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学现状与反思
2019-10-08柳高稳
柳高稳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数学思维;数学概念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5—0138—01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学习与反思。书籍、资料、网络等为我们学习以及获取知识提供了很多方便。同事、才高年长者为我们提供了指导与经验。
数学这门学科十分注重思维,学生从小学过渡到初中以后,他们的数学思维也应该从简单的数理运算逐渐过渡到推理与逻辑证明过程中来,这也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大蜕变。然而,许多学生在这一次蜕变中却彻底掉了队,从而导致对数学这门学科彻底失去信心,也没有丝毫兴趣。
一、数学教学现状
1.小升初考试中,好多小学生能够把数学考成高分,甚至有考满分的也屡见不鲜,进入初中以后,第一学期,基本能够维持现状,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吃一大败仗,数学不及格,或勉强及格。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主要学习的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与小学数学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引进了负数这个概念,学生只要掌握负数的概念以后,由于算理与小学一致,因此本学期数学成绩较为理想,学生也充满信心。第二学期初,七年级数学内容是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一学期的有理数运算就告一段落,数学学习就由很单纯的数理运算上升到简单的几何推理、证明以及简单的几何计算,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犹如跨越一个较大的台阶,其中,有部分学生就迈不过这个坎,掉队的,泄气的,失去信心的等等。
2.七年级数学学习的又一个难点就是不等式的学习,这将又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道坎儿,部分学生又将在这里掉队,难贵乎,每逢开家长会,总能听到部分学生家长有这样的声音“我家xx在小学的时候数学成绩很好啊,怎么到了初中就不行了?”由于小学整个阶段对于等量这个关系的根深蒂固的学习,造成学生很难建立不等式这个概念。不等式的学习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又一大板块,也是一个难点,部分学生对不等式的学习很难适应,这无疑对于数学的学习又是雪上加霜。
二、解决方法
1.由于七年级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局限性,不可能像我们老师一样对整个初中数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往往是被动的,盲目的接受知识。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从小问题入手,从最简单推理题型讲起,让学生在聆听我们讲解的过程中,感受,体会老师是如何分析,解决问题的,让他们在模仿中体会,慢慢探索。
教师要注意对问题的引导,给学生积极的思维诱导,启发,最后,让他们自己明确推理过程,又该如何写,最后顺理成章。证明推理题目的选择要精也要简,要做到短小精悍,要竭力避免繁琐的证明与推理。对于刚学习邏辑推理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我们要给他们呈现一个简单明了的课堂,让他们在具体题目中体会对具体定理,数学概念的运用与理解。如果,我们在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初步培养中能够把握以上几点,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至少会减少一些学生对数学这门课过早地失去信心。
3.在七年级数学学习当中,要摆脱小学固有的数理纯运算对学生思维的限制。随着学习阶段的提高,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学习与教学是一个不间断地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组成这个上升的阶梯就是不断地产生新的定理、概念、新的算理,这就要求学生积极转变学习数学的方法与思维。对于新的运算规则或者算理的出现,要用类比或者对比的方法讲清楚其来源与用法,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是充满疑惑的,我们要及时针对学生的这种思想变化和其存在的疑惑而给出及时的解答。其实,实用有效的课堂就是要让本节课充满争议与疑惑,而我们就需要巧妙适当地给与学生解答与思维上的引导。对于概念,运算规则,算理的掌握与运用。学过之后马上就用,要选取针对性强,适用性强,最能解决本节课堂知识点的例题与练习题,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对于概念,运算规则,算理的掌握与运用,我们必须要做到学与练齐头并进,温故而知新,只有对上一个概念,运算规则,算理的熟练掌握,我们才能够进行下一节课的讲解,知识点的衔接过渡就很自然。每个知识点之间也就能够做到环环相扣。
因此,对于概念,运算规则,算理的掌握与运用,我们总体把握的一个宗旨就是学与用。学生要把握好学的环节,我们要把握好教这一环节,即课堂的有效性与适用性。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在练习中仔细揣摩概念,运算规则,算理的原理。这样,对于初中阶段概念、运算规则、算理的掌握与运用,我们在七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就做到了很好的铺垫。
总之,在七年级数学的学习与教学当中,我们应该把握两点,即学生数学思维的建立与新的对于数学概念,运算规则,算理的掌握与运用。只要做好这两个环节,我们也就为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头。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