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榆林土地荒漠化的问题

2019-10-08冯娜白立军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荒漠化榆林治理

冯娜 白立军

摘 要:本文对榆林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治理榆林土地荒漠化的策略、榆林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成果三个方面进行了浅要论述,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榆林的生态环境建设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关键词:榆林;治理;土地;荒漠化

一、榆林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土地荒漠化既是自然现象,又是社会现象,可以说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结果。因此,我认为探讨榆林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应该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入手。

1.从自然方面来看,榆林存在着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的条件。榆林 深处内陆,属于干旱地区,气候干燥,大部分地方年降水量均在50毫米以下,有些地方年降水量甚至不足20毫米。由于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加之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所以一年中湿度差别较大,容易出现旱灾和风灾。旱灾的后果是造成土壤水和地下水大量蒸发。而土壤水、地下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在降水量极少的干旱地区,土壤的含水量主要靠地下水毛管供给。当地下水位下降,毛管上升水不能达到地表或植物根系层时,植被开始衰退,植被衰败以后,就容易受到风蚀破坏,从而出现沙漠化。风灾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更为明显。风是沙漠扩展的原动力,地表一旦失去植被保护就会受到风蚀。随着风蚀作用的不断发展,光板地演变成风蚀劣地,被吹蚀的物质形成风沙流。当风沙流速度降低或遇到障碍时,所挟沙尘下落堆积,受不同风向的影响而形成各种类型的沙丘,从而使该地变成沙漠。

2.从社会方面来看,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大大加速了榆林土地荒漠化的进程。榆林的开发已有多年的历史,但有些王朝在开发榆林时,或只注重军事控制,不注意经济效益;或只注重开荒种田,不注重多种经营。对于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地方,进行过度开发,甚至竭泽而渔;对其他地方则视而不见或很少过问。有的为了扩大马羊的生存空间,不惜驱逐农户,破坏庄稼,把农田变为牧场;有的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不惜砍伐森林,开垦草场,把宜林宜牧地区变为农业区。而滥垦滥牧、毁坏森林和粗放的耕作方式则直接影响着榆林土地荒漠化的进程,对榆林土地荒漠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此外,对水资源使用不当也会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发展。榆林也曾有过一些城镇,天然植被良好,农业发达,但过度开垦用水,使河流萎缩,水系变迁,从而导致大片土地荒漠化,这些城镇也随之相继消亡。

二、治理榆林土地荒漠化的策略

土地荒漠化严重地制约着榆林经济社会的发展。治理荒漠化的土地已经为林大开发的当务之急。如何治理榆林荒漠化的土地?  我认为

1.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榆林土地荒漠化的危害,认识治理榆林荒漠化土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土地荒漠化的历程来看,榆林土地荒漠化呈现出不断加快的趋势:时间离现在越近,土地荒漠化的频率就越快,强度也就越大。定边、靖边、横山诸县原来生态环境较好,后受到毛乌素沙漠的威胁,逐渐出现荒漠化的倾向。到20世纪前期,流沙大面积向南推移,多个乡镇和村落受到风沙的侵袭或压埋,就连榆林城也受到风沙的严重威胁,以致有“榆林三迁”的说法。新中国成立后榆林建设步伐加快,土地荒漠化的情况有增无减。如毛乌素沙地近40年面积增加了47%,林地面积减少了76%,草地减少了17%。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如果不痛下决心加以治理,榆林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2.要正确认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土地荒漠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榆林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来看,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土地荒漠化的过程中都曾发生过作用,但这并不是說二者的作用是相同的。在史前岁月中,土地荒漠化只是一种自然的过程;但在人类活动的历史时期,土地荒漠化就加入了人为的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活动的加强,人为因素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加速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可以导致土地荒漠化,但它本身有一定的调适功能,当自然环境有所改善时,也可能有利于荒漠地带恢复它的生态系统。与自然相比,人类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人类能够改变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树立牢固的生态意识,减少对自然的破坏活动,使人与自然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就完全可以防止或减少荒漠化的发生。只有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生态恢复机能,发挥民众保护环境的主观能动性,兴利除弊,未雨绸缪,才能在治理榆林荒漠化土地的过程中有较大的建树。

3.要吸取以往防风治沙的经验教训。防风治沙的措施主要是种树种草。种树种草的方法分为人工和飞播两种。人工措施主要是在流动沙丘上设置沙障,条、灌、草结合,合理布局,层层推进。栽的树种有杨树、油松、樟子松、侧柏、花棒、紫穗槐、刺槐、沙棘、沙柳、旱柳、柠条等。种的草种主要有沙蒿、沙打旺等。飞播措施主要是在离村落较远的大沙中用飞机播撒花棒、沙蒿、沙打旺等。近年来国家又实行退耕还林的政策,鼓励农民种树种草。虽然国家十分重视荒漠化的治理,并采取了一系列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但在总体上榆林土地荒漠化的势头还没有得到遏制。原因是一些榆林的开发者缺乏生态保护意识,急功近利,不计后果;“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破坏的规模甚至超过了治理的速度。这种情况是令人痛心的。只有吸取古今中外治理荒漠化的经验教训,在榆林开发的过程中扬长避短,才有可能将治理荒漠化的工作落到实处,收到较好的效果。

4.我们应当从榆林的实际出发,系统地解决治理荒漠化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因地制宜,全面规划,构建榆林防治土地荒漠化的生产——生态安全体系,把治理荒漠化的工作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争取使荒漠化土地彻底逆转,为榆林的大开发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结语

今日的榆林,数以万计的农田林网、基干林带和零散林地将昔日肆虐的黄沙牢牢锁住,再也遇不到“大风一起、黄沙滚滚”的场面。相信榆林一定会被勤劳智慧的榆林人民建设成一座城在林中、路在绿中、居在园中、人在景中、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21世纪的“塞上绿城”。

参考文献:

[1]董光荣.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分布与危害[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89;3(4):33-42.

[2]王涛.走向世界的中国沙漠化防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沙漠,2001,21(1):1-3.

[3]王涛我国沙漠化研究的若干问题——3.沙漠化研究和防治的重点区域[J].中国沙漠,2004,24(1):1-9.

[4]牛叔文.生态农业模式及西北地区荒漠化环境演变[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2.

[5]董光荣, 吴波, 慈龙骏, 等.我国荒漠化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J].中国沙漠,1999,19(3):318-332.

猜你喜欢

荒漠化榆林治理
榆林感怀
走榆林
荒漠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为例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
榆林力量
——为榆林抗洪救灾而作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10年实现“双缩减”
榆林出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