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五千年华彩闪耀至今

2019-10-08沫沫

小演奏家 2019年8期
关键词:扁鹊太子针刺

沫沫

我国传统医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中尤以针灸术的历史最为久远,可追溯到数万年甚至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算得上是整个中医的开端。

以石为针,以砭而治

关于针灸的起源,古书记载颇多,如《帝王世纪》中记载伏羲氏“尝味百草而制九针”、孙思邈《千金要方·序》中又说“黄帝受命,创制九针”。这些记载虽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针具还是针灸术,都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和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与大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

早在远古时期,生活条件恶劣,我们的祖先经常会受伤,很多时候伤口还会感染化脓。实在疼痛难忍时,人们就用尖锐的石块或是磨尖的石器刺破患处排出脓血,以减轻疼痛,后来发展到对于其他一些疼痛如头疼、肚子疼或是四肢关节处的酸疼,人们也会下意识地捡起石头敲几下,疼痛竟减轻了许多,这就是“以痛为腧”,现今的针刺理论即主要源于此。

砭石算得上是最古老的医疗器械和外科手术工具,《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中记载了其由来:“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贬石。故贬石者,亦从东方来。”《山海经》中记载:“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针,光芒四耀,能治百病。”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曰:“砭,以石刺病也。”隋金元起注云:“泛石者,是古代外治之法,有三者:一针石,二砭石,三馋石,其实一也。古人未能铸铁,故以石为针。”

继砭石、石针之后,还出现过骨针、竹针、陶针等,后来冶金技术的发明促进了针刺用具的改进,青铜针、金针、银针、铁针等相继问世。金属针更为精细、尖锐,增加了进针深度,减轻了治疗时病人的疼痛。

影响中医文化千余年的针灸铜人

北宋天圣五年,翰林医官王惟一奉宋仁宗之诏,主持铸造了两具针灸铜人,工艺精巧,造型逼真。宋仁宗大喜,命一具针灸铜人置于宫中供皇室宫廷鉴赏,一具送翰林医官院作为针灸教学和医界考课之器。针灸铜人仿古时成年男性而制,体内设五脏六腑,呈正面自然站立状,结构与真人无异,外刻354个穴位,用蜡金法镌刻穴名。

宋代,每逢医官院针灸医学考试,老师们便会将针灸铜人内注水银,体表涂上黄蜡,遮盖住经脉穴位。考官命题,应试者下针,刺中穴位则液体溢出,稍有偏差则针不能入。后来,针灸铜人一度失传。1987年,河南开封志士怀着对王惟一和古时匠人的崇高敬意,重铸宋代天圣针灸铜人。针灸铜人是古代中医药学集大成者,乃国之瑰宝、稀世奇珍。千百年来,针灸铜人始终默默地为规范针法、定针灸范式、建针灸专科而博采考校。

历史上,“针灸铜人之父”王惟一尤善针灸之法,他考古览今,总汇诸说,编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别名《天圣针经》。如今,在大宋中医院文化博物馆内,王惟一的铸像与针灸铜人遥遥相对,仿佛延续着千年的文化守望。

2017年年初,习近平主席出访世界卫生组织时签署“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代表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了针灸铜人雕塑。一尊铜人背后是中国历代医家对人体经络穴位的静心研究和传承,汇集了千年精华,润泽着后世苍生。

“起死回生”的针灸之术

一块现存的汉代画像石上绘有一人首鹊身的神鸟执一根石针刺向人体,以此治病,据说这幅针灸行医图中的神鸟就是古代名医扁鹊的化身。在针刺疗法的历史上,战国时期的扁鹊治疗虢太子尸厥症是已知最早的扎针治病案例,也成为了千古传奇。

相传,约2500年前的一天,扁鹊路过虢国时听闻虢国太子猝然故去。医者父母心,尽管人已逝去,但扁鹊还是仔细询问了太子的发病过程和死亡时间,稍作推断后,他坚持认为太子并没有真正死亡,而是患了尸厥症(休克)。于是,扁鹊马上禀明国君说自己可以救活太子,并吩咐弟子子阳研磨石针。半信半疑的国君准了扁鹊的请求,在扁鹊针刺太子的三阳五会穴后不久,太子竟然坐了起来。“死”而复生的太子让扁鹊的医术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神医”之名也由此传开。

在今天看来,使晕厥或休克的人苏醒已是平常之事,然而在距今两千多年的先秦时期却是非常了不起的。之后至西汉时期,《黄帝内经》的成书标志着针刺疗法从理论到实践的完全成熟,此后的针灸流派和家族传承基本都是在《黄帝内经》所创立的針灸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与丰富。

走向世界的传统医学瑰宝

1945年,意大利第一家针灸研究所在都灵玛丽亚维多利亚医院开设了第一项针灸临床治疗业务,自此中医针灸开始进入意大利医疗系统。从利玛窦1615年开始介绍中医到1945年针灸进入意大利临床应用,这个过程用了330年。

1972年2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访问期间尼克松一行被安排参观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观看针刺麻醉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技术。之后,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向中国外交部提出要拍一部有关中国题材的纪录片,并派出当时欧洲著名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一行四人来到中国。摄制组历时22天拍摄了一部长达3小时50分钟的纪录片《中国》,而影片中最为人关注的就是妇产科医院里的一幕:年轻的妇科医生为一名35岁的临产孕妇运用针刺麻醉进行剖腹产。通过安东尼奥尼的镜头,人们观看了一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针刺麻醉“表演”。

从尼克松访华引发美国针灸热到英国王室政要推崇针灸,再到针灸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推崇中医针灸,视其为世界传统医学的瑰宝。

多数人只知针而不识灸

针灸是针刺与灸法的简称,但很多人只知针而不识灸。灸法属于温热刺激疗法,众多疾病应用温热性刺激与治疗可取得很好的疗效。据《春秋左氏传》记载,名医医缓为晋景公诊病时指出要“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到焉,不可为之”,这里所说的“达”与“攻”指的就是针刺和火灸。

灸法是伴随着火的发明而产生的,刚开始我们的祖先尝试应用桑枝或八木(即松、柏、竹、橘、榆、枳、桑、枣八种木材)作为热源进行施灸。此种施灸热度高且不易控制,极易烫伤,且火种不易保存。战国至西汉时期,现代意义上的灸法才完全成熟,并确立艾叶为主要灸疗热源。古籍言:“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温度易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便于贮藏等特性,在古代还是祭祀等宗教活动用品。

灸疗作用于人体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的整体治疗,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拔毒泄热、防病保健和美容的功效。

猜你喜欢

扁鹊太子针刺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汉字奇遇记
汉字奇遇记
《太子湾的春天》摄影
讳疾忌医
扁鹊兄长,你在哪里?
北太子湖
讳疾忌医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