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和“会”的习得顺序分析

2019-10-08马晓玲

文学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义项正确率意愿

马晓玲

内容摘要:能愿動词“能”和“会”在教材中出现较早,在教材中的出现频率也很高,且都属于甲级词。但是由于“能”和“会”的义项的复杂性、相似性,学生很容易混淆。“能”和“会”作为汉语中经常出现的高频词,对其本体知识的研究已经很丰富,但是我们发现对其习得顺序的研究非常有限。因此笔者将从能愿动词“能”和“会”的各义项的等级化研究作为选题,即考查不同等级的留学生的能愿动词“能”和“会”在四个义项的习得顺序。希望可以对对外汉语“能”和“会”的教学提供一些资料。

关键词:能愿动词 能 会 习得顺序

  一.研究综述

周小兵、朱其智、邓小宁等(2007),把“会”的义项分为三种:会v表示能力,会1表示意愿或许诺:某事有确定发生的可能性。会2表示推测:经推断或按惯常某事有发生的可能性。他们认为能1表示能力:具备内在成事条件。能2表示条件或用途:具备外在成事条件。“能3表示许可或允许:具备情理成事条件。能4表示推测或可能性:具备逻辑成事条件。能5表示具备意愿成事条件。他们认为表能力时,“会v和能1”是易混淆的形式,表意愿时“会1和能5”易混,表推断时“会2和能4”易引起偏误。

王晓钧(1983)提到了留学生对“能”和“会”在表示“能力、善于、可能”时容易产生混淆。

由于“能”和“会”义项繁多,关于“能”和“会”的本体研究很多,而且众学者看法不一,为了研究方便,我们结合周小兵等人《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一书中容易混淆的义项和王晓钧的《从留学生的语病看汉语助动词的特点和用法》中提到易混淆的义项,只选取“能”和“会”在表示[能力]、[善于]、[意愿]和[可能]中,其不能互换或者何时可以通用的义项进行研究,而其他的可以互换或者有细微差异的义项不在我们的考察范围之内。

  二.问卷设计

1.问卷涉及义项举例

根据前人的研究,我们将研究范围确定为“能”和“会”在表示[能力]、[善于]、[意愿]和[可能]时的一些可以替换和不能替换的情况,从而发现留学生对于“能”和“会”在这四个方面的习得顺序:

(1)“能”和“会”都可以表示能力。在表示[能力]义项上不能互换的情况是:“能”可以表示各种能力,表示能力的限量和效率;表示恢复能力,但是“会”只能表示后天习得的能力。如:他能听懂英语。(*会)

(2)“能”和“会”都可以表示意愿。在表示[意愿]义项上不能互换的情况是:“能”表示的是具备意愿的成事条件,而“会”表示的是一种许诺,某事有确定发生可能性。如:我们不是发起单位,这个讲座能参加吗?(*会)你放心,我会好好看着她的。(*能)

(3)“能”和“会”都可以表示可能,在表示[可能]义项上不能互换的情况是:“能”具备逻辑成事条件,侧重客观分析,“会”侧重主观推断。如:那儿的东西很便宜,100块能买到很多东西。(*会)

(4)“能”和“会”都可以表示善于,在表示[善于]义项上不能互换的情况是:“能”强调数量,“会”强调完成的技巧。如:他真会说。换成“会”以后,意思不同。

2.受试对象

本次问卷的调查对象为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中级留学生21名(hsk四级的大学生)、高级留学生20名(hsk5-6级的研究生)

3.研究目的

本次问卷是为了测试中高级留学生对于能愿动词“能”和“会”在四个容易混淆的义项的习得情况及习得顺序。

4.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测试法,在一定的时间内,对中级及高级水平的留学生进行研究观察。

还采用了访问法,在问卷测试完以后访问了学生做题方法、错误原因、以及观察老师上课过程中对“能”和“会”的讲解。

5.研究假设

(1)“能”和“会”四个义项的习得存在一定的习得顺序。

(2)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习得“能”和“会”有不同的特点。 且高级水平的留学生问卷的正确率会高于中级水平留学生的正确率。

  三.问卷分析

1.题型分布分析

此次问卷调查设置了23道题,分别考察了能愿动词“能”和“会”在“能力”、“善于”、“意愿”、“可能”这四个义项的掌握情况,从而发现学生的习得顺序。

2.典型例题分析

笔者将对测试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例题进行分析,发现留学生习得能愿动词“能”和“会”时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表1典型例题分析

这三道题是错误率最高的三道题,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到中级、高级的正确率都比较低,虽然高级水平的学生的正确率整体上高于初级水平的学生,但是11题,高级水平学生错误率比中级水平学生还要高。

这三道题用“能”和“会”都可以,考察的是两者可以通用的情况,但是学生只选了“能”或者“会”,原因可能是因为“能”和“会”虽然是教学重点,但是根据访问,老师对于两者之间可以替换的情况强调不足,没有像两者之间的区别那样重视。上课时注重了区分两者,忽略了两者替换的情况。

从上述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正确率都比较高。但是高级水平学生正确率低于中级水平学生的正确率。笔者认为这是因为表能力和意愿的义项是中级课堂上老师重点强调的知识,中级水平的学生记忆比较深刻,对于能愿动词表能力和意愿时的用法掌握的比较牢固。而高级水平的学生,随着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学习了能愿动词“能”和“会”的其他用法,产生了后摄抑制,因此对表能力和表意愿这两个义项了解比较模糊,所以正确率低于中级水平的学生。

从上述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水平的留学生正确率都比较高,3、4题属于老师重点强调的知识,表示恢复或失去某种能力只可以用“能”,而且随着不断的学习,语感也比较强,知识已经内化,可以正确判断,所以正确率高。23题,高级学生正确率达80%,中级学生正确率比较低,只有42.8%,可能是因为中级学生对于表示可能时,会表示推断或按惯常可能推理,能表示具备逻辑成事条件的区别掌握得不够好,或者是因为没有学到这一义项的区别,对于中级学生来说比较难。

  四.結论

1.留学生对“能”和“会”的能力、意愿、可能、善于四个义项的习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们发现在这两个汉语水平等级上的留学生中,能力义项的习得最好,其次是意愿义项,最差的是善于义项。从而猜测留学生的习得顺序为:能力<意愿<可能<善于(<表示先习得)

2.可能、意愿的义项正确率差别不大,这说明留学生对这两个个义项的习得水平比较接近。而善于义项和其他义差别最大,说明善于义项的习得和其他义项的习得水平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五.原因分析

我们对于问卷的正确率做出了以下原因分析:

第一,经过访问,受试学生说老师只重点讲解了“能”和“会”表示能力的区别,他们可以凭借这些语法知识判断正确选项选项,但是其他区别没有专门区分训练过,所以学生大部分是凭借语感做的题目,错误率较高。

第二,从正确率可以看到,正确率普遍偏低,我们分析的原因是因为老师对于“能”和“会”重视不足,课本中没有专门关于这两个的区分,只是在课本中能愿动词的讲解中提到,因此教师没有对“能”和“会”的不同义项进行详细的讲解。

第三, 在不断的学习中,高级水平的学生的汉语水平不断提高,所以整体而言,高级水平的学生正确率高于中级水平的学生。但有些知识是在中级阶段讲解的,所以中级水平的学生记忆比较深刻,掌握得比较好,在高级阶段强调不足,而且学了“能”和“会”的其它用法,导致后摄抑制,先学习的义项记忆模糊,出现有些题目正确率比中级水平学生低的情况。

六.建议

根据问卷情况和采访调查,笔者给出以下建议:

第一,教学时,可以采取能力、意愿、可能、善于的顺序。《发展汉语》就是采用的此种顺序。但是书中没有专门关于“能”和“会”的讲解,而是放在能愿动词中简单介绍,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出现的义项,添加讲解内容。

第二,采用情景教学法,教师可以用情景法介绍这些能愿动词,让他们明白两个词出现的不同条件。考察善于的义项的题是错误率比较高的。,讲善于这个义项时,可以用几个相同的句子,分别用“能”和“会”让学生来感受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比如,“他真能说。”和“他真会说。”这两个句子,教师可以在讲解时,用图片或者情景让他们明白两句话的不同。

第三,分阶段教学。“能”和“会”的义项比较复杂,如果放在一起全部讲解会让学生模糊,而且也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教学效果会很不理想。因此要针对不同的义项分阶段教学。教学顺序可以根据留学生的习得顺序以及在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进行考虑。笔者认为由于能力义项的习得要先于意愿和善于义项,所以中级阶段,对于意愿义项的讲解将作为重点,而可能义项可以作为次要的学习点。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义项正确率意愿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近视认知的影响
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行为”转化路径及其机理研究
生意
生意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
高考英语短语分类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