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间转腰”组合看中国古典舞“圆”的文化审美特征
2019-10-08张晶晶
【摘要】中国古典舞身韵一直讲究“提、沉、冲、靠、含、腆、移”的动作要求,而在这些要求背后,是对于“拧、倾、圆、曲”的动作规范和美学核心的认识。而“圆”自古以来便是历代舞者所追求的一种美学特质。本文将视点放在古典舞身韵的教学与训练中,首先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典舞中“圆”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义,以及“云肩转腰”在“圆”的引导下所呈现出来的美学风范。接下来通过对“云肩转腰”组合的分析,得出其运动路线和动作的内在特征中都带有着“圆”的审美规范和美学要求。最后则是由“云肩转腰”中引申出关于身韵动作背后的文化意义的思考。希望以此能对古典舞训练当中“圆”所具有的审美特性有一个浅显的思考。
【关键词】古典舞身韵 “圆” “云肩转腰” 文化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9-0221-01
中国古典舞的整个发展的历程可谓艰难困苦,其身韵教学体系的创建将中国古典舞的发展走向从戏曲传统的动作漩涡中提取出来,为整个中国古典舞体系注入了强有力的血液。在李正一、唐满城等老一辈不辞劳苦的教研下,中国古典舞不仅从戏曲中提炼出具有自己审美规范的动作元素,同时也将身韵背后注入了沉淀、浑厚的文化意义,使之更加符合“身韵”二字的诠释。
一、“云肩转腰”背后“圆”的文化内涵
身韵之所以具备着训练意义和美学意义双重价值,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从字面上就体现着这个教学体系的科学性。身韵“可以说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他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①
“云间转腰”的动律元素中强调和体现了一种“圆”的审美要求,这正是一种“身”和“韵”的体现。只有在掌握了“云肩转腰”中对于身体运动路线和动作规格的要求之后,才能慢慢玩味出“圆”的审美特征所带给这个动作的一种韵味和美感。
舞蹈理论家袁禾老师说过:“中国舞蹈是典型的‘划圆艺术,‘圆贯穿于中国舞蹈形体运动的始终。”②而在古典身韵的训练中我们可以看出,“圆”在舞蹈中主要体现为“平圆”、“立圆”、“8字圆”。“云肩转腰”所要求的便是“平圆”的划圆动律。“在所有的‘圆中,‘平圆是‘圆运行的基础,它暗含着古典舞‘提、沉、冲、靠、含、腆、移的运动过程和运动型态。在实际的训练和表演中,‘圆丰富的形态无处不在,甚至于即便动作外观上不出现‘圆,意念中也不可离开‘圆。”③
二、“云肩转腰”组合的动作要领和基本要求
前文提到了在“云肩转腰”组合的背后所具有着中国文化中“圆”的一个审美意义。其实这也是整个古典舞身韵当中所要求的,“提、沉、冲、靠、含、腆、移”是整个身韵教学体系的基本动律元素,每一个学生在进行身韵的“开范儿”时首先都要训练这几个动律元素,这也是身韵教学体系的基础。这是一种“以腰部为轴心的动律,是经过对一切动作分析、概括、提炼、使之成为不同于某一具体或完整动作而成为概括性的‘元素……”,“这一规律贯通于所有古典舞的动作中,可以说是初步掌握了身韵‘形、神、劲、律走向统一的诀窍”。④在这里我们举一个例子——“云肩转腰”组合,它是贯穿在整个古典舞身韵一个重要训练组合,就它自身而言,其有着丰富的训练价值,同时,其组合中所体现的“圆”的审美特征也值得人们去研究和思考。那么为什么说“云肩转腰”在古典舞身韵训练中如此的重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在整个“云肩转腰”的运动过程中将“提、沉、冲、靠、含、腆、移”贯穿在其中,使学生的整个身体进行了360°的平圆训练。
三、关于“圆”文化审美特征的思考
在了解了“云肩转腰”这一动作的知识性(技法性)和“圆”背后所具有的文化特性之后,从训练的角度引出两者的结合运用和思考。其实知识与文化是包含与被包含的概念体系。有了文化,就会有知识,但是有了知识,却不一定有文化。而在对一个事物的理解和掌握上,如果在把握了它的知识性后深入剖析其文化特性,则能更全面、更立体的抓住事物的本质。
通过上述关于“云肩转腰”组合中“圆”所具有的文化审美特征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组合教学的过程中,所教授学生的不仅是对于一个动作的技术技法,更重要的是从文化层面来着眼,是学生们在最后组合的呈现上更加具有着文化性和内涵性。在对于“圆”的美学特质的把握中我们知道,不光是在“云肩转腰”的动作元素练习中注意到“圆”的审美标准,在身韵组合的传授中还有许多组合、许多元素、许多律动、许多节奏背后具有着深厚的美学意义。而如果我们从细节的地方开始着眼,并逐渐多的关注到其他一些规范背后的美学意蕴,则学生们不仅从身体上认识到了身韵教学的意义,也从知识结构和文化体系中找到身韵所要传达的美学价值。
课堂教学是学生们登上舞台所要经历的、磨练的阶段。对于一个舞蹈演员来说,在舞台上的呈现才是对自身更加完满的一种回馈。而在技术技巧填满作品空白,情感表达支离单薄的今天,我们面对的不仅是创作的瓶颈,更是文化的缺失。舞蹈,是用身体说话,用身体表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透过身体,每个人都想要向观众传递着不同的信息,而现在这个信息开始逐渐变得单一。如何将学生或演员的关注点从技巧动作转移到关注动作背后的“所以然”成为现在很多人不得不去考虑的问题。
注释:
①唐满城著,唐满城舞蹈文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年版,第70页
②袁禾著,中国舞蹈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55页
③袁禾著,中国舞蹈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56页
④唐满城、金浩著,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页
参考文献:
[1]唐满城、金浩著,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9
[2]李正一、郜大琨、朱清渊著,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2
[3]唐满城著,唐满城舞蹈文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8
[4]袁禾著,中国舞蹈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
[5]袁禾著,中國舞蹈意象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3
[6]王朝闻著,美学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6
[7][美]苏珊·朗格著,情感与形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
作者简介:
张晶晶(1991.8.13-),女,汉族,甘肃武威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中国古典舞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