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领导干部考核的三维逻辑

2019-10-08唐诗宇

党政干部学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逻辑新时代

唐诗宇

[摘  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领导干部的培养和考核,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领导、促进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的重点工作。新时代,新要求,加强领导干部考核工作再次被摆在突出位置,成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之一,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现实问题的呼唤,也是实践发展的需要。党的建设新征程中,把握加强领导干部考核工作的历史逻辑、问题逻辑和实践逻辑,以严格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抓住抓牢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严抓严管、以上率下、领导指引、团结带动,从而为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有力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持续深入增能添力。

[关键词]领导干部;干部考核;逻辑;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9)08-0035-07

新时代、新问题催生新要求、新举措,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既是历史的传承,亦是问题的导向,更是实践的需要。近期,中办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这是新时代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指挥棒”,是党政领导干部为官为人的“风向标”,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助推器”,更是结合干部考核工作的历史、问题以及实践这三维逻辑的成果总结。因此,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要明晰把握干部考核的逻辑成因,与时俱进、坚定原则、严格落实,从而打造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好干部以引领并推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再创新辉煌。

一、加强领导干部考核工作的历史逻辑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壮大发展,逐渐形成一套特点鲜明、系统全面、严格规范的领导干部考核机制,为党干革命提供纯洁先进的组织力量、为党搞建设提供坚实稳定的执政根基、为党促改革提供正确科学的方向指引。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政干部考核工作,是对党光荣过去的继承和历史经验的总结,为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提供坚实动力。

(一)革命时期以审查干部保证党的纯洁先进

中國共产党是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创建的革命性政党,是代表广大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先进性政党,是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使命性政党。初生的共产党有着一批先进的、卓越的和年轻的领导干部,他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也是共产党人团结广大劳苦人民群众奋勇革命、战胜外敌、扫清内乱的骨干力量和领导核心。由此可见,抓住领导干部是推进革命胜利的重要前提和关键任务。但是新生的共产党尚且处于年幼的探索时期,思想上不够成熟,组织上不够健全,加之受到机会主义路线的干扰,严重影响了党的建设发展并且阻碍了革命的进程。毛泽东同志曾就此强调:“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因此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规定了对领导干部实行审查制度,并于1940年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审查干部问题的指示》,其中明确指出:干部的品质是否纯洁和干部的工作是否分配恰当,具有决定的意义。[2]其审查的重点就是领导干部思想上对党的忠诚之心以及工作能力,审查的方式以查档案、谈话和调查为主,而审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审视和考察使党的领导干部得以人尽其用、支持革命,同时清除党内奸细和异己分子,以保持党的领导集体的纯洁性与先进性,维护和加强党在革命中的领导权,推进革命在正确的领导下取得最终胜利。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以鉴定干部稳定党的执政

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党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由革命性政党转变为执政性政党。这一时期,初步执掌政权的党主要面临的形势是新生政权的不稳定性和党内骨干的缺乏性,因此亟待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鉴定和任免,以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并支持社会主义新国家的建设。所以这一时期对领导干部实现了鉴定和考察,并于1949年11月,中组部颁发了《关于干部鉴定工作的规定》,其中明确指出每隔一年左右对干部在一定工作期内的表现予以检查和总结,鉴定的方法主要为自我检讨、群众讨论和领导审查这三种。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党对领导干部又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即在1957年10月毛泽东强调干部的“政治和业务是对立统一的”[3],并提出了干部“又红又专”的标准。与之前的鉴定相比较,最明显的进步就是将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相结合,使评价更加全面和科学。但是,党对领导干部的鉴定考察工作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它随着党内领导出现的问题和偏移,在“文革”期间出现了中断和停滞。由此可知,干部的考核和党的领导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依存的,领导的正确性需要考核制度来保障,而考核制度的顺利实施也需要党的领导来部署安排。

(三)改革开放后以考核干部促进党和国家的建设发展

伴随着拨乱反正的完成和改革开放的开始,党的各项工作都走向了正轨,而党对领导干部的鉴定考察工作也在历经了一段曲折道路后再次被重新确立并有序开展。1979年11月,中组部印发《关于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正式提出“干部考核”这一概念,并将“德才兼备”作为考核的原则予以明确,指出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为“德、能、勤、绩”这四个方面,在方法上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以及平时和定期考核相结合等,标志着干部考核制度在党的领导和组织体系中的确立和实施。至此以后,干部考核开始逐渐走上了科学化与规范化的道路。1988年中组部颁发《关于试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制度的通知》等一系列相关的方案,将实绩考核作为工作重点纳入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之内,并对其原则方法和内容要求等做了更加具体明确的规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部分地方的干部考核工作出现畸形,即过分一味追求政绩,针对这一问题中组部于1998年出台《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其中将考核内容规定为“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这五点。2009年中央通过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办法,意味着我国党政干部考核工作在制度化的轨道上渐渐成熟稳定,也为促进党的科学领导及国家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领导基础。

(四)新时代以加强领导干部考核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情和国情有了新变化,党内和社会出现了新情况,党的建设面临新考验,考核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机制亦有了新发展和新要求。针对当时部分领导干部存在的盲目追求经济指标的畸形化政绩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4]2013年中组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其中就强调了不再“以GDP论英雄”,纠正单纯以经济指标考核干部的片面标准,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此后,提出“好干部标准”“显绩潜绩相统一”“干部能上能下”等要求,为完善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提供了思想指导和正确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5]。再次将干部考核机制的完善摆在了党的建设中的突出位置。2019年4月中办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从制度上对新时代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工作予以了规范,为全面从严管理考核领导干部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行动指南。在新的历史时代,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将不断向纵深发展、更加全面完善,将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坚强有力的领导下能够真正取得实效、发挥实用,从而保障党的领导和执政得以长期稳固。

二、新时代加强领导干部考核的问题逻辑

对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是培养、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和基本遵循,是党始终、经常、严格抓的重点工作,更是保障党的纯洁先进、领导执政、团结稳定的重要机制。但是其贯彻和开展的情况并非一帆风顺、充实有效的,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也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在思想上存在政治导向性不足、在内容上体现着或片面或泛化、在考核主体上部分责任不明、在实施方法上科学性和针对性欠缺、在结果上只有形式表示而无具体运用等这一系列问题弊病,严重阻碍着制度的实施、影响着工作的开展、制约着功效的發挥。因此,问题引发思考、问题倒逼改革、问题需要治理,从现实问题出发,亟待加强和完善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

(一)考核思想弱化政治性

1.对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工作认识不到位、不全面。部分考核人员以及被考核的领导干部们,对于考核评价的原则体系、具体内容、方式程序、作用目的等没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认识上的欠缺导致了思想上的偏离,使得无法全面系统地开展考核评价工作,影响了考核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2.在开展实施过程中,有弱化政治思想、轻视德行品质的不良倾向,这也是思想问题中最为突出和严重的。过去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将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作为了考核评价的首要标准和重要依据,于是在考核中出现了弱化政治思想、轻视德行品质的不良倾向,在考核过程中没有完全将党的指导思想装进脑袋作为根本准则,没有完全将政治标准摆在首位,没有考察领导干部是否在政治上坚定,造成某些有政治问题的领导干部依然逍遥地存在于党内,所以出现嘴上马列心中鬼神、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怀疑动摇、发表攻击马列和共产党等言论,严重危及到了党的领导和执政。部分考核人员一味注重绩效指标,部分被考核领导干部盲目追求工作中有形可见的经济成绩而忽视思想上的德性修养,从而致使考核结果有失客观、导向错误,陷入忽视政德追求数字的恶性循环。

(二)考核内容泛化片面性

1.将考核的内容标准教条化而强硬考量。在考核中将德、能、勤、绩、廉五点内容固化设定为五大指标,不加分析的套在被考核的对象身上,自以为面面俱到,实则千篇一律、没有重点、欠缺实效。

2.将考核内容笼统泛化而草草应付。与强硬划分相反,这部分人则是对五点内容不加区分,使得考核工作变得“空、大、高”,只看到统一性和整体性,没有做到专门具体、照顾特殊、严格细致的进行考量,因此考核的结论也无真正作用。

3.将考核内容片面化而有失偏颇。有的强调工作实绩而认为好干部就是能把地区GDP提上去的,有的看重政治品质而认为好干部就应该德才兼优,这些显然都将考核内容片面化、局部化了,无法充分全面的了解和评价领导干部,亦无法对其予以恰当合理的选拔和任用。

(三)考核主体欠缺责任性

1.部分考核主体专业能力不强。对干部的考核会事先成立专门的考察小组,但考察组中的成员大都来自不同的单位或职位,缺少专业训练、能力参差不齐,不能全面的掌握和运用干部考核的规章条例以及方法手段,影响了考核工作的进程和效用。

2.对考核评价的责任划分模糊。考核主体的意见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乃至决定被考核者的政治命运,因此他们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可实际中,缺少对考核主体的责任进行界定划分的明确规章,使得他们各自之间的工作职责也没有明确的区分,这就造成了部分考核主体既缺乏责任心而不能担负起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任务,又认不清自己的具体职责而使得考核工作变成走过场。

3.考核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当前对于领导干部的考核主体主要是被考核对象的上级部门组织和主管领导以及专门考察小组,这些考核主体大都来自体制内,不仅和被考核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考评过程也基本固化于党政系统之内,使得对领导干部的考察评价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封闭性,外界只能看到结果而无从了解过程,下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度低,缺乏考核评价的透明性和多元性。

(四)考核方法缺乏科学性

1.在方式上多注重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欠缺平常考核和专项考核。由于我国的官员制度和历史的传统思维,对于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大都是以一年或是一个任期为一个周期,在年末或任期末对该期间内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和个人素质予以综合考量,但是这只是一个总体性、结论性的评价,没有关注到领导干部的日常工作情况和态度,也无从考察领导干部应对突发重大事件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缺少经常性和针对性。

2.在考核的方法上太过单一。现阶段对于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多采用民主调查、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传统的形式为主,侧重于静态的、工作中的考察评价,缺乏动态的、工作时间之外的追踪考评,在方法上过于单一陈旧,没有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使得考评程序死、效率慢,缺少科学性和综合性。

3.在方法的操作上没有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或是追求定性评价导致主观随意,或是注重定量评价致使唯分、唯绩,难以做到政治品德和工作实绩并重,没有使得定量与定性有机统一,从而导致考核评价不能真正全面准确和严谨科学。

(五)考核结果缺失运用性

考核不意味着终结,也不是最终的目的,而只是一种了解评价领导干部的手段,是为了能够使考与用相结合,更有针对性的培养选拨和使用干部,因此考核的结果必须要得到充分的运用。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很多考核在得到结果后都停步于此、止步不前,没有将结果予以反馈和运用,使得考与用之间存在脱节。主要的问题表现为,一是考核后没有及时进行反馈。反馈是将考核中所得出的结果和意见告知考核对象,这是一种必要的程序,是使考核对象了解情况、查漏补缺的途径和方式,可某些考核主体在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后,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告知反馈给其本人,或是只通知结论而无具体详细的内容和建议,使得考核对象无从得知自身的不足,亦无法改进工作,依旧维持原状、无从进步,无法发挥考核的效用。二是考核结果的运用不够充分,即在考核完成后,存在结果不公示、不运用的现象。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考核亦是一种管理与监督的手段,可是很多考核在考时缺乏导向性和针对性,在考后缺少运用性和关联性,使得考核流于形式,没有实用,故而无法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干部。三是没有形成考与用有机联系的系统机制。考核结果没有同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相关联,比如没有根据考核结果予以表扬、激励或撤离、惩戒,部分有问题的领导干部仍旧在原岗位工作,而部分优秀的干部也没有得到重用,使得考核和选用相脱离、不配套,从而考核也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和价值。

三、新时代加强领导干部考核的实践逻辑

理论制度需要具体实践来应用和深化,实践操作也能反作用于理论制度,使其不断更新完善以更好的适用于现实。对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是在具体、现实的实践工作中得以体现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问题中不断改革,在发展中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系统完备、稳定成熟的干部考核机制。加强领导干部的考核工作,是实践应用中的具体措施,是实践进程下的现实要求,亦是实践过程里的经验总结。新时代,党对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进行了新探索、新实践,使党的考核工作有了新进展,党的制度体系有了新规范,党的领导执政有了新改善,在全面从严治党和管理干部的新形势下,从实践中为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提供现实保障。

(一)坚定政治标准,坚持考核原则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性是党的第一属性和根本特性,政治标准也是考核领导干部所要坚持的首要标准和基本前提。《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中明确强调要把政治标准放在考核的首要位置,因此在考核干部的实践中,必须坚定政治原则,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鲜明的政治性,也要将政治标准作为考察衡量干部的首要标准予以贯彻落实。

1.在意识上自觉树立政治思想。只有思想上坚定,行动上才会有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实践中结合具体国情不断探索发展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政治指导思想为党指引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是党得以领导和执政的思想保障,更是全体共产党员所必须要坚持的基本思想。因此,一方面在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评价时,应首先看其是否自觉树立起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否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不动摇,是否始终坚定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改变,是否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变质。另一方面也要以考核激励领导干部主动提高自我政治思想,帮助他们建立政治思维,提升自我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他们坚定理想信念。

2.在行动上坚决贯彻政治原则。内心思想需要转化为外部的行动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考核领导干部必须要在行动上体现鲜明的政治性,坚决贯彻和践行共产党人的政治原则。其一就是要坚决落实党管干部的原则,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对领导干部的首要政治原则和基本政治要求,更是每一位干部所必須遵守的行动原则。其二是坚定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够为一个政党指明前进的道路,凝聚政党和其代表阶级以及广大群众的力量,保证政党得以稳定的生存发展并取得事业的兴旺发达。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在行动上跟党中央保持方向一致,站稳政治立场,执行方针政策,遵守政治纪律,维护政治生态,确保党领导和执政的稳定有力。

3.在考核中突出政治品德标准。新出台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中强调,考核干部要突出政治标准,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传统文化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极其重视个人的品质道德,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和修养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优秀的传统道德,并将其融入党员干部所需要具备的基本个人素养之内,加入到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内容之中。德才兼备,历来是我们党选用和考核干部所坚持的重要标准,2011年中组部专门印发《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强调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好干部标准。因此,在考核实践中,一方面作为新时代的好干部必须具有政治品德,坚持忠诚、干净和担当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在对干部的考核之中,也要突出政治品德,重点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情况”。[6]

(二)全面考核评价,注重工作实绩

1.考核的内容要综合全面。内容是考核体系的必要部分,规定了考核的方向、要求、细节以及标准等,是考核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内容是否详实合理直接影响到考核评价的实践和结果。因此必须着眼于整体,具有大局思维,综合全面的制定和完善干部考核的具体内容,从而保证考核实践工作能有依有据、面面俱到。例如在《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中,分别明确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相应考核内容,涉及政治、品德、能力、实绩、作风等各方各面,为加强领导干部考核的实践工作提供了全面而具体的细则参考。

2.考核的标准要科学客观。考核和评价领导干部需要有一把衡量标尺和准则,这是考核工作部署和开展的根本参照和主要依据,也为考核实践提供了方向,科学客观的考核标准能够指引考核实践在正确的道路上有序进行。因此,一方面在对领导干部考核的制度规定中,应当明确考核的内容和标准的同时,更要从理论和事实出发,注重标准的准确性、合理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在对考核标准的具体运用中,也应在正确理解标准的基础上,坚持科学客观的原则予以考核和评价,避免考核标准的抽象化以及考核工作的偏离。

3.考核的操作要侧重实效。考核不是空中楼阁、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一种应用性和实操性的具体工作,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与问题进行考量安排、选取调整,然后再予以操作和实施。因此在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工作中,应当充分结合现实环境以及突出问题,根据不同职位的要求和特点,有针对、有差别、有侧重的实行分类分级、精准量化的考核与评价,切忌“一刀切”“一锅炖”,保证考核工作能够针对有效。比如对于精准扶贫地区的领导干部要以工作实绩作为主要标准,考察他们脱贫攻坚的具体工作和成效,再如党政部门的各级领导,要将德和廉作为重点,考察他们是否对党忠诚、清正廉洁。

4.考核的过程要规范守纪。干部考核不同于一般的考评工作,其考评的对象是有一定权力或身居高位的党政部门的领导干部,当前存在部分官官相护、欺瞒歪曲、谋取私利等不良现象,不仅破坏了考核的制度本身,更抹黑了党的形象、危害了党内的政治生态、影响了党的领导和执政。因此干部考核必须要坚持和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按照制度规范办事。同时也要对考核过程予以严格的监督,对一些违反纪律规矩的行为予以严肃的处理和惩罚,以维护制度的权威、保证考核工作的正常稳定的运作。

(三)落实工作责任,加强队伍建设

1.落实干部考核的主体责任。责任明确是人尽其责的前提,明确干部考核的具体责任是工作执行得以有条不紊、有序进行、系统规范的基础条件和保障。新出台的《党组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中首次明确规定了考核的具体责任,提出“党委(党组)承担考核工作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组织(人事)部门承担具体工作责任。”[6]将考核的责任具体到专门的部门和人员,使干部考核有了可抓可管可追的对象。因此作为责任主体,必须认识到、肩负起、担当好自己的责任,积极配合、身体力行,认真履责、勇于担责,抓好抓紧、推动落实,促进干部考核工作的顺利有序的开展。

2.加强专业化考核队伍建设。干部考核工作需要有专业的人员组成专门的队伍予以谋划和操作,考核人员及其队伍的能力素质将直接影响到考核工作的质量水平和作用价值。加强干部考核工作,一是组建一支专业化的考核队伍。吸纳既有高素质和高能力,又精通考核和具有经验的人才组建专业考核队伍。二是培养考核评价的专家型人才,为考核评价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建议,增强考核工作的科学性。三是根据具体的考核工作,整合各种考核力量,例如对财务部门领导干部的考核就需要建立或者抽调具有审计财务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员。四是加强对考核人员的理论政策和业务技能的培训,促进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提升素质、加强技能,为考核工作更好地服务。

3.组建多元合理的考核主体。考核评价工作有一定的标准依据,但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弊端,考核人员的观点意见有时将直接决定考核的最终结果,因此必须组建多元化的考核主体和考核机制,以确保考核的客观性。一方面可以扩大干部考核的主体范围,让更多的相关人员和部门参与到考核之中,例如被考核者的上级领导、同事下属、共事人员等,让他们发表意见建议,从而能够全面综合、客观真实的了解和评价领导干部。另一方面可以让更多体制外的组织和群众参与到考核评价之中,既可以扩大民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调动其积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又能够提高考核评价工作的民主性,促进领导干部增强公仆理念和服务意识。

(四)完善考核方法,改进考核方式

1.将经常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当前我国干部考核工作大都采用的考评方法是年终的集中性测评,主要参照的就是领导干部在這一段时间的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绩效等硬性的、可量化的指标,因此往往不能够全面的反映出整体的情况,使得考核结果片面化和模式化。新出台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干部考核的四种方式,即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任期考核。这四种方式各有侧重、各有优势,在考核实践中,应当以平时为基础,以年度和任期为重点,以专项为补充,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考核、分类考核以及近距离考核,做到综合运用、全面考察、软硬兼施、长短相继、表里结合,使得考核工作能够真正考出问题、评出优劣、测出水平、发挥作用。

2.综合选取科学恰当的考核方法。领导干部的考核,既需要看具体可见的工作实绩,又要注重无形不定的思想修养,要做到正确考评,必须要根据具体的考核内容、考核对象以及考核环境,有针对性的选取科学恰当的考核方法,运用到实际考核工作之中。例如要坚持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统一,将程序严谨的、简单客观的定量考核同省时省力的、灵活可变的定性考核项结合,用定量考细考准外在的可量化的实绩,用定性考深考实内在的无形的政德,同时全面、历史、辩证的分析和考评,准确判断出优秀干部和问题干部。

3.运用现代技术创新完善考核方法。考核评价干部的工作既要坚持原则和制度,也要与时俱进的根据时代和实践的需要不断发展创新。当今社会,无疑处于信息化、科技化、数据化时代,身处其中的干部考核工作亦需要适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其优势特性,善于运用现代化技术完善并创新考核的方式方法,编制干部考核的信息网站,整合、发布干部考核的相关信息,让考核在阳光下进行。利用微博微信等移动社交平台进行随时随地的沟通、交流、测评,破除了地域和时间的壁垒。利用大数据对领导干部进行海量的统计,通过专业的数据转化、对比测算、分析研究,从而精准科学的考评干部。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逻辑新时代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参加体育运动对改善领导干部“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