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莹:婚姻幸福,人人有责
2019-10-08付洋
付洋
采访对象:
沈明莹,香港沙维雅(萨提亚)人文发展中心前主席和创办人之一,台湾辅仁大学学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硕士,斯里兰卡公开大学治疗辅导博士。师从约翰·贝曼博士、玛丽亚·葛茉莉博士。荣获“2011萨提亚领袖奖”,著名家庭治疗师,《萨提亚家族治疗模式》译者。
心理标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婚姻幸福,人人有责。
我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婚姻幸福,人人有责。
在我的字典里,幸福的婚姻可以有矛盾,也可以有争吵,开诚布公。但是每个人都得有一种负责的意识:我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我和你结婚只是因为我爱你;我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无论喜悦还是悲伤,我都愿意和你分享,同时不要求你为我而改变;我为我们的婚姻负责,愿意对婚姻幸福贡献。
为子女的婚姻幸福,父母要学会放手
在婚姻中,爱是最重要的因素。恋爱不是培养的,而是一见到那个人就不知不觉地掉进去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坠入爱河”。但是如果婚姻中没有爱,那么这个婚姻就会缺乏创造幸福和有效处理冲突的动力。遗憾的是,很多夫妻是因为年龄到了而结婚,为了需要结婚而结婚,并不是因为爱。
所以,我不赞成父母对子女催婚,因为催促甚至逼迫而缔结的婚姻里,往往爱的成分会比较少。催婚的父母往往有一个误解,认为孩子是属于父母的,所以结不结婚、什么时间结婚都要听从父母的意见。
我认为,父母有责任养育孩子,但孩子并不属于父母,而是属于他自己。孩子0~5岁时,父母是孩子的照顾者,要负责孩子的饮食起居;孩子5~10岁时,父母是孩子的玩伴,陪伴他在游戏当中学习;孩子10~15岁时,父母是孩子的教练,教练不会事无巨细管,孩子做得好就鼓励肯定,做得不好的地方,提出改善的建议;孩子15~20岁时,父母是孩子的朋友,朋友就是平时各忙各的事,偶尔见见面,喝喝茶,吃吃饭,聊一下心事。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就是一个主权移交的过程。
“婚姻幸福,人人有责”,也意味着父母需要负责帮助孩子成长,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样孩子将来才能以一个成熟的姿态进入婚姻,为自己负责,为婚姻负责。如果孩子已经20多岁,父母还把他当成孩子看待,总是担心他会选错对象,那么父母就需要学习和成长,从而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
父母催婚一定是出自一番好意,只是忘记了孩子会自己做选择。换句话说,这样的父母是看不起孩子,认准了孩子没能力,所以才抢着帮他做决定。讲得不好听一点儿,父母是用照顾孩子来证明自己还有能力。
另外,我认为每个孩子都需要在逆境中成长,只有经历过人生磨砺,学会处理冲突和矛盾,学会妥协,他的心理才能成熟,懂得如何与伴侣相处,才能担负起婚姻的责任。
如果父母不放手,甚至对孩子过度保护,就会培养出一个妈宝男或妈宝女,也叫“王子病”或“公主病”。有一个女孩,从小父母把她当成公主一样宠爱,小心翼翼地呵护她,导致她完全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也不懂得负责任。她已经习惯自己的“公主”身份,结婚后也不肯走下宝座,希望先生能像父母那样服侍她,一直颐指气使地要求他帮她做这个做那个,没把先生当人看。
先生其实很爱她,也以为自己可以永远服侍她,但没人愿意一辈子做忍气吞声的“驸马”,时间久了,先生开始反抗太太,甚至想从“驸马”翻身做“王子”,太太被他吓到了。在做家庭雕塑的时候,先生站在了椅子上。讨论时,他说:“她像对待仆人一样对我,我太气愤了!所以,我一定要在气势上比她高!”夫妻关系就像跷跷板,经常会这样上上下下。
如果夫妻一方一直高高在上,那么他的伴侣一定会受很多委屈。在婚姻里找不到出路,就会找别的出路,比如外遇、寄情工作、酗酒、吸毒等。也可能会干脆爆发,对王子或公主施暴,因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
所以,如果父母不放手,孩子的婚姻想要幸福,难度会很大。
为自己负责,用你的火柴点亮你的蜡烛
我曾经和学员开玩笑说:“百家姓里有那么多姓氏,偏偏有人喜欢把自己改姓‘赖,婚姻一出问题就赖别人。”
有的人赖父母。过去或许曾遭遇创伤,但是我相信,一切我们经历的事情都可以是颗种子,允许这颗种子发芽、开花是我们自己的责任,我们可以把过去的生命经验收集起来应对现在和未来。比如,在原生家庭中,我们可能养成指责、讨好、超理智或打岔的沟通模式,因而和伴侣沟通不畅。但是要看到,指责的种子是懂得为自己争取,讨好的种子是知道别人要什么,超理智的种子是智慧,打岔的种子是富有创意。只要兼顾自己、他人和当下所处的情境来运用,那么这些种子就能成为我们的资源,甚至帮我们的婚姻更幸福。
我也会问前来求助的夫妻:“从父母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他们会说:“善良、付出、負责、有毅力、担当、幽默、进取心……”给我很多不同的答案。而这些从父母身上学来的特质也是我们的宝贵资源,甚至有些还是当初吸引伴侣和你坠入爱河的特质。
有的人赖伴侣,认为伴侣身上的毛病实在太多,而且不肯改变。有一个太太最痛恨先生睡懒觉,但是她说了3年,丈夫都不肯改变,夫妻俩经常为睡懒觉问题吵架。我问她:“你自己喜欢睡懒觉吗?”这位太太回答:“当然不喜欢!”“那么对你来讲,不睡懒觉有什么意义,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她回答:“不睡懒觉就代表我是一个勤快的人啊。”
我继续追问:“你想通过勤快得到一些什么呢?”这一次,她思索了很久才回答说:“我想受人喜欢。”受人喜欢,就是这位太太内心的渴望。我又问:“那么,不睡懒觉是不是得到别人喜欢的唯一方法呢?”她一下就笑了,大声说:“不是!”
就这样,她对“人不能睡懒觉”的坚持渐渐松动了。当她允许自己睡懒觉后,自然也能允许先生睡懒觉了,夫妻俩的关系因此缓和了很多。其实,很多夫妻关系出问题,都是卡在一切必须按照某一方的期待和观点来做,过于坚持了。如果我们可以多认识自己,和内在的渴望相连接,就能看到更多的选择,伴侣也可以少一些压力。
女人喜欢照镜子,如果看见眉毛画歪了,赶紧擦掉重画。为自己负责任,就是在婚姻中“照镜子”,一看见不喜欢的地方就问问自己:“这个不喜欢的发生,跟我过去的历史有关吗?跟我的内在有关吗?我可不可以让自己松动一下,多一些选择?”这不是为了配合、迁就、讨好伴侣,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选择。同时,哪怕往前走一步,我们都要欣赏和感谢自己,真诚地爱自己。
被别人爱是锦上添花,被自己爱才是雪中送炭。如果自己不愿意改变,只要求伴侣改变,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要饭的。区别只是有时我们用讨好来要饭,有时用指责来要饭。
为自己负责,也意味着我们每做一个选择,都要看清楚自己为此付出的代价。在婚姻中,如果过于坚持自己,不肯接纳伴侣的不同,那么要付出的代价可能就是频繁吵架,两个人都过得不开心。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女士去世后,学生在她的车库里找到她正在写的一本书,书名叫《第三度诞生》。萨提亚女士在序言里写道:当精子跟卵子结合的那一刻是第一度诞生,成为一个胎儿;在胎儿变成婴儿出生的那一刻,是第二度诞生。第一度诞生和第二度诞生都不是我们意识上的选择,第三度诞生,我们要有意识上的选择。
第三度诞生并不是结束,而是实践四大成长目标的新开始。四大成长目标是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为自己负责任,更一致性和时时提升自我价值感。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方式,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爱自己。当我们肯为自己负责时,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找到火柴,点亮自己生命的蜡烛,那就能为自己的婚姻幸福负责任。
为“我们”负责,你愿意为婚姻贡献什么
在婚姻里,不仅有“我”,还有“我们”,所以想要婚姻幸福,除了为“我”负责以外,还要为“我们”负责。为我们负责,就是夫妻俩都探索一下原生家庭对自己和自己婚姻的影响,看看自己可以对婚姻贡献什么,为“我们”的情感账户存进去些什么。
萨提亚女士曾说过:“人生有两件大事,一件是喂饱我们的饥渴,一件是医治我们的伤口。”在坠入爱河时,我们对爱的饥渴被喂饱了,又好像吃了止痛剂,什么伤都没了。两个人都激情澎湃,拼命寻找相似之处。我在美国读书时认识了先生。约会时,我说喜欢喝汤,他说他也喜欢。结婚后,先生说想喝汤,我就用西红柿炒蛋加水滚了汤给他喝。他对着汤皱眉头,我问:“你不是要喝汤吗?”先生说:“可这不是汤啊!”先生生活在香港,他从小喝惯了妈妈煲的老火汤;我从小在台湾长大,常喝这种方便好做的鸡蛋柿子汤,我俩理解的汤不是一个定义。所以,来自不同原生家庭的人,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往往不同。如果能在结婚之前了解彼此的原生家庭,就知道自己要进入一个怎样的婚姻。在香港有很多婚前辅导,但是我觉得已经决定要结婚才接受婚前辅导太晚了,最好在谈恋爱时就接受辅导,探索彼此的家庭图,这样对对方的认识就更多,更容易达成理解。
结婚后,也可以带着好奇去探索双方家庭传统形成背后的原因。比如,太太看见先生摆放拖鞋的方向与自己不同,好奇地问一句:“你把拖鞋朝着这个方向摆,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意义呢?”先生可以询问妈妈,听她讲讲家庭故事;太太也可以问问自己的妈妈,拖鞋那么摆的目的是什么。借着这个机会,彼此更加了解伴侣的原生家庭文化,然后夫妻俩再沟通,一起创造属于“我们”的新家庭文化。互相沟通,一起成长,这就是“永浴爱河”的基础。
我曾经看过一个搞笑视频,一个女孩走进店里连吃了10大碗面,把旁边的食客都吓坏了。吃完面后,女孩让服务员把碗收走,把桌子擦干净。过了一会儿,她的男朋友走进来,女孩对他幽幽地说:“唉,你吃吧,我今天没什么胃口。”在恋爱时,每个人都会装,都想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看。结婚后会发现,你娶的“林黛玉”其实是一个吃货;你嫁的原来不是亦舒笔下那个干净整洁的“家明”,而是一个邋遢的抠脚汉子。
婚姻是买一送十,你买了这个喜欢的一,后面跟着十个你不喜欢的东西。为“我们”负责,就是要学习接纳这十个不喜欢,虚心地去接受磨炼,看看自己从中可以学习到什么。接纳婚姻中的不喜欢,是我们对婚姻做出的一项重要贡献。夫妻找我做咨詢,我首先要让他们承诺—我愿意对这个婚姻有贡献。如果不肯对婚姻有贡献,这样的关系是很难挽救的。
另外,为我们负责还需要有一个虚心向学的心态,坚持学习和成长。但是需要提醒喜欢上课的女性,一定要先在工作坊中多体验多练习,自己练得成熟一些,回家后才不会把伴侣当成小白鼠。同时要尊重先生,不要期待他与你同步成长,更不要用自己所学的新理念去教育先生。我们可以常常教育自己,如果刚好旁边有个人可让我们有“练习”所学的机会,那是我们的运气。
我们不用为伴侣负责,但要学会尊重伴侣的选择。比如,当太太坚持不让先生睡懒觉时,需要思考这样的问题:“我的坚持,有没有尊重先生的选择?我的坚持,是给我们的情感账户里存入一些东西,还是取出一些东西?我的坚持,是为了什么?”
注意,夫妻沟通时,尽量不要问“为什么”,“为什么”容易引起伴侣的防卫心理;而用“为了什么”,能让伴侣联想到为了某件事或者某个人,从而思考自己要去的方向,这样提问会让伴侣感觉更轻松,思想更正向。
希望夫妻双方都能负起责任、认识自我、接纳彼此的不同,愿意为婚姻作出贡献,从而让彼此都能在婚姻中获得滋养,让婚姻更加幸福。
(感谢大陆首家萨提亚专业机构北京齐家盛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