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灯“走出去” 正是璀璨时
2019-10-08徐雪梅
徐雪梅
走进自贡腾达彩灯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办公楼,拾级而上,墙壁悬挂着的一幅幅绚丽灯组照片,不仅彰显了浓郁的民俗气氛,还透露出自贡彩灯的变迁。“这些照片都是我们公司成长的印记,一步一个台阶,彩灯事业也是如此。”从不起眼的小作坊起家,一步步成长壮大,直到享誉海外,粟本钢一路走来都是稳扎稳打。他的创业之路,就是自贡彩灯行业一路崛起,到最终走上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荣耀历程。
探寻之路 民俗资源化为产业优势
我国自古便有“一别秦楼,转眼新春,又近放灯”的看灯习俗。1964年,自贡市人民政府举办了首届迎春灯会,将新年赏灯的传统民俗发展成为富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节庆文化活动。至今,自贡已在本地举办了7届迎春灯会和24届国际恐龙灯会,每年灯会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
“我2000年创业时是做机械加工,自贡彩灯讲究‘形色声光动,高大新奇特,其中这个‘动就跟机械加工相关,后来我便将企业过渡到彩灯行业。”粟本钢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自贡灯会都是由政府主导主办,2000年开始有了民营企业参与经营。2005年,民营企业开始大规模进入彩灯行业。
“我在2011年成立彩灯公司时,自贡市只有200多家彩灯公司,如今已经发展到了800多家。”粟本钢介绍。其间,他也在寻找新的出路,由过去的依赖政府订单,到逐渐尝试向投资型灯会发展,先后打造了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灯会工程。“2011年我们的产值是300万元,2018年公司的产值接近2亿元。”随着自贡市积极发掘彩灯文化资源,逐步做大做强彩灯文化产业,在“彩灯之乡”的盛名下,粟本钢和他的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文旅融合 彩灯也有大作为
文化是“诗”,旅游是“远方”。文旅融合实现了文化走向“远方”,也使旅游更有“诗意”。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文化事业一直为旅游产业提供着丰厚给养。旅游+文化遗产、旅游+非遗、旅游+博物馆、旅游+演出……文旅融合的各种实践,已经成为四川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6月23日晚,在罗马尼亚锡比乌市阿斯特拉露天博物馆,自贡彩灯展《20个传说》点亮了黑夜,引得观众流连忘返。近年来,自贡市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形成了以自贡灯会为主的对外文化交流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全国异军突起的特色文化产业,自贡彩灯凭借90%的国际市场份额逐步成為国际文化交流的著名品牌、国家文化出口的桥头堡。
当前的自贡彩灯,突出展现历史场景,其中包括历史人物、经典故事以及历史景观的讲述,同时,灯会开始融合美食、民俗表演、舞龙狮、踩高跷、跳秧歌等民间艺术。“未来灯会将改变‘看的传统方式,加入更多的科技元素,实现真正地‘玩灯。”粟本钢为记者解读了彩灯行业未来的发展模式与方向。
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产业为支撑”,充分运用文旅融合的发展理念,构建“文化+旅游+城市”的发展新思路。自贡彩灯一方面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一方面为传承、保护、传播、发展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而努力。
国际交流 彩灯成为新名片
在腾达彩灯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灯组制作车间内,美工、造型工、焊工、电工、裱糊工等岗位的人员正各司其职,经过他们的努力,一组组鲜活灵动的动物灯组逐渐成型。“这些十二生肖灯组,将在11月底美国奥克兰举办的‘诺亚方舟主题灯会上展出。”粟本钢介绍。
目前,腾达彩灯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市场已拓展至俄罗斯、美国、法国、迪拜等国。2015年,公司对外文化贸易收汇32万美元,2016年对外文化贸易收汇156.7万美元,同比增长近4倍。
自“一带一路”倡议发出后,自贡彩灯就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积极推动文化贸易发展。其中,包括四川独具地方特色的川剧川曲、蜀工蜀艺,随着非遗保护水平的不断提高,蜀绣羌绣、漆器竹编等非遗已经成为四川的文化名片。杂技、川剧、剪纸、糖人等诸多四川的文化名片,与彩灯一同漂洋过海,积极响应文化“走出去”的号召。
迄今为止,自贡彩灯已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500多个大中城市展出,年产值超20亿元,共吸引4亿多中外游客观灯。未来十年,自贡灯会将升级为“环球灯会”,在国内外100个城市举办至少100场次灯会,带领100户企业“走出去”,实现对外文化贸易额1亿美元的目标。
在海外举办的中国彩灯展,为世界各地民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让他们体验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拉近了世界各国民众与中国的距离。如今,近千年的彩灯,璀璨中华,照亮世界。“诗”与“远方”的融合发展指引着四川文化产业向更璀璨的未来前进。(责编/黄薇)
亲历者:粟本钢
自贡彩灯商会党委书记、自贡腾达彩灯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多次被自贡市工商联及大安区和相关单位评选为行业标兵、致富能手及优秀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