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蓝墨云班课的高职《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改革研究
2019-10-08刘悦
刘悦
摘要:目的 探討高职《急危重症护理》课程使用蓝墨云班课进行教学改革的效果。方法 以我校护理专业2016级学生为对照组、2017级学生为实验组。基于蓝墨云班课对《急危重症护理》课程在课前预习、课堂测验、小组讨论、实训教学环节进行教学改革,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探究评价教学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教学方法模块中“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间衔接得当”及“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条目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教学过程模块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辅导,及时解惑,学生收获较大”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课堂氛围模块中“课堂形象生动,吸引学生兴趣课堂形象生动,吸引学生兴趣”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教学效果模块中的所有条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访谈结果显示学生对蓝墨云班课应用于课程教学很感兴趣,且此方法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师生课后实时互动等。结论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高职《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改革研究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更受到学生的广泛认同。
关键词:蓝墨云班课;高职;急危重症;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04.060
文章编号:1006-1959(2019)04-0179-04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eaching reform in the course of "High-risk Ca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sing Blue Moyun class. Methods The 2016 nursing students of our school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2017 students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ased on the blue ink cloud class class,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ritical and critical care" course in the pre-class preparation, classroom test, group discussion, training and teaching links,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s to explore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Results In the teaching method module, the scores of the teaching method were flexible and diverse,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content were properly connected, and the "full use of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methods"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modu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ordinated the questions raised by the students, promptly solved the problems, and the students gained a lot". The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vivid image attracts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classroom image and attracts students' interest. The scor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ll the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the teaching effect module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terview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udents were very interest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lue ink cloud class to the course teaching, and this method can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promote real-tim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fter class.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Blue Moyun class, the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risk critical care" in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is widely recognized by students.
Key words:Blue Moyun class;Higher vocational;Critical illness;Nursing teaching
信息化教学随着近年来科技技术应用的发展充分渗入到教育的诸多环节,如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资源开发、应用整合等[1]。高职院校应用信息化教学,能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2]。同时,医院工作中信息化应用也日渐成熟。为适应时代需要,在高职医学教育中融入信息化教学很有必要,部分研究也证明其效果较好[3-5]。蓝墨云班课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能够即时反馈课堂内外互动的移动式教学平台[6],也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平台之一。本研究旨在调查基于蓝墨云班课的高职《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改革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2016级、2017级全体学生。2016级共有学生99人,其中男生1人,女生98人。2017级共有学生90人,其中男生1人,女生89人。所有学生均为中职应届毕业生入校,入校年龄均为18~19岁。将2016级学生设为对照组,2017级学生设为实验组。2016级、2017级学生《急危重症护理》课时数及单元课时分配相同,授课教师相同。
1.2方法
1.2.1对照组 教师于每次课下课前布置下次课的课前预习作业。讲授新课时,对预习内容进行提问。不定期以纸质试卷、课堂提问形式进行测验。依据教学需要,于课堂中利用上课时间进行小组讨论。教师于课堂中讲解实训操作理论知识,播放操作视频,教师示教,学生练习。学生依据课堂内各人听讲的内容,自行进行复习。
1.2.2实验组 教师于蓝墨云班课平台布置课前预习作业。通过平台查看学生是否已阅读预习作业的内容。讲授新课时,对预习内容进行提问。教师提前在蓝墨云班课平台录入每次课的随堂测验题目、答案及解析。于每次第一节课开始时在蓝墨云班课平台发布上次课相关的随堂测验。教师通过平台设定答题时间;学生合上书本,统一作答。学生提交答案后立即能查看到答题正确与否,并可根据需要查看题目解析。教师设定的答题时间结束,学生即可看到此时随堂测验班级中各人的答题时间及答题正确率,以及自己的测验排名。教师对排名前10位的同学予以经验值奖励。教师在蓝墨云班课平台发布小组讨论题目。学生在平台上依据分组,与组内成员及时讨论。教师查看各组学生讨论过程及结果,适当参與其中,依据各人表现及小组讨论结果,予以经验值奖励。讨论时间不限定,可在课后进行。教师在蓝墨云班课平台提前发布下次课的实训操作视频,嘱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时,教师讲解实训操作理论知识,本着检验课前预习的目的,随机抽取一位学生上台示范该操作。教师依据学生表现进行点评,及时纠正其不足。如有必要,则教师再进行示教。教师在蓝墨云班课平台上传核心复习内容,嘱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1.3调查方法 ①问卷调查:对2016级、2017级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氛围、教学效果共4个模块、14个条目;条目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标准,问卷Cronbach's alpha 系数为0.854。②半结构访谈:对2016级、2017级学生按照年级学习成绩排名,从第1名开始采用等距抽样,每隔10人抽取1人进行访谈,2016级共访谈10人,2017级共访谈9人。2016级访谈围绕“如若基于蓝墨云班课进行《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改革,你希望在教学的哪些方面进行改变?”展开。2017级访谈围绕“应用蓝墨云班课进行《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存在哪些优点与不足?”展开。访谈资料逐字记录,归纳合并重复信息。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输入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条目得分采用(x±s)描述,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得分比较 实验组在教学方法模块中“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间衔接得当”及“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条目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教学过程模块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辅导,及时解惑,学生收获较大”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课堂氛围模块中“课堂形象生动,吸引学生兴趣课堂形象生动,吸引学生兴趣”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教学效果模块中的所有条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访谈结果 2016级学生认为希望教师基于蓝墨云班课,在《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改革中及时上传复习资料、课后习题,增加电子化小组作业内容并将作业上传于平台,使用平台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等。2017级学生认为应用蓝墨云班课进行《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提升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兴趣,觉得课堂不再枯燥,平台上习题测试排名能有效激发学习热情,利用平台进行课后师生互动更及时。但少数同学存在只点击文件而不学习文件的“刷经验值”行为。
3讨论
3.1教学改革前后《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评价对比及分析 教改前后,教师始终秉承严谨认真的教风,备课充分,突出重点、难点,结合临床一线学习结果,将临床案例融入于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实操能力,强调理实一体教学。因此上述内容相关评价条目于改革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教学方法”模块中,条目“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间衔接得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于教改前后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因为教改结合学生手机使用普遍且喜爱使用手机的特点,充分引入蓝墨云班课平台用于教学,教学方法不仅限于课堂中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而是增加了诸如课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小组讨论、课前预习操作视频等,将教学环节扩展到病房外。虽然在教改前,教师已完全使用多媒体教学,播放PPT,授课时展示必要的与教学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然而,此种多媒体教学形式已开展有一定时间,多数学生反映其从中职阶段开始就已接触此种形式,久而久之,缺少新鲜感,不认为该教学形式含有较高的信息化内容。由于蓝墨云班课平台中,教师已将习题解析提前录入,学生作答后可立即查看解析,对于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教师在课堂中予以统一讲解;对于未统一讲解而学生存在疑虑的习题,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查看习题解析或在蓝墨云班课平台上对教师进行提问。这可能是“教学过程”模块中条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辅导,及时解惑,学生收获较大”于教改前后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原因。
3.2教学改革前后《急危重症护理》课程“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评价对比及分析 教改前,教师以不定期的纸质试卷形式进行测验,但难以做到每次课都开展测验,不能充分评估每次课的教学效果。加之学生自小学至今,频繁面对纸质试卷测试,部分访谈学生表示“一见到纸质试卷,就想到大型考试,就觉得压力很大”。同时,教改前教师在每次第一节课开始时采用课堂提问的形式抽查学生对于上次课内容的掌握情况。然而,由于课堂提问的问题数及抽答的学生数有限,对于四五十人的班级,绝大多数同学并未涉及,进而造成部分学生心存侥幸心理,认为被抽答的概率很小,故不认真温故所学知识和技能。教改后,在每次新课前即对学生上次课所学内容进行测验,要求每位学生必作答。由于作答的学生范围遍及全体,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巩固、复习。由于教师对测验排名优秀者予以奖励,可以激励学生充分复习,并且可以根据自己每次排名的变化,监测自我的学习情况。部分访谈学生表示“每次想到课前要测试,就会主动去复习课本,因为想得好成绩,所以复习得很认真”“对每次的测试排名我都很关注,觉得很有兴趣”。这可能是“课堂氛围”模块中条目“课堂形象生动,吸引学生兴趣”“教学效果”模块中条目“对急危重症护理知识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所提高,对《急危重症护理》很感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于教改前后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原因。
教改前,教师于每次课下课前布置下次课的课前预习作业。但少数学生由于课堂不认真听讲,未及时记录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从而未充分预习。教改后,教师在于蓝墨云班课平台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学生可随时查看作业内容。而教师也能通过平台查看学生是否已阅读预习作业的内容,已阅读的学生会有经验值的加分。同时,对于实训操作,布置课前预习操作视频的作业,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演示操作达到抽查预习效果的目的。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上传重要的学习资料,嘱学生课后学习,同样可以在平台上查看学生是否已阅读。这种有效的监督机制,可能是“教学效果”模块中条目“学生认真完成课前预习作业,及时学习教师下发的护理资料”于教改前后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原因。
教改前,教师虽然也布置小组讨论的环节,并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但是有少数同学不积极参与讨论,过于依赖他人,部分访谈学生表示“我讨不讨论老师又不知道”“只要小组里成绩好的同学讨论并上台汇报就行了,我可以不讨论”。教改后,教师实时查看蓝墨云班课平台上各小组的讨论记录,关注组员各自的观点和讨论内容,根据讨论表现予以不同的经验值加分。通过讨论,团队内部各成员间进行沟通交流,团结合作,加之表达自己对于该问题的认识以及在讨论过程发现他人观点的不足,提升评判性思维能力。这可能是“教学效果”模块中条目“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团队合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等有所提升”于教改前后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原因。
3.3蓝墨云班课应用于高职《急危重癥护理》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依据教改后学生的教学评价指标及访谈情况,蓝墨云班课应用于高职《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存在诸多优势。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存在若干不足。①教师虽然可以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查看学生是否已阅读课前预习作业、操作视频、复习资料等,但平台设置学生一旦点击进入相关材料,即显示已查看。故平台数据只能体现学生是否已点击,但不能反映所有点击进入的学生是否都已充分学习,也即对于学生自我学习的有效性缺少进一步监测。②教师于每次第一节课开始时在蓝墨云班课平台发布上次课相关的随堂测验,但由于此时铃声已响、进入正式上课环节,为避免扰乱秩序和影响课堂教学时间,随堂测验后学生并不进行手机入袋。虽然教师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融入临床案例教学等,但仍有极少数同学在课堂中偷偷使用手机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教师对于课堂纪律的掌控方面有一定困难。③目前蓝墨云班课平台只能完成选择题的测试与即时批改,对于需要填写文字的题目不便于使用此种形式。因此随堂测验的题目类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4建议 蓝墨云班课作为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工具和平台,对于提升课堂有效性、提高学生参与度等起到重要作用,获得学生的好评。然而,对于诸如测试习题题型固定、文件点击即可获得经验值等的设置等仍需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骆航.高职信息化教学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7(21):44.
[2]张丽娟.关于高职信息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10):727.
[3]杨艺,丛小玲,李璐寰,等.基于教学资源库平台的急危重症护理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27):3457-3459.
[4]陈璐,胡苏珍,曹小萍,等.基于微课“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7,16(4):377-379.
[5]戴蕾.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院校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妊娠诊断”教学内容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4):41-43.
[6]马东来,刘慧娴,杜丽红,等.基于蓝墨云班课辅助教学平台的形成性评价在药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2):36-37.
收稿日期:2018-9-17;修回日期:2018-9-27
编辑/王朵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