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新思考

2019-10-08申定阳

声屏世界 2019年7期
关键词:都挺好艺术创新

申定阳

摘要: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双重加持下,现实主义精神和美学品格呈回归趋势,现实题材电视剧成为近年来中国荧屏上的一抹亮色。文章试圖把握新时期现实题材电视剧表现内容的侧重点,通过现实题材电视剧《都挺好》为例,对旧逻辑所累积下来的“怨”进行揭示,对基于新生产生活方式下自我救赎和秩序构建进行探寻,并审视当下现实题材电视剧在新时代语境下挖掘生活、回应社会的表现力度和艺术创新及主要问题,以利未来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和发展。

关键词:现实题材  艺术创新  《都挺好》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如何提供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化精品,创造更多同新时代相呼应的电视剧作品,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则是一项历史性重任。

由正午阳光影业出品、简川訸执导执导的电视剧《都挺好》在浙江卫视、江苏卫视黄金档首播后,呈现出领跑态势,掀起一轮收视热潮,也因其切中新时代社会情感脉搏的诸多痛点而引发极高的讨论度,形成现象级话题效应。故事以苏母的突然离世为发端,全剧围绕苏家三位子女苏明哲、苏明成和苏明玉与父亲苏大强的赡养问题展开,以小见大,撕开中国原生家庭的面具,揭示社会转型期中国普通家庭面对的博弈与困境。

用心深入人民生活呼应新时代

现实题材创作力主反映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发展现状,是新时代赋予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命题,是“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文艺创作的时代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为现实题材创作提出了方向和要求。文艺创作整体生态大环境的回暖,使得现实题材剧在“媒介融合业态下表现出强势回归的态势”。

作为业界标杆的正午阳光,一直以来都是现实题材电视剧的“高产地”。《都挺好》不同于以往都市家庭剧对“婆媳”“亲子”“职场”等矛盾的聚焦,以新时代背景下独立女性苏明玉的视角为切入点,走进普通家庭,展现剧中人物在面对原生家庭与自身、与新生家庭的“现代性危机”。

伴随着极富地域特色的苏州评弹,镜头从苏州同德里的弄巷天井穿梭至高楼大厦间明亮的办公室。苏母强势、重男轻女,苏父懦弱、胆小怕事,使得苏明玉从小就备受苛待。为了反抗不公,成年后的苏明玉与家人断绝来往,以“二元对立”的方式将家庭矛盾推向极致,同时也表现出了对传统家庭伦理的决绝反叛姿态。苏母去世后,苏家原来的秩序被打破,苏明玉被动卷入苏家的漩涡中,父女、兄妹、夫妻、情侣、师徒等人物关系之间的激烈矛盾一触即发。

用情切中社会脉搏聚焦新痛点

《都挺好》这部“多棱镜”式现实题材剧作,折射出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最为深切的自我想象,原生家庭造成的创伤、传统亲情秩序与现代社会的冲突、不平等性别文化的戕害、城市人群养老困境、女性的觉醒与反抗……《都挺好》将“纪录”的镜头拉近,精准抓住家文化的痛点和敏感。

聚焦原生家庭与个人成长,直击现代家庭痛点。2018年,《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被引进国内,“原生家庭”成为热词,也是该剧的核心关注点。书中曾写道:“要祛除过去和现在的妖魔鬼怪,正视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但要切忌,永远不要在盛怒之下审视。”《都挺好》中是有“盛怒”的,但是没有被“盛怒”冲昏头脑。电视剧的关注点并未停留在对原生家庭的控诉,而是通过往事回溯由表及里剖析创伤的根源,让那些在与父母相处中受到伤害的子女找到幸福的方式及内心的安稳。

绘制社会图景与女性地位,冲击传统家庭秩序。通过现实题材电视作品绘制的艺术化社会图景能够窥见社会的变迁,如思想观念、社会关系、生活方式等。而其中,建立在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之上的中式亲情秩序,在新时代的新生产生活方式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在这个层面上,“电视剧《都挺好》显示出它的突破性价值,即戏剧性地展示出了传统家庭秩序受到冲击的深层原因。”

苏明玉自小在家中受尽委屈,在恩师提携下自强不息,坐上企业高管之位并多次处理苏家的“一地鸡毛”;吴非边工作边照顾孩子,还得收拾丈夫搞出的烂摊子;朱丽爱憎分明,不齿丈夫啃老,主动提出还清欠公婆的钱。她们从以往艺术作品中逆来顺受、无理取闹的女性形象中剥离出来,在家庭事务的抉择中明事理、辩是非,显示出新时代女性识大体、顾大局的胸襟,以端正的“三观”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大规模的共情和讨论。剧中对男性角色塑造进行较大的颠覆。苏大强蛮横不讲道理,最后成为家庭的矛盾中心;苏明哲眼高手低,无原则迁就父亲的无理取闹;苏明成“妈宝”“啃老”,性格冲动。他们成为家庭纷争的挑起者、问题的姑息者、矛盾的推波助澜者,作为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支柱性象征的父兄形象在剧中“沦陷”。

在新的社会关系中,“脑力”逐渐消弥“体力”所带来的差距,体力优势越来越不重要,使得女性群体有机会通过个体努力在文化程度、工作能力、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上都不亚于男性。女性地位的提高,人设从“柔弱”到“硬核”,《都挺好》顺应了性别平等的时代潮流,敢为新时代真实的女性群体画像,“应时代之需,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当下性使然”。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困境,电视剧《都挺好》的眼光关切到了新时代普通家庭问题中的敏感地带,以剧作的形式表达了编剧和导演对旧逻辑所累积下来的“怨”的揭示,对基于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下自我救赎的探寻,以及对“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美好希冀。

用功把握艺术创作开拓新维度

现实题材电视剧作为新时代的“记录者、讴歌者、建设者”,如何有效克服“艺术真实的缺失”“价值取向偏颇”等创作症结,如何承载当代情感体验、反映社会生活、折射时代精神,并在引领时代风气方面大有作为,值得每一个文艺工作者关注和思考。

主流文化价值下挖掘独特的艺术话题。现实题材电视剧只有承担起对于主流文化价值的表達,才能获得主流观众认可,才能得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肯定。近年来,文艺创作整体环境的改观和政策的引导推动了现实题材剧作的繁荣,涌现一批诸如《人民的名义》《大江大河》《平凡的世界》《都挺好》等优秀剧作,对现实的批判与反思、对人性的揭示力度、对人文情怀的彰显以及典型人物的塑造等都得到强化。虽然所涉及题材时空背景不同,但在不同层面上均将主流文化价值摆在首位,最终都取得了收视率和观众口碑的双赢。

现实题材电视剧在敢于触碰大人物、大场面、大话题的同时,也能把宏伟的镜头拉近去触及普通生活故事的小话题,并能够牵连出极其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从而使人物的塑造、剧情的展开都有了更具力度的载体。正如习近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所说:“优秀作品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

深入人民生活刻画鲜活的艺术真实。现实题材作品不仅取材现实生活,还要讨论现实生活;不但要展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现象、情感纠葛,还要通过人物与叙事展现出作品对于现实问题的价值观。现实题材电视剧要拒绝打着现实的幌子,披着励志奋斗的外衣,做着浮躁迷梦的伪现实之作;也要拒绝见事不见人、见人不见心、见心不见真的毫无诚意之作。一部成功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体现创作者对社会的真观察、对生活的真提炼、对人生的真领悟、对价值的真发现。只有情节在线、细节到位、人物在场,才能用设身处地的“在场感”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坚持市场经济里的艺术追求。为人民服务,是文艺作品精神力量的源泉所在,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在现实题材创作中的终极追求。现实题材剧提供给受众的,不仅仅是消遣和娱乐,还必须通过作品中的主人公和主要矛盾冲突来观照自己、反思自己。《都挺好》的创作兼顾艺术性和商业性,既关注家庭文化和秩序的解构与重构,又围绕家庭文化及主题尝试形式和风格的创新,两项兼顾达到“名利双收”。现实题材电视剧要保持与时代同步,就要深刻地把握社会心理、时代精神流变,并有预见地、富于前瞻地表现它,进而为电视剧寻找到合适的“卖点”。同时配合科学的市场调研,在融媒体的时代语境下行之有效地进行推广,考虑市场期待,也是促使现实题材剧达到理想市场效果的必要元素。题材本身并不完全决定成败,决定成败之关键仍然在于作品对于类型的创新与突围和作品之于市场的理解与把握。

结语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现实题材剧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的结合、内容和形式的融合,是艺术和技术要素的集成,也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创作者需紧扣时代精神,以有效的艺术手段提炼出“高于生活”且具有独特价值的话题视角,执艺术之笔写人民故事;在描绘当下社会生活、营造真实感的同时,对传统文化和历史命脉进行继承创新,这样才能够塑造出具有时代感且让人信服和感动的人物,成为有艺术追求的作品。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本文责编:杨 刚

参考文献:1.张国涛:《现实题材电视剧如何迎接“新时代”?》,《中国文艺评论》,2018(6)。

2.戴 清:《精神频谱的时代嬗变——改革开放四十年现实题材电视剧》,《中国电视》,2018(10)。

3.胡智锋,张国涛:《现实题材电视剧三题》,《中国电视》,2004(2)。

猜你喜欢

都挺好艺术创新
养老如何才能“都挺好”
正午阳光新剧《都挺好》3·1开播
苏家“都挺好”,美剧“更摩登”
《都挺好》:探讨现代家庭情感关系
《都挺好》发布演员阵容 姚晨、倪大红“父女”搭档
《都挺好》发布演员阵容姚晨、倪大红“父女”搭档
浅谈水彩画创作的现状与思考
创新是艺术的长青树
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及发展趋势
2015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的艺术创新及其延伸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