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9-10-08乐彬

科技经济市场 2019年7期
关键词:双创互联网对策

乐彬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孕育出诸多新兴的互联网企业,给创业者带来新的机遇。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中坚力量,敢于在各个领域尝试创新创业。然而,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较低。本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性提出解决“双创”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双创”教育;对策

随着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全国各个高校将“双创”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抓手,“政府+高校+社会”三方联动给大学生“双创”教育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帮助大学生创业。然而,我国大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双创”实践教学。存在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以模仿他人的创新成果代替自主创新进行创业的情况。因此,高校应在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上不断发力,增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后劲与动力。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力推进“双创”教育势在必行。

1 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的现状

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从校领导到二级学院党委书记,再到分管就业创业的部门都高度重视 “双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积极落实与贯穿国家关于“双创”教育的各项文件精神。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双创”教育已取得诸多成就,然而也存在诸多问题:

1.1 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双创”教育开展存在形式化现象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但传统行业商业模式的性质仍然改变不大,只是简单的从原来的线下销售,改成网络线上销售,缺乏创新新意。大学生又是网络时代的中坚力量,增强其“双创”能力,有助于真正推进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虽然,应用型本科高校将“双创”教育与大学生专业教育进行了深度融合,来提高大學生“双创”教育的实效性,然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开设“双创”理论课程差异性大,“双创”课程开设情况参差不齐,且“双创”教育内容大同小异,“照搬照抄国内高水平大学创新创业课程”的现象严重。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师数量不足,缺乏一定的创业实战经验,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让辅导员、行政人员负责讲授“双创”理论课程,授课效果较差,流于形式。从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绩效看,“双创”教育实习基地较少,校园创咖、校园创客空间、大学生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严重不足,为应付上级检查,应用型本科高校会临时找企业合作增设几个大学生“双创”实习基地,这使得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形式化现象严重。

1.2 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的针对性不够

在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已经意识到对学生进行“双创”教育的重要性,也开设了“双创”教育相关课程:如SIYB、KAB等,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投入与产出不均衡。究其原因,是因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没有清晰定位好自身办学方向,办学没有特色,模仿高水平大学“双创”教育,没有根据自身办学的特点,选择适合“双创”教育的教材,针对性不够,内容单一。此外,不少应用型本科高校使用的“双创”教育的教材内容没有及时的更新,缺乏时效性,难以适应新时代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需求。

1.3 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在互联网+背景下,健全的“双创”教育保障机制,对于推动大学生“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然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专项经费并没有完全列入学校预算。同时,支持师生“双创”教学及实践活动的资金较少,且支持形式过于单一。外加上“双创”指导服务中心或者专门指导“双创”教育的服务机构数量少,且多数由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对学生在“双创”活动中遇到的财务方面、融资方面的问题,难以提供专业有效的指导。同时,对于学生参加“双创”实践活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不了学生的创业热情。

1.4 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的社会参与度不够

在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成果的好与坏,与社会的参与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双创”教育的实践机会较少,创业能力不足,缺少人脉,像“天使投资”等投资者对于大学生“双创”项目很难产生青睐。虽然YBC、团省委、省科协等对于大学生“双创”在政策与资金上给以一定的帮助,然而第三方服务机构都是先考虑到自身利益,对于不成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缺乏动力去大力支持。这种社会参与度不足,导致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进而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与积极性。

2 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互联网+背景下,对“双创”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就业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身边成绩好的学生毕业后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学生之间因受到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认为大学生创业者是因其找不到工作才做出的选择。因此,学生们在校期间就会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互联网+大赛,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等实践活动,参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难以实施,这就导致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开展趋于形式化。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会错误的将“双创”教育认为就是就业指导的一部分,对于“双创”教育的开展仅仅是创业政策的解读,缺乏对于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技能的培养,导致“双创”教育开展表面化、形式化、效果弱化等现象的

出现。

2.2 互联网+背景下,“双创”教育缺乏具体的支撑体系

随着国家不断出台各种各样的关于加强大学生“双创”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应用型本科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双创”教育。然而,由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缺乏对“双创”教育深入细致的顶层设计,高校各部门之间对于“双创”教育职责划分不明确,角色定位不清,使得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双创”教育课程设置上不够合理,出现重理论轻实践、“双创”教育服务支撑体系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高校“双创”教育的师资队伍缺乏,缺乏“双创”教育统筹等问题。

2.3 互联网+背景下,欠缺良好的“双创”环境

在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因其社会经验不足,资金缺乏,创业技能不强,在创业中处于弱势地位,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三方联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实际上,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生缺乏一个良好的“双创”环境,政府没有很好的引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尽管出台关于小额贷款、创业优惠政策等的引导帮助,但并未出台针对大学生创业失败后的风险管理办法。社会上关于“双创”的社会组织较少,社会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力度不够,有利于大学生“双创”的良好社会环境没有形成。于此同时,校园也没有营造一个很好的“双创”文化氛围。

3 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的对策建议

3.1 转变“双创”教育理念,健全“双创”教育体系

在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转变“双创”教育理念,坚持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教育理念,做到既重视“创业”又凸显“创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創业能力。同时,构建健全的“双创”教育体系,通过树立“双创”教育的意识,将“双创”教育课程与“双创”实践活动有效融合,不断改进“双创”教育的方式、方法,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双创”教育计划,让“双创”教育不流于形式,将“双创”教育落到实处。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高校的客观实际,构建“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打造面向全体大学生,融合每个专业特点,大一到大四梯次推进的“双创”教育体系,将“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推动特色专业向“双创”教育优势转化。同时,增加“双创”教育实践课的比重,增强大学生创业技能。

3.2 互联网+背景下,构建政校企联动的实践运行平台

在互联网+背景下,促进“双创”教育的发展,要建立“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动的实践运行平台,有助于强化对大学生“双创”教育的管理与服务,提升创业信息共享性,不断提升“双创”教育管理的能力。通过“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动的实践运行平台,有效“双创”教育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助力问题的有效解决。通过三方联动平台,加强创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大学生提供最优的“双创”教育方案,减少“双创”教育资源的浪费,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的质量。

3.3 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并完善“双创”教育的各项保障措施

法律保障,是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并完善“双创”教育的各项保障措施,如在《就业促进法》等与大学生创业相关法律中,增加大学生“双创”教育的相关条款。同时为保证“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动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双创”教育有序推进,避免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发生相关纠纷,因此加强制定“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动的“双创”教育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学校、企业的权利与义务,从而保障大学生在“双创”中的各项合法权益。

4 总结

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动,共同发力,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的发展,推动高校的转型升级,带来更多的就业增长点,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争荣.“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的创新与机遇分析[J].互联网天地,2015,(5):1-5.

[2]李昕.“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业模式探索[J].现代商业,2017,(12):172-174.

猜你喜欢

双创互联网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