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自学·导研”教学模式的框架理论与实践探究
2019-10-08薛有庆
薛有庆
【摘要】“导读·自学·导研”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帮助、促进学生自主建构学习的意义。本文从理论意义、实践意义、课堂运作等三方面论证了本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具体阐明了教学设计在课型运用和课堂运作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导读 自学 导研 教学模式 探究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9-0242-02
一、“导读·自学·导研”教学模式的理论意义
“导读·自学·导研”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研究”、“学会创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导”与“学”、“导”与“研”的关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乐于创造。
在以“学”为中心的理论框架下,“导读”、“自学”、“导研”的目标取向是一致的,它们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也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一个层进的发展过程。该教学模式非常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进程中的调控作用。
二、“导读·自学·导研”教学模式课型变式及实践意义阐述
(一)导读式
“导读式”的“导”是教学设计的重点,突出教师作用的发挥和师生交互的设计对“导读”教学模式合理运行至关重要。我们可拟设以下课型变式:①问题导读式。变式为:创设问题情境→合理指导点拨→适当的反馈评价。②情景引读法。变式:情景刺激→引导发现。③心理诱导阅读法。变式:情感刺激(心理诱导)→移情体验。
(二)自学式
从根本上讲,“自学式”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教师的作用是确切的,是不能够忽略的。因此,教师除了创设情境,也不能忽视对“自主学习”的设计。拟设如下课型模式:①目标自学法。可分解为:教师(或学生)制定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交流反馈。②合作学习法。变式为: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师生反馈评价。③兴趣自读法。变式为:创设(提供)自学主题→自主探究→撰写自学笔记→检查反馈。
(三)导研式
把课型定位为“导研式”是适宜的。“導”就是教师帮助指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创造。研究性课型一般可以分为两种:①研读型;②研究型。课型变式为:创设研究情境→提供研究资源→指导调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反馈评价。
(四)几种复合型课型变式
除了以上三种基本变式,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产生如下几种变式:“导读·自学”型、“导读·导研”型、“导读·自学·导研”型等。
三、“导读·自学·导研”教学模式的课堂运作策略
(一)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紧密联系的,在实际情境和利用媒体创设的虚拟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借助生动、直观的情境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进而驱动学生进行探究和创造。因此,情境创设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必须精心设计。
由于语文学科内容不具有严谨结构,创设虚拟情境和非直观的隐性情境是适宜的,但实际情境也并非不可创设。我们认为,应该着重创设直观或隐性的情境。
(二)导与学的合理定位
1.教师的“导”
(1)辅助性。辅助性是相对于学生的主体性而言的,辅助性不仅丝毫也不意味着教师重要性的丧失,而且它还将使教师的定位更加恰如其分。辅助性实际上体现了师生平等关系。
(2)组织性。教师精心组织一些语文学习活动不仅是教学本身的需要,更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课堂讨论、竞赛活动、调查研究活动等都是很好的语文学习活动形式,教师作为组织者,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3)调控性。它不同于一般层面上的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管理,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指导活动。它包括对课堂学习目标、节奏的指导与控制;对学生学习情绪的激发与调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启发与诱导;对个体学习差异的区别疏导等。
2.学生的“学”
(1)自主性。“导读·自学·导研”教学模式下的语文学习是自主的学习、自主的探究。在教师的辅助下,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学生乐于而且善于建构语文学习的意义,这样的学习是高效的,是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
(2)合作性。自主学习从根本上讲就是主体意识在学习实践中的外现,研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合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适度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是不可或缺的。
(3)创造性。自主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导研”课型的主要追求就是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培养创造性应该是“导读·自学·导研”教学模式探究的重点。
“导读·自学·导研”教学模式,是在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探究和实践尝试,它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也是切实的而非空泛的。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我们有了“主体”意识,我们应该通过教学模式的构建,推进“主体”意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从而使学生成为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吴文侃主编.当代国外教学流派[M].福建教育出版社.
[2]默耕著.施教的理性思考[M].福建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