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子生涯,君子人格
2019-10-08梅子酱
梅子酱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有的人一生碌碌无为,有的人一生就是传奇,惊艳了时光,留下了不朽的历史,梅兰芳就是这样一个人。
1961年,在北京什刹海一处普通的小院,一位大师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岁月。他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梅兰芳,一位歌者,一位舞者,一位爱国者。
言不出众,貌不惊人
1894年,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京剧界响当当的名角儿.按理说梅兰芳应该在这种耳濡目染下继承祖辈的戏曲天赋,然而生于梨园世家的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天赋。
梅兰芳其貌不扬,身材矮小,厚厚的嘴唇,眼睛下垂,而且表情相当木然,嗓音条件也并非是京剧演员中的上乘。在他八岁的时候,家里专门找了一个老师给他开蒙,都是一些简单的传统曲目,可他表现得实在是太过愚笨,支支吾吾学了一上午还不能上口。开蒙的老师愤然离去,临走前留下一句话:“祖师爷没赏你这碗饭,做什么功课都是枉然。”
天资拙笨,发奋苦学
九岁的时候,家人把他交给了吴菱先。吴菱先和梅兰芳祖父共事多年,当时很多人嫌梅兰芳都不肯教他,吴菱先念及自己和梅家多年交情就收下了梅兰芳,从此口传心授,一日不可怠慢。而梅兰芳也表现出常人所不能坚持的毅力,有时候自己唱得困了,嘴里哼着,但眼睛已经闭上了,吴菱先不像其他老师一样打骂,只是轻轻推他一下,梅兰芳立马大梦初醒,精神抖擞,继续开始练习。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天天不亮就开始练习念白,吊嗓子,伸腿下叉练形体,一练就是一整天,到了晚上还得背戏文,学艺生涯不可谓不苦。有人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像一只死鱼的眼睛,梅兰芳就养了许多鸽子,每天放鸽子练习极目远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练就了一双澄澈透明的黑亮眼睛,顾盼生辉,他的眼睛如清澈的秋水,一个眼神就能够把观众带入戏。他善于观察各种人物的日常动作,就为了以后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角色之中,江湖上的三教九流,梅兰芳都见过学过,因为演戏离不开生活,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老师。什么街边叫唱把式,他来者不拒,不放过任何提高自己的机会,只要是看见比自己强的人,他都会虚心请教,乐此不疲。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坚持努力的人只会迎头直上,不会抱怨命运的不公,时间会证明你所付出的所有汗水。
引领风潮,走出国门
十年辛苦的学艺终于得到了回报,十七岁的时候梅兰芳已经跻身京城名旦的行列。当时正赶上新文化运动,全国上下流行新思潮,梅兰芳毅然决然地剪掉了自己的辫子,这个时候的梅兰芳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其貌不扬的呆小子了,俊俏的脸庞和出色的扮相迷倒了京城的男女老少,一时间,梅兰芳的名号在京剧界打响。
1919年5月,梅兰芳带着自己的新戏前往日本,这是历史悠久的京剧首度走出国门,引发强烈轰动,要让京剧走得更远,让世界上更多人知道这门艺术。
1930年,当时美国深陷经济危机中,美国人到底能否接受京剧梅兰芳心中没底,并且赴美需高昂费用,朋友都劝他放弃这次机会,不要白白浪费时间和金钱。思考多时,梅兰芳毅然决定按原计划行动!梅兰芳访美的当晚就出演了自己许多拿手好戏,整个班子更是卯足了力气,只想着让美国人见识见识中国的文化。精心的准备得到回报,梅兰芳访美的表演是非常成功的,几乎算得上在美国一炮而红,就连当时的戏票都被炒成了天价。梅兰芳访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几乎每场结束后,梅兰芳都要谢幕十多次,梅兰芳访美也被广泛报道。
活在当下的我们,拥有如此优越的国内条件和历史契机,更应当担负起历史的使命,以梅兰芳大师为楷模,让我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蓄须明志,爱国之心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全面侵华,不久北京沦陷。梅兰芳不愿在日寇占领下生活,便举家迁至上海。不久上海也被攻占,日军为了粉饰太平拉拢人心,知道梅兰芳很著名而且就住在上海,于是便派汉奸请梅兰芳到电台发表讲话,让他表示会答应日本的条件,为日本人服务。三番两次威逼利诱,梅兰芳仍然拒绝日寇要求,并蓄须明志。
日军眼见拉拢不成便把梅兰芳逮捕讯问,面对威逼利诱,梅兰芳不改初衷,日军高官气急败坏地骂道:“在台上,你就是一个装腔作势的女人!”梅兰芳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地回敬道:“在台下,我可是男人!”梅兰芳把民族大义展现得淋漓尽致。
整个抗日期間,梅兰芳不曾为日寇登台演出过,迫于生计,有一段时间,他不得不靠卖画为生。
直到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我该登台为我们中国人演出了!”
抗战年代,一面是国仇家恨,一面是死亡威胁,梅兰芳的处境可谓艰难。但他时刻铭记自己是中国人,放弃了自己热爱的事业选择了国家。和平年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