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分水油纸伞工艺及创新探析
2019-10-08邱意之
摘 要 自2008年泸州分水油纸伞成功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泸州分水油纸伞企业发展迅速,但其核心特色工艺及制作流程等并未随之改革和创新。在详细记录分水油纸伞制作工艺特征的基础上,对当前分水镇油纸伞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以及创新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分水油纸伞;工艺;创新
引用本文格式 邱意之.泸州分水油纸伞工艺及创新探析[J].创意设计源,2019(4):47-51.
Abstract Since Luzhou Fenshui oiled paper umbrella was successfully declared as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2008, Luzhou Fenshui oiled paper umbrella enterprise has developed rapidly, but its core characteristic technology and production process have not been subsequently reformed and innovated. Based on the detailed recording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of Fenshui oiled paper umbrell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Fenshui oiled paper umbrella,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pproaches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Key Words Fenshui oiled paper umbrella;Craft;Innovation
泸州分水油纸伞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据史料记载:“泸制桐油纸伞颇为有名,城厢业此者二十余家,崇义分水岭亦多此业,而以分水岭所制为佳”[1],因分水岭镇所制油纸伞工艺精美,在清朝曾被列为贡品。直到如今,当地仍然保留着古老的传统造伞工艺,近百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制作。因其伞面套色石印技术以及满穿装饰工艺的古老而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并于2008年成功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使这一传统制伞企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面对成功申遗后快速发展的油纸伞制作现状,笔者曾多次到分水岭镇实地采访,发现在分水岭镇制伞业蓬勃发展的背后,制伞流程及特色工艺等依然沿袭传统,由师傅或传承人代代口头传授、示范,并未进行改革和创新,也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油纸伞的完整制作工序、方法及流程等,这非常不利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故做此文详细记录油纸伞的制作流程及工艺特征,并重点探索分水油纸伞的创新发展,以期为油纸伞这一非遗的发展和传承贡献绵薄之力。
一、分水油纸伞的工艺特征
分水油纸伞所用原料都为自然生长的竹材和木材,不含任何金属部件,全部工序都是纯手工制作,且制作工艺流程复杂。笔者从备料、制伞骨架、制伞面、渡伞装饰四个制作流程来详细记录油纸伞的独特工艺特征。
(一)备料
备料需要准备制作伞骨架的各类竹材和木材。备料的步骤有选竹、砍竹、刨节、烘竹及锯节,伞骨架的主要部件材料选用三年以上且生长地向阳的楠竹,以保证原材料的柔韧性。选好后将多余的枝丫砍除、刨节,只留主干,再通过炭火烘烤、人工矫正弯曲度,以确保每根竹子笔直、挺拔,烘烤过后锯成50cm长的竹筒备用。
(二)制伞骨架
伞骨架的制作是油纸伞工序中最复杂也是最耗时的,虽然是纯手工制作,但也体现出一种精确的标准化,各个部件的组合不仅符合各种力学原理,同时在整体上还形成一个开合自如的完整系统。油纸伞的伞骨架由伞架和伞骨组成,伞架部件有批子和衬子,制作工序多达二十多道,要将竹筒等分成1cm宽的竹条,相互支撑形成“人”字形。伞骨包括伞头、伞托、跳子、伞杆、伞柄。所有零部件都准备妥当后,开始上骨架,上骨架就是将雨伞的伞骨和伞架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进行组装,包括锯槽、钻孔、锯葫芦伞头、串伞骨、卡伞托、装伞柄和伞杆、安装跳子等二十多道工序,这对工匠的技术要求很高,其中也隐含了很强的科学原理。伞骨架各个部分之间的组合是按照一定要求,有目的、有规律地建立起来的,所有的结构之间都具有稳定性。伞结构作为有序的整体,其材料、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即使在油纸伞的使用过程中,这种平衡状态也是一直保持着的,正因为其具有平衡性,产品才具有牢固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的特征。[2]
(三)制伞面
制伞面的工序有网伞、制伞纸及伞面图案套色石印、糊伞四道大流程。网伞是雨伞初步成形的基础,通过折子来调整和固定每根批子之间的距离并网上5圈棉线,为后面糊伞做好准备。分水油纸伞的伞面材料早期为纯手工制作的皮纸,后由于掌握制作皮纸技艺的手工艺人相继去世,现今油纸伞伞面的材料已全部用机器生产的绵纸代替。
伞面图案套色石印是分水油纸伞伞面图案制作的必备技术,并成为分水镇油纸伞的独特加工工艺,分水油纸伞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唯一保持石印技术制伞工艺的“活化石”。油纸伞图案在早期都为单一颜色,后来也有工匠对油纸伞颜色及图案进行改革,但由于制作工艺的限制,没办法大规模使用,直到19世纪国外石版印刷技术的引入,油纸伞才一改以往单色和无纹的现状,将众多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图案等大规模印制在伞面上,真正促进了油纸伞伞面图案和花色的全新变革。分水伞面套色石印过程包括画墨稿、制版、调药墨、调颜料、上药墨、上颜料、印刷七大工序。画墨稿一般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完成,他们用笔在硫酸纸上画好需要印刷的图案墨稿,再拓印到光滑的大理石板上进行制版。药墨和印刷颜料的调制是分水油纸伞的商业机密,只有极个别的老师傅掌握原料配方和调制方法,药墨的作用是利用“油水分离”的原理来实现的,泸州分水石印采用特制的脂肪性药墨,将调制好的药墨上在绘有图案的版上,大约经过两到三个小时,版面晾干后上颜色,用滚子沾上颜料在涂有药墨的版上滚动施加压力,有藥墨的部分拒水吸收油墨,没有药墨的部分则吸收水分而排斥油墨,多次滚动施加压力之后,石板上图案便清晰呈现出来。接下来就是印刷,印刷时将纸对准石板上的基线,覆盖在有油墨图案的石版上面,通过压板在有图案处摩擦施加压力,从而将图案转印到纸上。(图1、2)石版印刷每次只能印一种颜色,多色需要进行多次套印且最多只能套印四种颜色,由于石版面积以及伞面制作工艺的限制,伞面图案并不是整张印刷,而是等分成八张扇形版面,多次印刷。泸州油纸伞厂的石板多为清代传承下来的,有些甚至印刷了上百年仍在使用。在该非物质文化遗产唯一法定传承人毕六福的制伞工厂里,至今仍保存着清代流传下来的整套石版印刷工具,虽然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高速发展,石印已被其他印刷技术替代,但在泸州油纸伞最繁盛的时代,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