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县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及防治措施
2019-10-08魏兰芬张文贞
魏兰芬 张文贞
摘 要:详细阐释了永靖县玉米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为今后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玉米;主要;病虫害种类;防治措施
永靖县辖17个乡镇,141个行政村,12个社区,其中山区乡(镇)11个,川塬区乡(镇)6个。全县耕地面积36000hm2,其中水浇地面积6666.7hm2,常年种植双垄沟播玉米面积20000 hm2左右,由于连年种植玉米,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加之群众防控观念意识淡薄,广种薄收观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使群众种植积极性受挫,为此,笔者通过近几年观察,该县玉米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以下几类,为今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一、玉米发生主要病虫害种类
1.顶腐病。分真菌型和细菌性2种,喇叭口期遇到持续高温易发生该病。从6月初开始出现,田间观察发现,从喇叭口伸出的心叶,叶尖叶缘失绿发黄,有的叶缘变薄呈白色透明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顶部出现褐色腐烂,腐烂部位多沿叶尖边缘向下扩展。发病早、发病重的植株顶部叶片紧裹粘连在一起,呈“笋尖”状,易发生腐烂,雄穗无法伸出,导致减产。
2.茎基腐病。真菌性病害,开始在茎基节间产生纵向扩展的不规则状褐色病斑,随后缢缩,变软或变硬,后期茎内部空松,极易倒折。
3.大、小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和苞叶。大斑病病斑呈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cm,宽1cm左右,有时出现几个病斑连接成大型不规则形枯斑,严重时叶片枯焦。多雨潮湿天气,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小斑病的病斑开始是水浸状小斑点,以后逐渐形成边缘红褐色,中央黄褐色椭圆形病斑。
4.瘤黑粉。初时病瘤外表为白色或灰白色薄膜,内部幼嫩时为肉质,白色瘤内部为白色,以后瘤内充满黑粉,在外膜破裂后散出。被侵染的组织因病菌代谢产物的刺激而肿大成菌瘤。瘤的形状和大小因发病部位不同而有差异,茎节瘤和果穗上的瘤大如拳头或更大些,而叶上的瘤仅有豆粒大小。雌穗可全部变成黑粉或仅部分籽粒受害;雄穗的部分小花也可受害,形成袋状肿瘤,内部充满黑粉。
5.玉米螟。幼虫蛀入主茎或果穗内,使玉米茎折断,造成玉米营养供应不足,授粉不良,导致减产降质,一般减产10%—30%。
6.玉米粘虫。以幼虫暴食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为害症状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1-2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3龄以上幼虫危害叶片后呈现不规则的缺刻,暴食时,可吃光叶片。当一块田玉米被吃光,幼虫常成群列队迁到另一块田为害,故又名“行军虫”。
7.红蜘蛛。玉米红蜘蛛以吐丝随风飘移蔓延为害,或爬行,或随雨水漂流转移为害。主要以成虫和若虫群集于玉米叶背取食汁液,先取食下部3—5片叶,而后向上部片蔓延。被害处呈现失绿斑点或条斑,影响光合作用,被害叶片失绿干枯后,即转移到另外绿色叶片。
二、防治措施
1.顶腐病
(1)合理轮作:重病地块与豆科作物轮作,减少重茬。
(2)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一项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郑单958等。
(3)及时消除病残体,并集中烧毁。收获后深翻土壤,也可减少和控制侵染源。
(4)玉米生长后期结合中耕、培土,增强根系吸收能力和通透性,及时排出田间积水。
(5)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700倍液,加72%农用链霉素水溶剂2500倍液,混合喷雾防治。对于粘连在一起的叶片,应抓紧用刀尖或锥子挑开粘连的叶片,促进顶端生长和雄穗正常发育。
2.茎基腐病
(1)选用抗耐病品种 同时兼抗大小斑病的玉米杂交种。
(2)合理轮作、倒茬 避免玉米连作,秋季深翻土壤,消灭菌源;作燃料用的玉米秸杆,开春后及早处理完,并可兼治玉米螟;病残体作堆肥要充分腐熟,秸杆肥最好不要在玉米地施用。
(3)化学防治 在玉米抽雄前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或90%代森锰锌加水500倍喷雾,隔7-10d喷药一次,连治2-3次。
3.大、小斑病
(1)摘除病叶 先下部叶片后上部叶片逐渐发病,当下部两叶片发病率在20%左右时,应立即去除病叶,隔7-10d再去除3-5片叶,对控制病害扩展有明显效果。
(2)化学防治: 用多菌灵、敌菌灵、代森锰锌等500倍液喷雾。
4.瘤黑粉
(1)轮作倒茬 瘤黑粉病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所以进行大面积的轮作倒茬是防治该病的首要措施,尤其是重病区至少要实行3~4 年的轮作倒茬。
(2)选用抗病品种。品种抗病性有差异,硬粒型玉米较抗病,马齿型次之,甜玉米较感病。雌穗的苞叶厚、长、紧密的较抗病;反之包不紧的较易感病。
(3)消灭病菌。玉米收获后应彻底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进行深秋翻,可减少初次侵染来源,苗期结合田间管理拔除病株,拔节至成熟期发现病瘤早期割除,并将割下的病瘤集中销毁或深埋,否则病瘤中的黑粉会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4)药剂处理。选用包衣种子,另外,对发生较重地块在玉米未出土前,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液,或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200倍液进行土表喷雾,减少初侵染菌源。还可以在肿瘤未出现前,用三唑酮、烯唑醇、福美双等杀菌剂对植株喷雾,以降低发病率。
5.玉米螟
(1)合理密植:根据种植品种、降雨量等,种植3000—3500株/666.7m2为宜。
(2)加强肥水管理,增施钾肥,避免偏施氮肥过多。
(3)化学防治:最佳时间是心叶末期,此时是低龄幼虫最大限度地潜伏在心叶丛中为害的时刻。50%巴丹100g兑水100kg喷雾或灌于心叶内。还可用25%增效杀虫双水剂1kg加水5kg加细砂土25kg配制成颗剂,10kg/666.7m2施于心叶防治。
6.玉米粘蟲
(1)清除田间玉米秸秆。用作燃料或作堆肥,以杀死潜伏在秆内的虫蛹。
(2)合理轮作,不宜连作,浅耕灭茬,减少成虫基数。
(3)采、诱卵。在粘虫产卵期间,根据成虫的产卵特点,在田间连续诱卵或摘除卵块,可明显减少卵量、幼虫数量。
(4)人工捕杀及中耕除草消灭幼虫。在粘虫幼虫发生期,可利用中耕除草将杂草及幼虫翻于土下,杀死幼虫,同时也降低了田间湿度,增加了幼虫死亡率。
(5)化学防治。在幼虫3龄期前,施药以上午为宜,重点喷洒植株上部。每666.7m2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40-80ml或5%高效氯氟氰菊酯12-18g,或20%辛硫灭多威乳油80-100g,兑水40-50kg均匀喷雾。
7.红蜘蛛
(1)农业防治。清除田间、田埂、沟渠旁的杂草,减少玉米红蜘蛛食料和繁殖场所;种植抗(耐)害品种;避免与大豆间作套种等。
(2)田间喷药。选用1.8%阿维菌素、20%哒螨灵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尽量将药液喷在玉米叶片背面,重发田块,每10d喷洒1次,连喷2-3次,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注意:由于玉米株高密闭,天气炎热,通风条件差,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操作技术规程。上午10时后,下午5时前严禁施药,以确保人、畜安全。
作者简介:魏兰芬(1980-)女,甘肃永靖人,农艺师,主要从事马铃薯栽培和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张文贞(1972-)男,甘肃永靖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技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