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企业主导联盟收益分配下的企业多边联盟博弈分析

2019-10-08谭潇

商业经济 2019年9期

谭潇

[摘 要]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研究了在一个核心企业主导联盟收益分配的多边联盟中,联盟成员围绕收益分配和努力水平选择而展开的博弈问题。研究发现:核心企业的努力水平仅受其自身实力特征的影响;非核心成员的努力水平受到所有成员实力特征的影响;当非核心成员彼此在实力上处于“均势”状态时,它们会付出相同的努力并获得同等的收益份额。核心企業对联盟期望收益的影响方向是明确的,非核心成员对于联盟期望收益的影响方向是不明确的。总体而言,联盟期望收益和各联盟成员的收益水平受到所有联盟成员相对特征的影响;“强强联盟”并非总是最佳联盟状态。

[关键词] 多边联盟;联盟收益分配;核心企业;非核心成员

[中图分类号] F2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9-0131-04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发展,企业间战略联盟涉及到越来越多的行为主体,逐渐由二元合作向多元合作以及合作网络转变[1]。其中,多边联盟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不同于双边联盟,多边联盟的参与成员更多,合作过程中不确定性更大[2],联盟中更容易产生“搭便车”行为[2,3];也与联盟组合不同,多边联盟更强调核心企业与多家企业共同建立起一个针对某个共同的特定战略目标的合作协议[2,4]。现有的多边联盟中往往是多个企业在一个核心企业的主导下展开活动。这其中时常存在的一个现象是:由于联盟成员之间在企业规模、企业影响力、社会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核心企业与其他非核心企业之间存在势力上的不均等,往往是相对更强势的核心企业在联盟中掌握更多的主导权,例如在联盟收益分配上掌握更多的主导权。那么在这样的联盟格局下,多边联盟内各成员间的博弈行为呈现什么样的特征呢?核心企业会因为自身的强势地位而过度压榨其他成员的利益吗?其他联盟成员会付出怎样的努力水平呢?联盟收益与各联盟成员的收益水平如何呢?这些问题不仅仅在战略联盟学术层面存在理论意义,更在企业选择联盟形式和处理多边联盟中的伙伴关系上存在巨大的实践价值。然而,现有的关于企业多边联盟的文献却鲜有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因此,本文就聚焦于一个核心企业主导联盟收益分配下的多边联盟内各成员间的博弈问题,基于委托代理理论,针对联盟内收益分配、各成员努力水平选择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二、问题描述与模型建立

(一)问题描述

假设存在三个企业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组成多边战略联盟,联盟中存在一个核心企业,该核心企业由于在规模、影响力、社会资源等方面处于更强势的地位,从而对联盟收益分配拥有主导权。由于企业“经济人”的本质,所有联盟成员都须得在一份联盟收益分配合同的激励和约束下才能尽可能付出大的努力。本文假设,这份联盟收益分配合同由核心企业负责设计。根据委托代理理论,本文规定核心企业在联盟中扮演“委托人”的角色,而其他两个联盟成员则扮演“代理人”的角色,他们根据核心企业所设计的收益分配合同来选择自己在联盟中的努力水平。为描述方便,本文就将除核心企业以外的其他联盟成员称之为“非核心成员”。多边联盟中的博弈规则为:核心企业选择自身的努力水平以及设计一份联盟收益分配合同,并且为了使得联盟能够成立,收益分配合同至始至终都必须满足非核心成员的参与约束;非核心成员根据核心企业所设计的收益分配合同选择自己的努力水平;核心企业能够预测到所有非核心成员对于收益分配合同的反应,因而他会据此设计一份收益分配合同并且选择自身的努力水平以确保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二)参数符号设定

结论九:在核心企业主导联盟收益分配的多边联盟中,所有联盟成员的相对特征共同决定了核心企业收益与其自身实力特征的关系。

五、结果讨论

根据本文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发现在核心企业主导联盟收益分配的多边联盟中,核心企业即使能因为在企业规模、企业影响力、社会资源等方面处于更强势的地位从而在联盟收益分配上拥有更多主导权,但是它依旧无法据此强势地位压榨其他合作伙伴的利益。这是因为,联盟中各成员的收益与努力水平处于相互“掣肘”的状态,每一个成员的收益不仅仅取决于自身实力特征,也取决于其他成员的实力特征。非核心成员的努力程度更是跟其收益份额有着紧密联系,如果核心企业过度压榨非核心成员的收益空间,最终会影响到整个联盟的收益及其自身的收益。

有一点值得强调的是,非核心成员在实力上如果彼此处于“均势”状态,那么他们的努力水平以及所获收益份额都将几乎完全等同,他们之间分配不公和“搭便车”现象几乎可以杜绝,这一点与蔡继荣[7]在2013年所研究的结论有相似之处。遗憾的是,本文暂未讨论包括核心企业在内的所有联盟成员之间实力水平处于“均势”与非“均势”状态下联盟成员的努力水平与收益分配问题,今后会对这一问题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冯泰文,李一,张颖.合作创新研究现状探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5(9):72-80.

[2]周杰.核心企业联盟能力与多边联盟合作创新:一个研究框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3):104-109.

[3]Chen Z X P . Achieving Cooperation in Multiparty Alliances: A Social Dilemma Approach to Partnership Management[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3, 28(4):587-605.

[4]江积海,刘风.国外联盟组合研究述评及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5(3):12-21.

[5]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13,7.

[6]Rees R . THE THEORY OF PRINCIPAL AND AGENT PART I[J]. 1985, 37(1):3-26.

[7]蔡继荣,靳景玉.均势战略联盟及其作为联盟稳定性条件的机理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24):26-31.

[责任编辑: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