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石雷抗日的民兵英雄
2011-04-01张枥
张枥
参加抗日
高祯云是一位抗日英雄,也是电影《地雷战》中石头地雷的发明者、民兵队长赵虎的原型。2009年,89岁高龄的老人在四川南充家中因病去世,但他当年制造石头地雷抗击日寇的故事至今仍广为人们传颂。
1920年5月,高祯云出生在山东省平度县(今平度市)高家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仅上了两年私塾,就因家里无力承担学费而辍学了。生活的艰辛让高祯云很小就开始从事体力劳动,在劳动中,他常常搞一些小发明,给家人和乡亲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方便。
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年仅17岁的高祯云从《新华日报》和胶东(胶莱河以东,包括烟台、青岛、威海)军分区主办的《胶东报》上了解到南京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对日寇痛恨得咬牙切齿。
1938年2月,日寇将战火燃烧到了高祯云所在的山东平度县,随之而来的是滥杀无辜:公婆庙村70岁的李大娘在菜地里干活,被日寇活活打死;石家村一个18岁的姑娘被日寇强暴后推进火中活活烧死;回家探亲的八路军战士满喜桂被日寇抓住后,让几条大狼狗给活活咬死;洼子村的33名群众被日寇用毒气毒死;日寇还经常开车出来,随意朝公路沿途的村庄、树林开枪扫射或者炮击,碰上有人在田地里劳动,他们就把人当做靶子打……日寇在平度县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难书。面对日寇的疯狂杀戮,高祯云决定投军,将日寇赶出中国土地。
1938年,高祯云经人介绍加入中共地下组织。当时,组织上考虑到高祯云年龄小,缺乏与敌人斗争的经验,便安排他给八路军送信和报纸。工作过程中,高祯云逐渐积累了战斗经验,地下党组织也开始交给高祯云一些重要任务:侦察日寇的行动,保护村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要想在战火中有效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必须及时掌握日寇的动向,随时做好撤退和转移工作。因此,侦察日寇活动情况,揣摩日寇意图尤为重要。为了做好这一工作,高祯云按照组织上的安排,组织民兵在山头站岗放哨,侦察敌情,一旦发现日寇有进村迹象,即刻通知各个山头站岗的民兵,民兵再通过铁喇叭或放倒山头的信号树向村里群众报警。为了避免群众在撤退过程中因慌乱发生踩踏事故,高祯云还组织群众在自家房前挖一个两米多深的坑,一旦得到日寇进村“扫荡”的消息后,立即将衣被、粮食、蔬菜等物资掩埋在里面,既让日寇“扫荡”扑空,又使群众轻装转移。同时,高祯云还根据大泽山的地形、地貌给各个村的民兵组织分工,如哪个村的群众要躲进哪个山头,要准备哪些应急物资,各村之间如何联络等等,工作一点都不能马虎。
由于高祯云发动群众充分,准备得当,日寇第一次进村扑了个空,自然不肯善罢甘休,没过多久又突然窜进村里进行第二次“扫荡”。这次村民们的住房遭到了日寇的毁灭性破坏:全村230户人家,有183户被烧毁,高祯云家的住房被烧得最惨,日寇临走时还将未掠走的东西全部烧毁……
有家不能回,亲人无法团聚,日寇还在四处烧杀抢掠,国恨家仇激怒了热血沸腾的高祯云,他发誓要将日寇赶出中国土地。高祯云一方面扩大民兵组织,发动附近几个村的群众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打击侵略者;一方面采取持久、灵活的麻雀战、游击战等战术牵制日寇,让他们防不胜防。当时,高祯云组织民兵抗击日寇的武器是铁雷,但由于军用物资紧张,铁雷供应十分有限。高祯云每个月能领两次铁雷,每次最多能领6枚。用这么少的铁雷对付日寇是远远不够的,高祯云便组织村民在路边、村口等地安放上铁雷,利用地形优势与日寇周旋。
日寇在高家村一带遭到了高祯云带领的村民顽强抵抗,便增派兵力,封锁大泽山,还设置了15个据点,妄图切断高祯云与中共地下党组织的联系,破坏民兵组织的抗日活动。
石头地雷诞生
1942年,高祯云被任命为平度县天柱区武装部长,负责全区的军事指挥工作。
一天,日寇进村“扫荡”,高祯云带领民兵撤退进大泽山。大泽山山高路险,易守难攻,如果当时有充足的铁雷的话,高祯云和村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险要地势将日寇一举歼灭。可他们手中只有6枚铁雷,如果引爆,不仅炸不死几个日寇,还会暴露转移群众。高祯云眼睁睁地看着日寇在眼皮子底下活动,恨得咬牙切齿。他带领群众撤退时,大泽山中随处可见的石头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想,铁雷杀伤力强是因为它内装火药,外表坚硬的缘故。大泽山中有那么多硬石头,能不能把它们制造成具有杀伤力的地雷呢?经过认真思考,他决定试一试。
日寇“扫荡”撤退后,高祯云组织群众安全返回村中,开始琢磨制造石雷的事情。他先拿出一枚铁雷将它拆开,按照之前在中共胶东军分区学到的爆炸知识,仔细研究铁雷的爆炸原理。弄清了铁雷是通过铜丝与黄磷剧烈摩擦产生火花引爆火药的原理后,高祯云到河边捡回一个状如西瓜的大卵石,将它放平,在上面挖凿出一个50厘米深的窟窿,然后照着铁雷的结构在里面安上炸药、雷管和引线等。就这样,高祯云花了一天时间制造出一枚想象中的石雷。为了试验他自制的石雷能否炸死日寇,高祯云和民兵满怀希望地将它扔进河里,然后躲到暗处拉动引线。随着一声闷响,河里波浪翻滚、水柱冲天,石雷引爆产生的强大威力让高祯云激动不已。
第一颗石雷试验成功后,高祯云组织民兵从河边和大泽山中挑选出硬度高、外观呈球形或椭圆形的石头运回村里,然后组织有经验的石匠在那些石头上打凿窟窿,再放进炸药杵实,放进雷管,根据需要设置踏发、绊发、拉发等发火引爆装置,最后敷上泥巴。制造这样一个石雷,一个成年劳动力一天最多能制造3枚,如果要改装子母雷、连环雷的话,每天最多能生产两枚。高祯云考虑到有些石头太大,搬运很不方便,便组织民兵就地选材、制造,把巨石改造成非常隐蔽的“定时炸弹”,只要日寇进村靠近巨石,高祯云和村民便在暗中拉动巨石下的麻绳。
制造好石雷后,高祯云组织民兵采取投放耗子药的办法,在大树下、庭院里、小河边等日寇可能去的地方安放上引爆方式各异的石雷,并做好标记,以免伤着自己人。
日寇再次来“扫荡”,果然中了石雷的“埋伏”。受到重创后,日寇减少了“扫荡”的频率。为了诱敌进入雷区,高祯云安排民兵到日寇的据点附近鸣枪、埋设地雷激怒日寇,让他们在慌乱中误入圈套。
日寇葬身石雷
1943年10月5日,上百名日寇在伪军的带领下再次进村“扫荡”。日寇进入石雷阵后,高祯云指挥把守在村口的民兵拉动引线,热烈“欢迎”他们。随着几声“轰隆”巨响,飞溅的碎石切断了日寇的去路,日寇还没反应过来,他们的铁蹄已踏响了路边的踏发雷,顿时被炸得脑浆迸裂。一些发觉情况不妙的日寇匍匐在地,迅速躲藏到路边的大石头后面,眼疾手快的民兵立刻拉动埋设在地下的引线,路边大石头瞬间爆炸。日寇死伤惨重,残余日寇如同惊弓之鸟,相互搀扶着撤退,这时,悬挂在树上的“天雷”与埋设在树下的“地雷”被他们绊着,都相继爆炸,同时引爆了高祯云他们埋设在路口的几处石雷。飞溅的石块将日寇炸得哇哇惨叫,乱成一片。严重受挫的日寇一面将炸死的同伴尸体装进麻袋内带走,一面举着枪朝高祯云他们的藏身之处扫射。这时,高祯云设计的点火雷派上了用场,凡被日寇乱枪击中的石雷呼啸着爆炸,日寇受到巨大冲击,纷纷倒下。
这一次,高祯云他们究竟炸死、炸伤了多少日寇,很难统计。因为清理战场时发现活着的日寇已将同伴尸体全部拖走,高祯云他们只是根据地上留下的血迹推测,死伤日寇人数在50人以上。
这场胜仗让高祯云出了名,大大鼓舞了当地群众的抗日士气。在高祯云的指挥下,附近村民都积极制造石雷,准备随时痛击日寇。
几个月后,日寇又发动了更大规模的“扫荡”。有了上次痛击日寇的经验,高祯云他们在每一个日寇可能出没的地方分别安放了一些真真假假的石雷,同时在河边安放防水石雷。这次日寇十分狡猾,他们知道探雷器识别不了石雷,就让伪军在前面开路,自己紧跟其后。高祯云认识给日寇开路的伪军,觉得他们也是被逼无奈,不想伤害同胞。当伪军靠近石雷时,高祯云要求民兵们不要拉动引线,待日寇紧跟过来时,才发出拉雷号令。石雷像长了眼睛一样,炸得日寇抱头鼠窜。
在高祯云的操控下,石雷不但长了“眼”,而且还专挑日寇集中的地方爆炸。在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中,浓浓的硝烟让日寇迷失了方向,被石雷炸死、炸伤的约有100多人。
岁月尘封石雷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侵略军终于被赶出了中国的土地,高祯云也与朝夕相处的石雷分手了。
1946年,胶东军分区和新华书店联合出版了《千千万万民兵英雄传》丛书,以《大泽山上的爆炸英雄》为题介绍了高祯云的事迹。1948年8月,在胶东英雄大会上,高祯云和大泽山区的19名“爆炸大王”被评为“民兵英雄”,许世友将军还亲自为他们颁发了勋章。
作为抗日英雄,高祯云3次受到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领导人的接见。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高祯云被安排到南京学习。在一次学习会上,时任二野政委、中共华东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正准备率部队进军大西南,就前来动员高祯云等参会人员到西南地区参加新区建设,还特地邀请高祯云到他的故乡四川广安工作。高祯云自然十分乐意。不久,广安解放,高祯云被任命为广安市区的代区长。1956年,高祯云担任广安县(现在的广安市)委副书记,1959年调往南充市担任物资局局长,1983年光荣退休。
(责编 王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