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环境下教学交往的效率
2019-10-08周业祥
周业祥
摘 要:网络时代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形式,交往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机制,教学活动渴求合理、适当的教学交往。而网络不仅为我们突破面授教学交往的局限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其文化特征也在冲击着我们的面授教学交往观,关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交往”的研究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
关键词:网络环境; 主体关系; 工艺互动性; 教学交往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8)01-042-001
当教学从传统的单一的交往方式发展到今天网络的多样化的交往方式,交往的机会多了,交往的时间也长了,交往的效率问题也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从教学交往观念的转变谈起,在肯定主体际交往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交往主体的特征和促进网络交往的动因,最后将谈谈如何提升网络环境下主体之间交往的效率。
一、交往观念的转变
“交往,从语义学分析来看,即是‘有来有往,平等交互作用的过程,其前提是交往各方的主体地位的相互确认,并在此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
(一)教学交往的客体
交往关系中的主体——客体模式,这种模式只有“主体——客体”意义域,而没有“主体——主体”意义域,它排斥了人的理解过程中其他主体的现实存在,忽视了多极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关系。在教学交往过程中,在这种教学观点的支配下,必然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的单向性。
(二)教学交往的主体
交往关系中的主导——主体模式,这种模式只有主导——主体的意义域,而没有主体——客体的意义域。它一方面肯定了交往的双向性以及个体理解的多样性和多元性,但是另一方面,它是建立在无“客体底板”的基础上,对于主体间的理解没有显示的事物加以限制,从而使主体间可能出现理解上的混乱。
(三)教学交往的主体间性
交往教学中的主体间性主要就是指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即教学中合理的主体间性,建立在“善”、“平等”和“幸福”等理论范畴上,主要体现在平等、理解和欣赏三个维度。教师既作为一方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产生互动,同时又应该是课堂互动的调控者。
二、网络环境下教学交往主体特征
交往教学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有其独特的教学规范和操作要领。这种教学规范和操作要領的基本特征是:
(一)以建构学生完整的主体结构为基本的教学目标。交往教学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人际交往活动的主体,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建构学生完整的主体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交往教学也十分重视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建构,首先,通过认知建构过程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人格。
(二)以建立合作性学习机制为基本的教学策略的交往教学认为,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合作互动过程。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学过程就只能流于形式,教学任务就无法真正落实。所以,建立合作性学习机制就成了实施交往教学的基本策略。
(三)以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为基本的教学环境,是促使学生开展人际交往的基本前提。这种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其积极的情感氛围为主要特征,只有建立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才会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能有效地开展各种教学主体活动。
三、网络环境下教学交往的原则
交往教学的原则是交往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中介,是实施交往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基本要求。交往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主动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平等性原则。
(一)主动性原则
主动性原则是指教学中必须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积极主动地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人际交往,自主建构认知结构。
(二)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处于一种能动的、活跃的动力状态,从而引发学习动机。
(三)平等性原则
平等性原则是指在交往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人格上应保持平等,这是开展人际交往活动的前提。
四、网络环境下教学交往效率的提升
(一)主体之间的互动
所谓“大问题”即粗线条式的问题。这种问题应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思路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
(二)主体之间的领会与共悟,理解与共识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交往的效率是建立在师生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参与者的新角色,必须放弃“师道尊严”的陈旧观念,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理解学生的心理、兴趣、个性、思想等,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发展,使每个学生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张扬。
(三)主体之间对双方行为的预期
如果人们对自己与他人的行为有预期,那么不但会提高交往的效率,也会形成良好的秩序。课堂中,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很多学生会由于害怕被别人发现错误而掩饰、遮盖自己真实的学习过程。老师可以跟学生共同创造一些课堂制度:如奖励发表异议的、鼓励大胆发言的、批评讥笑别人错误的等等,让每个学生都敢于暴露真实的思维、愿意表达真切的情感体验、大胆实施自己的学习策略,以促进生生间、师生间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互动。
总之,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增强主体互动性,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享受快乐学习,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及兴趣爱好去设计教学、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戟峰.教育技术进入信息化发展新阶段[M]中国电化教育,2000.3
[2]张秀英.世纪回眸——从媒体的演变看电教的发展[M]中国电化教育,1999.10
[3]田屹.论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J]教育技术中心,2004-10.24
[4]任长松.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M]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