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植物染色工艺文献史分期研究

2019-10-08何莎

创意设计源 2019年4期
关键词:工艺

摘 要 中国植物染色工艺历史悠久,染色工艺史的记载散见于各时期各类文献中。按照工艺探索萌芽时期、染色工艺开放融合时期、染色工艺标准化生产时期分类整理,通过对中国古代文献中涉及植物染色的部分进行提炼、梳理、研究,发现相关文献反映了当时有关染色工艺的社会现象、制度、人文、地貌、生产水平等,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植物染色;工艺;古代文献

引用本文格式 何莎.中国植物染色工艺文献史分期研究[J].创意设计源,2019(4):52-58.

Abstract Chinese plant dyeing craf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the history of dyeing craft can be found in various documents in different periods.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 of exploring germination period, dyeing craft and opening period of fusion and dyeing craft standardization production, sorting, based on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involved in part of refining plants craft, carding, research, find relevant literature reflected the social phenomenon about the dyeing craft at that time, institutional, cultural, landscape, production level and so 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ed theoretical basis.

Key Words  Plant dyeing;Craft;Ancient literature

一、引言

植物染色工艺是我国染织科技史上一项重要的遗产。古代文献记录载其为“草染”。[1] 日本学者山崎斌氏在1929年首次提出“草木染”[2]一词,在日本得到响应后广泛流传至今。无论“草染”或“草木染”均有别于19世纪后半叶出现的合成染料,立体呈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并分散在各类文献中。因篇幅有限,本文通过梳理和探讨较重要的中国古代文献中涉及植物染色工艺的部分,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略有助益。

二、植物染色古代文献史分期研究

历史上关于可染色植物的内容常散见于一些正史、政书、文学作品及相关古籍典著中,梳理如下:

(一)染色工艺探索萌芽时期

植物染色工艺的文字记载始于《大戴礼记·夏小正》。(表1)从先秦时期开始,《尚书·虞书·益稷篇》便有“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3]《诗经·郑风·东门之墠》《诗经·郑风·出其东门》《礼记月令》《韩非子》《荀子》《周礼》《尔雅》《释名》《说文解字》《史记·货殖列传》《汉官仪》等文献中均有可染植物的记载。比如,《周礼·地官·司徒》:“染草蓝蒨象斗之属”[4];《释名》中记载 :“绛,工也,染之难得色,以得色为工也”[5];《周礼·考工记》介绍了当时手工业制度的分工形式,书中专门记载染色之工:“锺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淳而渍之。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緇。”[4]63染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染色者掌握自然规律,多次染色,色彩才能逐步加深。

商周时期,随着农业生产活动的发展,我国染色工艺已经开始萌芽并迅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与中国传统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相一致的中国传统色彩理论。《礼记·玉藻》记载:“士不衣织,无君者不贰采。衣正色,裳间色。”[7]其中正色指青、赤、玄、白、黑五色,《周礼·考工记·画绩》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4]60间色指两种色相混合而形成的色相[8],从文献中已知的规定可知衣和裳必有一定的区别。《急就篇》卷二中有:“郁金半见缃白韵,缥缤绿纨皂紫硬;蒸栗绢绀缙红燃,青绮绫觳靡润鲜;绨络缣练素帛蝉,绛缇鲑绌丝絮绵。”[9]笔者能从其中窥探出郁金染黄、栗子染色的方法,但是最精彩的乃是这七言诗中蕴藏的古代色彩的名称,至少可知能染出的色彩种类多达20种以上,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纺织品(图1)便可证明此时期文献记载的染色工艺。

秦漢时期的染色工艺主要以单色染为主,通过反复染色形成不同的色彩深度,同时开始使用简单的助剂。如《尔雅·释器》记载:“一染,谓之縓。再染,谓之赬。三染,谓之纁”[10]对茜草染色不同深度提出不同的名称。《周礼》中郑玄注:“染草:茅蒐橐芦豕首紫茢之属”大致把植物染色工艺分为7个种类[11],总结出茜草染红、象斗染黑、菘蓝染蓝、黄栌染黄、荩草染黄或绿及紫草染紫等经验。其中,文献记载的象斗为橡树果实,富含鞣酸,与青矾媒染得黑色。《淮南子·椒真训》中记载的“以涅染细,则黑于涅” [12],均证明了古人在染色方面已经摸索出媒染的方法。

随着染色规模的扩大,植物染色发展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周礼·地官》记载:国家设置“染人”[13]专门进行丝帛染色,“掌染草”[13]掌管春秋二季征收可供染色用的草物,并以轻重容积作为计算的标准来收纳,到了秋季需要用的时候,便发给“染人”[14]。因此,染色方法、管理制度逐渐形成体系。

(二)染色工艺开放融合时期

汉代之后政治上嬗变流迁,历经多次分裂与统一,在开放与融合中使染色工艺达到了高峰。这段时期染色史料的记载散见于一些政书、类书条目中。如《新唐书》《旧唐书》《唐六典》《舆服志》,这四本书中关于服饰染织类的记载较为详细,也记录了一些染织部门的设置。《新修本草》《唐本草》为植物药理性专著,一些植物条目中大致记载了可染植物的种类及性能。另外,《博物志》《通志》记录了民间染色方法。《齐民要术》为一本农学著作,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各类农业的生产技术,也详细记载了当时植物染料的种植与染色方法。唐末韩鄂撰写的《四时纂要》以月令的体制将引自《齐民要术》的染色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加以解释说明,表2为该时期染色植物的文献。将这些文献的特征总结如下:

注释

①博物志多见于后人辑录版本,宋本《博物志》只有:“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钱熙祚《指海》据各书辑校的《博物志》载:“张骞使西域还,得大蒜、安石榴、胡桃、蒲桃、胡葱、苜蓿、胡荽、黄蓝可作燕支也”。

參考文献

[1]张舜徽. 清人笔记条辨[M]. 北京:中华书局,1986:12.

[2]赵丰. 草木染的起源[J]. 丝绸,1984(3):54.

[3]孔安国.古文尚书[M].孔颖达,正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2.

[4]郑玄.郑玄注《周礼》[M].明翻宋岳氏刊本.上海:上海书店,2001.

[5]刘熙.释名[M].明翻宋书棚本.上海:上海书店,2010:77.

[6]贾思勰.齐民要术译注:上[M].济南:齐鲁书社,2009:380.

[7] 陈戊国. 四书五经:上[M]. 长沙:岳麓书社,2014:544.

[8]彭德.中华五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8(8):35-60.

[9]施亚,王美春.历代纺织诗解析[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14.

[10]郭璞.郭璞注《尔雅》[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11]赵丰.《周礼》郑注染草及其工艺的探讨[M]//华面农业大学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农史研究:第七辑.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39.

[12]俶真. 淮南子(影印本) [M] . 杭州:浙江书局,1901.

[13]四库未收书辑刊编纂委员会.四库未收书辑刊:肆辑·贰拾叁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14]钱玄. 钱玄注《周礼》[M]. 长沙:岳麓书社,2001:159.

[15]张九龄,李林甫.唐六典:卷二十[M].北京:中华书局:1992.

[16]朱启钤.丝绣笔记 [M] . 阚铎无冰阁排 印本.[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1930.

[17]李斗撰,汪北平,涂雨公.扬州画舫录[M].北京:中华书局,1960:30.

[18]菊地清.大连市榊町四八番地[M].大连:[出版者不详], 1942:680.

[19]赵丰,尚刚,龙博.中国古代物质

文化史——纺织:下[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14(1):579-589.

[20]王业宏.清代龙袍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12):185-202.

[21] 吴淑生,田自秉. 中国染织史[M].台湾:南天书局有限公司, 1987:262.

[22]郑巨欣.中国传统纺织品印花研究[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4.

[23]赵丰.植物染料在古代中国的应用//朱新予.中国丝绸史专论[M].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212.

何莎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工艺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的合成工艺探讨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浅谈地铁车辆架修的工艺设计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萧邦 探寻稀世工艺
穿在身上的火箭工艺
北美武器公司工艺转轮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