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融资路径探索
2019-10-08李灵云王筱萍郑苗苗
李灵云 王筱萍 郑苗苗
【摘要】 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进乡村的基本要求,更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时代要求。长期以来,乡村建设高度依赖政府补贴,给地方政府带来了较大压力,破解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瓶颈问题迫在眉睫。文章以浙江省某市白沙村和上郭村为例,结合实地调研,分析两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融资渠道和存在的困境,探索破解问题的路径,以期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对策支持。
【关键词】 融资困境;路径;美丽乡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 F8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16-0069-03
乡村的美丽环境是农村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足的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积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围绕整体规划布局科学、村容景观干净自然、乡风民风淳朴文明、村民自主创业增收等方面,努力建设宜居住、宜旅游、宜就业的“美丽乡村”。
一、文献综述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关乎农村风貌、生态环境的优化,更是农村发展旅游观光、推动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促进农民富裕的新举措。但是目前,许多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因为资金问题陷入了瓶颈(张慧芳,2018)[1]。武玉坤等(2011)指出,我国农村融资环境状况不佳,政府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融资渠道的单一化、简单化致使美丽乡村建设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半途而废的案例不在少数[2]。许多学者针对这个问题,经过实地调研和研究分析,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比如,实现乡村发展和振兴战略,要贯彻落实到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产业繁荣、生态文明、乡风淳朴、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足,涉及到国家的土地制度改革、經济制度构建、生态环境改善、文化素养培育、社会和政治体制完善等问题,既需要政府扮演“领头羊”的角色,也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助力作用(韩国强,2018)[3]。刘继志(2018)认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坚持互通信息、理念,共享资源、成果。其中,政府尤其要发挥重要的引导、支持作用,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引导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倾斜[4]。金融机构要根据中央政策的导向,主动把握战略机遇,积极进行支农金融产品服务以及经营模式的创新,全方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满明俊,2018)[5]。美丽乡村战略的顺利实施会面临多种难题,需要各种资源共同协作,金融产品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另一个层面看,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促进城乡在政治经济上的不断融合、完善乡村基本经济发展制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也对金融支农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为金融深化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杜志雄,2018) [6]。
现有研究对拓宽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的建议主要集中在动员正规金融的力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力度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浙江省某市白沙村和上郭村美丽乡村建设为例,通过调研分析,从多个层面探索破解美丽乡村建设融资瓶颈的路径。
二、白沙村和上郭村美丽乡村建设各有特色
本文通过对白沙村和上郭村村民及村干部进行访谈和实地调研的方式,了解美丽乡村建设的进展情况。
(一)利用依山傍海的优势,建设美丽乡村。白沙村地处浙江省某市上盘镇东南部,距镇区8公里,由沙头、岩头、大坑和下崛山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住户352户,人口1 311人。上郭村北靠35省道,南临永安溪,三面环山,环境优美,现有村民495户,人口1 543人,耕地797亩,山林3 920亩。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为了驱动农民积极创业增加收入,两村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着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白沙村的定位是东部沿海滨海渔业农家乐,上郭村的定位是西部山区山水生态农家乐,并制定战略规划。
(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白沙村位于东部沿海,其主导产业是渔业,是一个典型的渔业村。全村村民几乎都以海上捕捞为生,产业涉及远洋捕捞、近海作业、滩涂养殖、近海观光、捕捞体验等多个项目。为进一步发挥渔业的领头作用,该村以传统渔业为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目前已建成近海渔船停靠码头3个,滩涂养殖面积5 000多亩,年均接待捕捞游客约十万人。
上郭村地处山林,主导产业为林业、畜牧业和农家乐旅游业。为了加强管理和突出优势,全村专门成立了林业和畜牧业合作社,以合作生产的模式,将分散的山地集中规划管理。林业方面,全村主要种植杨梅、桃子、橘子等水果,目前山林种植面积达2 870亩,初步建立起种植、培育、采摘、销售等一套较为完备的产业链。畜牧业方面,全村以养猪、鸭、鸡等家畜家禽为主,目前已建成养殖场3个,并引入现代养殖技术,形成规模化养殖,更具有科学性。旅游业方面,目前全村已建成农家乐餐厅十余家、民宿十余家,基础服务设施正不断完善,经营者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旅游观光方面也在不断寻求突破,客流量逐年上升。近几年来,该村年均接待游客量达到十九万人。
(三)发展生态经济,改善村容村貌。环境造就资源,资本来源于生态。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保持乡野原有的自然农耕文明之美,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利用现有资源优势的土壤种植经济优势的种子,带动农村经济繁荣稳定发展。
农民生态文明素养的提高能够助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白沙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如开辟生态文化宣传栏,开展生动多样的生态文明知识小讲堂,引导农民重视资源的循环利用。该村在经济发展的摸索过程中,努力打造循环经济模式。在渔业和养殖业方面,渔网优先从事渔业捕捞,有一定折损后,退而求其次供给养殖业捕捞,实现二次使用。而破损的渔网经过裁剪,可以用来布置海滨旅游环境,实行一物多用的资源节约使用模式。另外,游客可以沿着海边的石块捕捉螃蟹,通过用一定数量的小螃蟹换取大螃蟹的方式,保护小螃蟹的数量,实现螃蟹种群的繁衍发展和当地生态环境的良好维护。
相比之下,上郭村的环境保护意识更为强烈,该村的资源生态循环利用流程如下图所示。因上郭村地处山间,具有独特的自然风貌,游客来此多为体验山林生活。上郭村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优势,发展畜牧业,将部分粮食和农作物秸秆用于家畜家禽的养殖,然后将动物产生的排泄物放进沼气池生产沼气,沼气可供村民日常生活使用,余下的沼液和沼渣则引入农田,滋养土壤,以达到循环利用资源的效果。
三、美丽乡村建设融资渠道
政府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在美丽乡村建设及发展的过程中,其行为对农村整体建设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由于白沙村和上郭村原有的经济建设水平相对滞后,虽然财政上的支持在两村美丽乡村建设前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善了两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现有建设资金不足以实现农民“生活宽裕”这一目标,因此多渠道社会融资已成为农业金融支持的有效补充。
(一)白沙村乡村建设资金来源。
1.政府扶持是乡村建设的主要后盾。渔业和养殖业是白沙村的主要经济产业。紫菜、虾等海产品的养殖、渔船的建造在初期都需要大量资金,个人出资杯水车薪。为了推动新农村建设,地方政府大力扶持,加大投资力度,以国家补贴(渔船柴油补贴、养殖补贴以及各种保险等)为主、吸引投资性社会资金为辅的形式扶持该村的优势产业,通过村庄产业链,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推动该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2.信用担保,吸引小额贷款。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旅游业能够为乡村建设带来可观的收入。观光的游客增加了乡村的客流量,带动了民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地方特产销售开辟了渠道,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白沙村靠近江山岛战役遗址,至今还保留着解放军修建的营房、打造的山洞、筑造的碉堡,是红色旅游的重点区域。白沙村依托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打造了尝海鲜、听海声、看海景、海中垂钓、撒渔网、抓螃蟹、体验海滨特色生活,以及利用红色遗址体验军营生活的旅游产业链。为了形成特色品牌产业,在前期的建设过程中,渔船的建造、沙滩的改造、房屋的修葺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主要来源于各大银行的乡村建设小额贷款,以信用担保的形式向各大银行进行项目贷款和申请部分政府补贴。该村还制定了村民投工投劳补助机制,以鼓励和引导村民自主自愿参与,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
(二)上郭村乡村建设资金来源。
1.“红色众筹”发展优势产业。对于上郭村来说,林业和畜牧业是其主要产业。建造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开辟耕地,购买树苗,精心培植,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与劳动力。为了打造绿色生态乡村,该村通过乡镇政府基层党支部,精准掌握党员信息,梳理乡村发展及群众致富的制约要素,筹建“红色人才资源库+村庄发展项目库+农民生产项目库”,引导人才资源库中的党员发挥技术、项目和信息等方面优势,与项目库进行有效对接,创新“红色众筹”资金来源形式,助推乡村振兴。
2.“乡贤+”模式打造品牌旅游村。上郭村所处的地理位置虽与白沙村不同,但在发展理念上强调提高村民生态文明素养、增强可持续发展观念、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这与白沙村的理念不谋而合。上郭村从实际情况出发,发挥农耕文化多样、山水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的独特优势,利用森林景观、蔬果采摘、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建设民居并实施统一规划,明确定位,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产业模式。
为了打造品牌旅游村,上郭村进行了资源整合,坚持“党政主导、部门协作、村级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资力度。村干部创新投入机制,拓宽资金渠道,巧打“乡情牌”,推行“乡贤+”模式,引导乡贤反哺家乡,大量吸收社会资金,目前已对接合作意向项目十三个,筹资三百万元,设计旅游规划,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市财政每年设立1亿元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并加大相关政策扶持力度,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实施。
四、白沙村和上郭村美丽乡村建设的融资策略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关系到广大村民的生存与发展,更关乎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协调林业生产、渔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环境的和谐发展,资金问题是首要且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有了充足的建设资金,美丽乡村建设才有了物质保障和精神助力。由于两村原有的经济建设水平相对滞后,除了利用政府的扶持制度和政策外,还采用了不少个人投资和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各方面资金的引入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一)融资来源存在短板。白沙村的建设资金过度依赖于银行贷款和政府补贴,而上郭村的建设资金则过度依赖于个人投资和民间筹款。以个体的身份向银行贷款往往存在贷款金额偏小、利息偏高、年限偏短等问题,这对前期资金回笼速度较慢的农村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政府补助则存在审批程序复杂、资金到位时间较慢等问题。并且现在的政府补助很多都采用审批补助的形式,即政府在对美丽乡村建设上报的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后,根据验收的情况确定补助的金额。这种形式虽然能够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效果,减少甚至杜绝建设资金被贪污等情况的发生,但是补助资金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前期缺乏资金支持,从而阻碍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个人投资容易因为市场行情的变动而发生撤资,并且村民个人收入水平普遍偏低,资金十分分散,个人投资相对于建设所需资金来说杯水车薪。至于民间筹资筹款方式,在金额上缺乏稳定性。因为农业属于弱势产业,行业整体的利润率不及工业和商业,同时其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自然风险较大,所以投资者并不看好这一领域的发展。
(二)融资决策缺少专业团队(人才)出谋划策。白沙村和上郭村都立足于基础产业,通过银行贷款、政府补助等渠道获取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由于建设主体——村民缺乏金融、经济等专业知识,缺少专业人士和团队的助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融资决策的合理性。上郭村在這方面领先了一步,筹建“红色人才资源库+村庄发展项目库+农民生产项目库”,充分利用村级基层干部的智慧和资源助力融资。但是要想建设美丽乡村,只靠自身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专门从事投融资结构设计、项目收益平衡预期测算、投融资咨询等专业人员的参与。
(三)创新的农村金融产品发展缓慢。目前,我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能够提供给农村的金融服务和产品较少,传统的金融产品不足以支撑美丽乡村建设。白沙村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渔船柴油补贴、养殖补贴以及各种保险形式的国家补贴。其中,农村保险可以说是专门针对于农村的一项金融产品,由于农业大多受制于自然因素,风险性较高,保险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目前农村保险产品发展缓慢,缺少创新性,在农村发挥的作用不尽如人意。
(四)规模较小,直接融资受限。相对于间接融资来说,直接融资具有融资成本较低而投资收益相对丰厚的特点。但是对于白沙村和上郭村来说,直接融资的难度高于间接融资。因为两个村的规模都比较小,资本数量少、资信不足,无法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的形式来筹集资金。
(五)建设主体老龄化,融资决策保守。目前,农村的建设队伍缺乏年轻血液。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在城市里打拼,鲜有年轻人愿意回归农村,振兴乡村建设。这使得两村精英外流,人气不足,甚至出现空心现象。参与乡村建设的主体缺乏活力和创新意识,融资决策较为传统和保守,与当前一些新的融资模式脱轨,在一定程度上对村招商引资产生了负面影响。
(六)缺乏特色,难以吸引民间资本。两个村的建设模式停滞于加强硬件设施,与现代社会的城镇化、工业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结合程度偏低,林业和畜牧业缺乏可持续性。作为第三产业的农家乐的发展,两村均缺乏独特性,在目前全国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背景下,两村的农家乐极难拔得头筹。两村的发展前景并不十分明朗,难以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投入,前期建设资金的回笼难度较大,寻求再融资的难度也随之增大。
五、融动多渠道资金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
白沙村的建设资金过度依赖于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而上郭村的资金来源又偏向于个人投资和民间筹款。两村应优势互补,互相借鉴,并努力开拓资金来源渠道,才能彻底解决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因为资金短缺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综上,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组建专业农村合作社,提高融资获得水平。农村合作社对于依托第一产业为特色产业或基础产业的白沙村和上郭村来说,无论是从生产角度、流通角度或是融资角度来说,都具有很大优势。从生产角度看,合作社对农产品规模化生产的实现、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保障等都具有促进作用。从流通角度看,合作社可以优化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渠道结构,提高经营主体的营销能力,帮助农民掌握议价的话语权,保证农民的收益,提高农民对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融资角度看,以合作社的名义向银行贷款,具有信用和规模优势,取得的贷款具有金额大、利息低、时间长等一系列优惠条件。合作社直接代表村民,具有与政府直接对话的通道,通过合作社可以向政府申请一定的补贴,有利于规模经营的集中、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税收成本的降低以及经济收益的增加。在组建合作社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引领和带头作用。
(二)加快土地流转,以土生金。白沙村区位优势明显,依托生态环境以及良好的自然资源,再加上村里有许多宅基地、渔场、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土地等资源,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利用土地资源获取资本。村组织可以通过各类招商引资活动,由政府组织或民间团体牵线搭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工商企业、社会知名人士等投资兴业。
(三)拓宽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制定有效措施,保障已有的融资模式,能够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集聚村民的力量,采用“筹智+筹资”的众筹模式,实现资源、资产、资金的聚合,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突破资金、人才的瓶颈,实现村民“自己的事自己议,自己的村自己管”。因地制宜,在村庄现有的产业模式下,集思广益,创新思路,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来。不断完善规划布局,使其更加贴合乡村建设实际。
總之,美丽乡村战略是改善乡村生存环境、提升乡村生态经济的长久大计。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才能推进乡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除了财政补贴之外,乡村组织应该集中智慧,拓展融资来源,并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多渠道满足乡村建设的资金需求。S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慧芳.发挥自身优势 实现乡村振兴[J].宁波通讯,2018,(07).
[2] 武玉坤,黄剑飞,宋丽娟.广东新农村建设资金供给的社会筹资渠道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07).
[3] 韩国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J].当代金融研究,2018,(02).
[4] 刘继志.美丽乡村建设的几个关键点[J].人民论坛,2018,(08).
[5] 满明俊.全面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谱写农村金融新篇章[J].农村金融研究,2018,(02).
[6] 杜志雄.发挥金融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作用[J].农村金融研究,2018,(02).
[7] 刘春晓,康进军,李欣.内控视角下合作社融资活动风险评估与控制创新研究[J].商业会计,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