式中将内容填满传播给受众。

三、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未来趋势

(一)加强多元把关机制

在信息量化生产环节的把关:个人作为个人门户的一个节点,对信息生产和发布过程中内容的判断与筛选应保持理性谨慎的态度,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平台作为媒介,是一种信息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平台内容的优劣会影响受众的优劣,所以,平台应把握正确的价值导向,对低俗,虚假,煽情等内容的信息进行有效过滤与删减;媒体及其他意见领袖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承担着更大的社会责任。信息发布前应进行的内容价值的反复确认与多重信源核实。

在信息扩散过程的把关:个人应培养培养良好的媒介素养,不跟风,不盲从,时刻保持理性胜过感性的状态;平台应从技术上对反动,迷惑性大的谣言,黄色新闻等进行删除,必要时对敏感不实信息的发布者参与者进行封禁,时刻保持一个正常,正确的社会化媒体环境;媒体及意见领袖对流动的、较大的敏感信息进行监督与核查,发现不实或不适,应利用自己特有的话语优势进行辟谣与解释说明。

在信息循环的过程的把关:网站及技术人员进行追根溯源的调查,将影响恶劣的信息连锅端,避免出现在信息循环中再次被发现后的二次感染。

(二)加强深度报道,避免“技术狂欢”

新闻的本质就是需要传者传播重要的新的消息,内容才是其价值。所以传者应该不能忘却本质特征,需要专注内容的编写,才能有利于新闻报道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好的服务大众。

虽然技术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对新闻的多样性,易于理解性等都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还是把握好分寸,避免“技术狂欢”。

因此,在21世纪里,传者既要意识到技术的重要,也绝不能忘记自己的新闻作品内容的所包含的人文情怀和人类独有的情感价值观。

作者简介:孙伟亮(1995.10.8-),男,汉族,江苏宿迁人,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闻学。

猜你喜欢

未来趋势新闻报道新媒体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微课研究探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