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镇旅游开发与传统手工艺保护的研究
2019-10-08于利
摘 要 天津市杨柳青古镇是京杭大运河沿线重要的历史名镇。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杨柳青古镇利用其特有的地理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展示杨柳青地区传统手工艺作为重点品牌进行推广,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旅游產业,但也发现其在利用旅游开发和传播传统手工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以杨柳青古镇为例,探索类似杨柳青模式的古镇旅游如何走出非遗文化旅游表面化,如何利用旅游业发展和传播传统手工艺的新思路。
关键词 古镇;旅游;开发;手工艺;杨柳青年画
引用本文格式 于利. 对古镇旅游开发与传统手工艺保护的研究——以天津市杨柳青古镇为例[J].创意设计源,2019(4):15-18.
Abstract Yangliuqing ancient town of Tianjin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town along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Through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and found the Yangliuqing town with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ill show that from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in brand promotion, as the key to develop the unique tourism industry, but also found in the us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es Yangliuqing ancient town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how to go beyond the superficial appear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and how to make use of tourism to develop and spread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Key Words Ancient town;Tourism;Development; Arts and crafts;New year painting of Yangliuqing
近年来,古镇旅游日趋繁荣,如南方的周庄、乌镇、西塘等,因其独特的水乡文化和自然风光而备受旅游人士的喜爱,而杨柳青古镇则是北方开发较早、发展较成熟、蕴含民间艺术较丰富的古镇之一,近几年其旅游也发展迅速。鉴于国内部分古镇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控制过度商业化、凸显文化特色已成为杨柳青景区发展的一项重点任务。为与其他地区古镇旅游的“自然风貌”或“人文古迹”定位区分开,杨柳青古镇的旅游开发把展示该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作为重点旅游品牌进行推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古镇旅游成为杨柳青古镇的特色。
一、杨柳青古镇历史人文环境
天津市杨柳青古镇,古称“柳口”,现属于天津市西青区,距离市区15公里,东临中北镇、杨柳青农场,西有张家窝镇,西南接辛口镇,西北接武清区,北临北辰区,是京杭运河沿岸的一个重要城镇。杨柳青古镇自金代建镇开始,就是重要的历史名镇,号称“北方小苏杭”。
天津市杨柳青古镇文化底蕴丰厚,孕育出了杨柳青木版年画、杨柳青剪纸等民间艺术瑰宝,留下了文昌阁、石家大院等众多名胜古迹,形成了古镇特有的运河文化、年画文化、大院文化,成为京杭大运河沿线重要的文化旅游城市之一。京杭大运河具有两千五百年的悠久历史,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天津杨柳青古镇的命脉。古镇依河而建,御河给古镇带来了繁荣的商业,孕育出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但近百年来,由于自然变迁、人为破坏及保护不力,运河一带的历史文化遗存损毁严重。1999年后,杨柳青古镇实施运河(杨柳青段)保护、治理及运河周边的城镇建设,投巨资恢复了4.2公里的南运河,建成了南运河景观带和御河人家民俗文化旅游区。大院文化、民俗文化、城乡文化、年画文化、自然景观等在此处都有体现,凸显了古镇特有的古典风格和文化气息。
杨柳青古镇最为出名的是木版年画。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是我国“四大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山东潍坊年画、四川绵竹年画)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民间艺术,2006 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柳青的年画业历史悠久,一般认为始于明朝晚期。杨柳青南乡32个村庄①的农民大都从事年画业,全盛时年产量达数千万份,真所谓“家家都会点染,户户皆善丹青”。“年画从起稿到刻板、刷印都由画店掌握,杨柳青最著名的画店是戴廉增、齐健隆两家,这两家属于较大的作坊,一家能有五十多个画案,二百多工人,参加辅助工作的人则更多,如戴廉增就有周围一百多家农民为他们涂色,年产量在一百万张以上。”[1]直到现在,杨柳青古镇依然有近千人从事杨柳青年画,其成为杨柳青地区重要的文化产业。
二、杨柳青古镇旅游开发与传统手工艺保护相结合的探索
杨柳青年画作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杨柳青古镇的文化名片。杨柳青古镇旅游重点展示杨柳青年画,以树立自己的旅游品牌。在杨柳青古镇画庄林立、字号满街,大大小小的画庄展示和出售着各自画庄制作的杨柳青年画一方面为杨柳青年画提供了现代生存的土壤;另一方面作为地方旅游特色带动着地区经济收益。
但是过度的商业化发展对杨柳青年画的文化形象不利。2003年,当地政府建立杨柳青年画馆,集展示与制作于一体,全面地宣传杨柳青年画。杨柳青年画馆坐落在华北第一宅(天津市西青区石家大院)的西侧,原系杨柳青人赶西大营创始人安文忠家的祠堂(安氏祠堂)所在地。年画馆位置虽不太显眼,面积比较小,但建筑颇具特色,为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布局古朴雅致,富有文化气息。馆内展出的一些年画精品,按照杨柳青年画的题材分为5个展示区域,其分别为:生活风俗类、仕女类、神像类、娃娃类、戏出类。作品虽然不多,但是展出的都是杨柳青年画的代表作品,同时配合多媒体展示,详细地介绍了杨柳青年画的工艺流程。杨柳青年画馆最大的特色是进驻了“玉成号”和“年画张”两家画社。“玉成号”画社的手工艺人霍庆顺常年在馆内制作木版年画,其在制作的同时,还向进馆参观的游客介绍杨柳青年画的工艺流程、制作工具、彩绘技巧、代表作品等年画相关知识。霍庆顺是杨柳青木版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也是霍氏杨柳青年画第六代传人,自幼耳濡目染,学习年画技法,其师从父亲霍玉堂、二大爷韩春荣、老艺人张兴泽和潘忠义等。霍庆顺始终坚持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的传统工艺,经过多年不断地刻苦钻研,积累了大量的工艺技巧。20世纪90年代初,他注册了“玉成号”画庄,以刻绘精品年画为主,深受外国人的喜爱。
老牌画庄进驻博物馆的运作模式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另外由代表性传承人边制作边介绍的形式也能更形象地向游客展示杨柳青年画复杂的工艺技术和艺术特色,对杨柳青年画的传播大有裨益。
三、杨柳青古镇旅游开发与传统手工艺保护之间的矛盾
当下,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正面临着文化商业化和文化现代化的双重挑战。杨柳青年画也不例外,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过于追求济利益将不利于杨柳青年画这一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良性发展。
杨柳青年画(图1、2)的工艺流程复杂,正宗的杨柳青年画严格沿用传统工艺“勾、刻、印、绘、裱”五大流程,所以性价比较高,其价位一般在千元以上,现在杨柳青年画一般被当作高档礼品。杨柳青年画的制作工艺中的“刻”和“绘”是两个重要环节,制作时先用木板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印两三次单色版后,再进行彩绘,这样的年画既有版味和木味,又体现出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有中国特色。正宗的杨柳青年画本身就是艺术品,它对年画制作艺人的要求非常严格。其要求制作年画的艺人必须有深厚的功底,通常要经过20 年以上的学习和钻研,这样的艺人才能全面掌握刻板的技术才能。另外,年画的制作工艺技术相当复杂,就彩绘环节来说就非常有讲究,耗时较长,正因如此杨柳青年画的价格才比较昂贵,其早已不是过年过节时家家户户都能买得起的贴挂年画了。
面对旅游市场的繁荣,为了增加收益,扩大杨柳青年画的销售渠道,杨柳青年画市面上流传了大量的机器印刷品,售价比传统木版年画低很多,更有甚者,为了降低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成本,还出现了绢丝年画制作工艺。该工艺制作简单,无须制作木版,出品率高、成本低、价格也低,其严重影响着木版年画的销售市场。在市场上还出现了一些迎合现代人生活题材的“创新”作品,但其题材过于抽象和西化,缺失了杨柳青年画的“年”味。另外,在杨柳青的大街小巷,还有很多小商铺和地摊出售机器印制的年画作品和滥用杨柳青年画符号制作的旅游纪念品,这些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以低成本仿制年画的山寨产品给杨柳青年画的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杨柳青年画的区域文化、商业定位比较模糊,没有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引发了品牌形象薄弱、管理无序等一系列的问题。 所以,杨柳青古镇在依托杨柳青年画大力发展旅游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杨柳青年画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和问题。对于非遗的保护,党中央及文化部制定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其中的“保护为主”讲得极为准确,“合理利用”讲得很有分寸。就目前杨柳青古镇旅游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果不以“保护”传统手工艺为主,而是以“利用”为主或者“创新”为主的话,那么就会丢掉保护主体而跌入非有效保护的泥潭。杨柳青古镇要将“保护”手工艺当作发展的首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利用”和“传承发展”,沒有“保护”的前提和基础,其“利用”也就做不到合理,从而导致“传承发展”误入歧途。因此,杨柳青古镇在发展旅游业时,首先要考虑如何能保护好杨柳青年画的技艺精髓,保护好传统手工艺的生存土壤,要打造杨柳青年画的品牌效应,以手工艺品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不能为了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让大量粗制滥造的仿制年画和旅游纪念品毁坏杨柳青古镇的文化形象。
四、利用旅游业保护传统手工艺的思考
在全球化和现代商业经济的冲击下,传统手工艺逐渐消失和变异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尽管很多乡村小镇还保留着部分手工艺,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已经处于弱势。当下,传统手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而旅游业恰恰在当下为手艺的继续存在提供了另一种生存空间,手艺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体验受到人们的青睐,手艺人也有了重新用手艺谋生的可能。就杨柳青古镇而言,在传播杨柳青年画文化和展示杨柳青制作技艺方面做了深刻的研究,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笔者认为发展文化古镇的旅游事业还应站在更高的角度,形成一个具有地域文化内涵的旅游环境体系,使民间手工艺与旅游良性发展,实现经济利益与文化品牌塑造双重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有以下几点作为前提条件。
第一,建立生态博物馆式[2]的旅游景区,使游客进入的不只是景区,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的社区。在生态博物馆中,居民的日常生活即是博物馆展览的一部分,可以借鉴杨柳青年画博物馆的运营模式,让手艺人进入古镇各景区、各生活服务区,使更多的手工艺人以相对固定的职业向游客宣讲手艺的历史、工艺流程等信息,更重要的是对周边中小学生、社区居民以口述史的方式开展社会美育及亲子活动,让手艺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另外,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学习手工技艺,增强他们对当地手艺的了解和兴趣,使他们形成一种保护当地传统手工艺文化的自觉性,积极地参与到杨柳青年画的保护和传播中去[3]。
第二,加大与高校合作的力度。一是积极鼓励传承人进入各高校,学习艺术理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科学知识,在人文社科教育者和艺术教育者的共同参与下,结合民间艺人的实践经验,一起来为木版年画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寻找新思路;二是与各地高校合作,建立非遗传承人教育基地,让更多有文化的高校学生和教育者参与到杨柳青年画的学习和保护中去。作为高校的教育者们,要进行记录、整理、维护传统手工艺的各种基础工作;三是地方政府可以多举办杨柳青年画的学术会议,邀请研究杨柳青年画的学者们参与其中,听取他们对杨柳青年画的艺术审美、开发模式、文创产品开发等问题的合理建议,并根据专家们的建议合理开发和利用传统手工艺,使杨柳青年画能“生活”于当代。
第三,建立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建立杨柳青古镇的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借助现代设计的改良创造,使传统的手工艺以一种新的视觉方式介入到现代生活中去,与当代现实生活建立起一种沟通和回应,带动旅游文化区域经济的发展。借助专业设计力量,设计一系列高品质的年画衍生产品,在杨柳青古镇各旅游景区和生活空间进行售卖,增加年画等文化产品的商业附加值,建立统一的杨柳青古镇视觉形象,完善杨柳青古镇的网站建设。通过净化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环境,设计专业的手工艺衍生产品,统一杨柳青古镇的视觉形象,加大对杨柳青古镇的宣传力度等措施,搭建以手工艺品牌带动古镇旅游产业发展的文化产业链。
因此,建立生态博物馆、学术研究与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链于一体的古镇旅游新模式,是探索类似杨柳青模式的古镇如何走出民俗文化旅游表面化,如何建立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如何做到真正的科学展示、保护和传播传统手工艺相结合的有益尝试。
注释
①这三十二个村庄,包括:杨柳青、周家庄、李家庄、赵家庄、古佛寺、炒米店、宣家庄、薛家庄、董家庄、张家窝、胡羊庄、木厂、冯高庄、郭家庄、大杜庄、小杜庄、宣家院、毕家村、小甸子村、宫家庄、阎家庄、康庄、房家庄、东西流城村、老君堂、岳家开、王家村、大沙窝、小沙窝、新口村、郑家庄等。此据年画老艺人戴少臣回忆,转引自薄松年《记杨柳青年画的制作及其他》,《美术研究》1958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版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170.
[2]徐万邦.论西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03(4):112-118.
[3]薄松年.记杨柳青年画的制作及其他[J].美术研究,1958(2):56-58.
于利
天津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