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摩擦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9-10-08宗永博
宗永博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四节摩擦力第一课时内容。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内容,它涉及到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本节课通过对演示实验的探究,掌握区分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通过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前面学习了重力和弹力的方向、大小、产生条件。而摩擦力是三种力中比较难掌握内容的,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导、讲述并设计一些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通过交流、讨论、归纳、小结的过程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摩擦力,利用假设法判断出静摩擦力的有无、方向和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运用假设法认识分析摩擦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对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不同加以区分,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分析物体所受到的力时,建立物理模型,总结出摩擦力的特点。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有无静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方向大小;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2、教学难点。了知道动摩擦因数能够在实际的物理问题中利用公式计算滑动摩擦力,同时能准确画出摩擦力方向。
五、学法指导
以讲述教材实验为重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通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思考、分析、归纳、,提高学生的互帮互助的学习能力。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素材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所学
教师复习提问:目前我们学了哪几种力?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们大小方向如何确定?
让学生复习旧的知识,并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复习前面学习过重力和弹力力的特点,为方便学生对力的知识体系理解。)
(二)引入新知
教师提问1:木块A受几个力?
学生回答:块A受重力、拉力、支持力、摩擦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分析物体受到的力。)
教师提问2:拉力与摩擦力是什么关系?去掉B,摩擦力是否存在?
学生回答: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去掉B,摩擦力不存在,为0。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析物体受到力的大小和方向。)
概念总结:1、静摩擦力:物体间保持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的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实验过程中,通过增加钩码,使拉力增大,分析出静摩擦力增大。但当增大到某一值时,A物体开始滑动了(将要滑动的瞬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观看实验后总结归纳静摩擦力的性质。)
(三)继续试验探究
向A木块施加压力,接着再添加钩码,让木块又开始缓慢滑动。让学生讨论分析这两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假设猜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结论:通过控制变量法,我们发现如果只改变压力,得到结论---摩擦力与压力有关。
教师总结:压力增大,滑动摩擦力也增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F=μN,μ是比例常数,叫动摩擦因数。
课堂小结:说明静摩擦力有阻碍相对运动趋势;滑运动摩擦力阻碍相对运动。强调阻碍与阻止的区别。
学生思考发言回答静摩擦力和滑运动摩擦力的区别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认识静摩擦力和滑运动摩擦力的区别。)
(四)课后作业
1、整理笔记
2、完成课后习题
用练习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巩固知识。
(五)板书(见表1)
(六)教学反思
学生上节课通过实验对弹力有了了解,研究摩擦力的實验思路和研究弹力思路基本一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通过自己的综合知识联系学过的弹力自己动手实验。摩擦力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摩擦力的方向判断容易出错,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演示不同情景下的实验让学生分析得出摩擦力的方向,理清学生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