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9-10-08马晓红王立胜
马晓红 王立胜
【关键词】 历史教学;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情境;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5—0177—01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丰富的情感、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借助直观教具,较为“真实”地再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启发学生想象力,营造和活跃情感教育的氛围,使情感教育能良性循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進行尝试。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充分利用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讲授《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一课时,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配乐诗《乡愁》,让学生感受诗人盼望回到故乡的强烈愿望。然后,展示历史上台湾与大陆密切交往的史实和“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图谋,引导学生谈感受,使学生深切地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课重点是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笔者则让学生观看视频《香港、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当中国国旗在香港、澳门升起时,学生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各抒己见,纷纷表示要勤奋学习,要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好。
二、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在历史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如在学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这一内容时,提问:“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个组织?这个组织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小组讨论后进行总结: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极大愤怒。苏、美、英、中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 1942年1月,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大大加强了反法西斯各国的力量,最终法西斯国家被打败,这充分体现了团结合作的巨大作用。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也唤起学生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强烈感情。
三、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让学生在学习史实的过程中充分认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凸显历史教学的思想性。如在古代,有“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在近代,虎门销烟、维护民族尊严的林则徐,血染战袍、誓死抗英的陈化成,为了变法图强、慷慨就义的谭嗣同等。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时,向学生说明,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了这次战争的失败,进而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爱我中华,振兴中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四、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起学生的情感
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使学生受到感染,培养其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变化,巧妙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氛围中,用情境烘托学习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如在讲“九一八”事变时,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学生聆听激昂而悲壮的音乐,了解其中忧伤而充满怒火的歌词,达到情感震撼的效果;在讲《抗美援朝战争》时,先听《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用歌曲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入意境,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民族责任感,使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学习“红军长征”时,运用多媒体播放《万水千山》,让学生了解长征中的红军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环境、饥饿寒冷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引导学生乐观地面对生活,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
总之,中学时期正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把握良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民族精神和较高的人文素养,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还需要广大历史教师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不断探索、积累经验。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