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实践技能培养为目标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建设

2019-10-08侯珺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9期
关键词:实践技能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建设

【摘要】针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及应用性强,教师讲解难、学生理解难等问题,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及体会的基础上,介绍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手段革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融合等方面的改革。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课程建设  实践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9-0255-01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由此也带动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加。由于“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在专业培养方面更着重于实践技能的培养,为适应社会对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人才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相关教学工作者基于相关学科的特点与特色,以及我国目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现状,对相关的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一、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特点与特色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从整体上来说主要体现出了综合性、复杂性、应用性、时效性的特点和特色。

1.综合性和复杂性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涉及到包括生态学、法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等多个基础学科在内的综合性学科,学科本身对于学习者的知识掌握范畴要求较广,同时由于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项目及规划涉及到的情况各有不同,形成了每个项目和规划的复杂性,这对于相关工作者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能力的灵活应用形成了较大的挑战。

2.应用性和时效性

为了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和成效,我国已就相关工作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同时提出了在我国领域和所管辖范围内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由此确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较强的应用性。另外,由于相关工作的政策性强且在法律法规、标准技术方面都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由此也决定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本身的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特点。

二、環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相关工作的规范与建设,同时在多所院校的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环境影响评价”必修课程,为培养出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专业要求的人才,该领域内的多个专业人士相继出版了多部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用技术方法等书籍。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一门紧密结合实际应用的专业性技能课程,但与此同时,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在我国的发展也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

1.课程全面、系统的建设较少

在大多数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院校中,已将相关课程作为环境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进行设计和安排,但是相关课程在理论学习学习方面所占的比重更重,而针对学生环境影响评价实践能力培养的系统研究较少,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课程建设,无法体现出相关课程的学科特色。

2.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接轨欠缺

我国于200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来,通过法律制度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肯定,并明确了相关工作的各项标准。由此推动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然而,我国虽然较早的在环境类专业中开设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但是在教学内容上与当前社会的人才专业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急需结合实际情况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

3.课程实际教学案例内容偏少

多数开设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院校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主要是对理论性知识的传授,一般采取的是逐章学习水、气、声、生态等单项的环评方法,使得课堂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严重脱节,无法使学生提升社会竞争力。

三、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讨

针对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改革方面需进行从课程建设内涵、教材改革到专业特色体现的一系列研究与转变。

1.正确认识课程建设内涵,提高教学质量

在当前时期,课程建设需要以新颖的教学理念作为支撑,通过对先进的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将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更为科学化、系统化的整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探索精神,是实现提高相关专业人才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开展课程建设时,应着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首先对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和相关的工作程序,以及各种环境评价技术方法进行深入的讲解,同时要求学生充分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及规划、区域环评的方法和内容,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课程本身的特色,构建课程建设思路。

2.教材与技术方法结合,体现课程新颖性

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对环境质量评价的依据、标准、方法等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而对于相关理论知识在案例分析、风险评价、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方面则体现出了教学的薄弱环节。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已对14个单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进行了确定。但是在目前我国采用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材中,针对这些环评技术导则的教学较少,这使得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门技术性应用型课程的特色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而成为一门理论学习课程,由此也影响到了整体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此,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大教材中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技术导则知识的结合力度,使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现突破,体现出课程的新颖性。

3.增加案例教学,体现专业特色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对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更多,而教学实践的安排较少,这正是限制该课程应用性功能发挥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在课程中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对工程项目和规划环评的理解,同时还能利用教学案例模拟真实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参考文献:

[1]杨乐,潘旭东.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化工,2018(19):147

[2]刘骏.“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内容变化初探[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8(03):117-120

作者简介:

侯珺(1978.8—),女,汉族,天津市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水环境保护、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

猜你喜欢

实践技能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建设
行动导向教学如何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